文學社
沿革
清光緒己酉年正月初九玉皇誕(1909年1月30日,星期六),张廷辅、刘复基、蒋翊武、李擎甫、沈廷桢、张筱溪、唐子洪、商旭旦、谢鸣岐、萧良才、曹珩和黄季修等12人于武昌奧略樓(黄鹤楼被焚毀的替代建築)發起革命組織羣治学社,又稱羣志學社,宗旨是“兴汉排满,推翻专制,驱逐满奴,夺回汉室江山” ;1910年8月,因懷疑被公家發覺,改组为振武学社。
1911年1月,湖北革命党人以振武学社之名已经暴露,改名文学社,宗旨自稱「以聯契約志研究文學」;蒋翊武、刘复基为正副社长;社址设在武昌小朝街85号。
文学社为发动武昌起義的两个核心团体之一,另一个是共进会。文学社有严密的组织,入社会员需经严格考察,以防不测;到武昌起义前,文学社已在新军镇(师)、协(旅)、标(团)、营、队(连)、哨(排)、棚(班)各层单位发展,共有400多人。文学社的成员多为士兵,社费在每月饷银中捐输;共进会的會費並不在士兵中月捐。[1]
參考文獻
- ↑ 共进会与同盟会的关系再探讨 (PDF). 盐城师范学院. 2011年8月.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