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春秋
《文藝春秋》,副標題:民國期刊集成(全12冊),作 者: 范泉 著,范泉 編,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書籍是知識[1]的源泉,只有書籍才能解救人類,只有知識才能使我們變成精神上堅強的、真正的、有理性[2]的人。唯有這種人能真誠地熱愛人,尊重人的勞動,衷心地讚賞人類永不停息的偉大勞動所創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目錄
內容簡介
《文藝春秋》原名《文藝春秋叢刊》1944年10月創刊於上海,初為不定期刊,是一份綜合性文藝刊物。由永祥印書館出版發行,范泉任主編。《叢刊》每輯另題刊名,共出五輯錄,各為一卷,1945年9月1日第5輯出版時宣告休刊整頓,決定將刊物改為純文藝月刊,月刊名稱定為《文藝春秋》,12月15日發刊,承接叢刊,定為第二卷第一期。1949年4月15日出至第8卷第3期停刊。刊物主要作者有郭沫若、茅盾、巴金、柯靈、老舍、許廣平、趙景深、蕭乾、王西彥、臧克家、周而復、孔另鏡、田漢、洪深、李健吾、陳煙橋、戴望舒、黎烈文、施蟄存等。 《文藝春秋》刊有大量革命、進步的作家作品,這些作品程度不同地反映了國統區腐敗橫生、民生凋敝的社會現實。該刊還注意介紹解放區文藝,刊登解放區作家的作品,對外國文學的翻譯介紹也相當廣泛,涉及歐美、印度等十多個國家的著名作家作品,尤以蘇俄文學為多。該刊也是二十世紀40年代出版時間最長的刊物,是研究抗戰勝利前後和解放戰爭時期現代文學的重要刊物,具有極高的文獻資料價值。
作者介紹
范泉,原名徐煒(1916—2000),著名編輯家、作家、翻譯家。曾任《中美日報》副刊主編,上海永祥印書館編輯部主任。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至70年代末被平反。1986年,從青海調回上海,擔任上海書店編審。主編《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獲1997年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辭典》。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知識?,搜狐,2016-08-13
- ↑ 理性,是解決絕大多數問題的關鍵,搜狐,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