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彩雞缸杯
鬥彩雞缸杯 |
雞缸杯是明成化鬥彩杯之一,飲酒用具,造型為敞口,淺腹,臥足。因杯身以鬥彩描繪線雞啄早哺雛,姿態栩栩如生,輔以牡丹、蘭花、柱石紋,故名。鬥彩是明清彩瓷中的名品,成化時期有着輝煌的成就。"鬥彩"以制瓷的工藝方法取名,是將釉上五彩和釉下青花相結合,形成釉上、釉下彩繪互相爭奇鬥豔的藝術效果。
鬥彩雞缸杯,是在直徑約八厘米的撇口臥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後,上釉入窯經1300度左右的高溫燒成胎體,再用紅、綠、黃等色填滿預留的青花紋飾中二次入窯低溫焙燒。外壁以牡丹湖石和蘭草湖石將畫面分成兩組,一組繪雄雞昂首傲視,一雌雞與一小雞在啄食一蜈蚣,另有兩隻小雞玩逐,另一組繪一雄雞引頸啼鳴,一雌雞與三小雞啄食一蜈蚣,畫面形象生動,情趣盎然,後世多有仿製。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鬥彩雞缸杯
歸類; 明成化鬥彩杯之一
用處; 飲酒用具
得名原因; 因杯身以鬥彩描繪線雞啄早哺雛,輔以牡丹、蘭花、柱石紋得名
造型; 敞口,淺腹,臥足
直徑; 約八厘米
基本介紹
雞缸杯是明成化鬥彩杯之一。飲酒用具。造型為敞口,淺腹,臥足。因杯身以鬥彩描繪線雞啄早哺雛,姿態栩栩如生,輔以牡丹、蘭花、柱石紋,故名。據《成窯雞缸歌注》:"成窯酒杯,種類甚多,皆描畫精工,點色深淺,瓷質瑩潔而堅。雞缸、上畫牡丹,下有子母雞,躍躍欲動。"《陶說》載:"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值錢十萬。" 明代帝皇之家藏鬥彩雞缸杯是書冊有載:萬曆皇帝起居的《神宗實錄》:"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成化鬥彩,胎質純淨細膩,釉彩豐潤沉靜,而且多為小巧精緻,所謂"成化無大器"。這隻酒杯體積小巧,恰可握於掌上,杯型如缸敞口臥足,繪有雄雞一雙、母雞小鳥、山石花草,畫功細緻。杯底有青花雙方框,內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各朝均有仿製品。
鬥彩是明清彩瓷中的名品,成化時期有着輝煌的成就。"鬥彩"以制瓷的工藝方法取名,是將釉上五彩和釉下青花相結合,形成釉上、釉下彩繪互相爭奇鬥豔的藝術效果。以釉下青花勾繪全部或部分圖案的輪廓線,再以低溫彩如紅、黃、綠、紫釉等填入其中,這就是所說的填彩,成化時期的填彩多有突出或未填滿青花輪廓線的現象。這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瓷器歷史
"……朱明去此弗甚遙,宣成雅具時猶見。寒芒秀采總稱珍,就中雞缸最為冠。牡丹麗日春風和,牝雞逐隊雄雞絢。金尾鐵距首昂藏,怒勢如聽賈昌喚。良工物態肖無遺,趨華風氣隨時變,我獨警心在齊詩,不敢耽安興以晏。"
從這首清代乾隆丙午御題仿古雞缸杯詩中,可以知道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在成化以後二百多年的清代乾隆時期還能依稀見到,並被尊為成化制瓷中的最成功之作,乾隆皇帝不僅讓當時的景德鎮御窯仿製,還題詩作志。
"鬥彩"瓷器,創燒於明代成化時期,在景德鎮御窯燒制的雪白的瓷器胎體上,用成化時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作輪廓線,再以艷麗的紅、綠、黃、紫等諸色填在釉上,入窯經低溫二次燒成,奼紫嫣紅、交相輝映。
有史書上說,成化皇帝熱衷書畫,有一次他欣賞宋代人畫的《子母雞圖》,看到母雞帶着幾隻小雞覓食的溫馨場景,非常有感觸,就在這幅畫上題了一首七言詩,表達了母雞對小雞的呵護之情。也許正因為如此,成化皇帝萌發了要做成化鬥彩雞缸杯的心愿。另有學者分析說,畫雞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成化元年是雞年;再一個就是"雞"和"吉祥"的"吉"諧音。
1999年4月在香港的蘇富比舉辦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拍出了2917萬元港幣的天價,成為當時中國古代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的成交最高記錄。
最早載有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價值的明代萬曆《神宗實錄》中寫道:"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另據明代萬曆沈德符《野獲編》中稱:"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其中十萬之值與白銀百金相近,"值錢十萬"應指雞缸杯的價值等於當時流通用的銅製十萬枚制錢,"十萬"是形容多的虛數。
"鬥彩雞缸杯"不足一掌大小,燒制於明代成化時期(公元1465年至1487年),因其杯壁上畫有公雞母雞,故稱雞缸杯。現存於世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只有19隻,其中4隻在私人藏家手中,其餘均被博物館收藏。
文物價值
成化鬥彩雞缸杯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燒造時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宮廷,次品則被銷毀,因而流傳到民間的數量極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寧存成窯,不苟富貴。"另在《萬曆野獲篇》中則有"成窯酒杯,沒對至博銀百金。"成化官窯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見一斑。
自明代以來,雞缸杯便被視為千金難買。成化雞缸杯曾於1980及1999年拍賣,均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類似在1999年在香港蘇富比上拍出2917萬港元,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雞缸杯,即飾子母雞圖之盛酒小杯,環繪公雞偕母雞領幼雛覓食。子母雞圖,早興於宋朝,然畫於瓷上,則從成化開始。由於雞缸杯色彩繽紛鮮明,繪畫率真可人,被業內稱為神品。
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舉行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會,估價為2-3億港元的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成為本次拍賣的焦點。此次明成化窯雞缸杯估價為2億至3億港元,為目前估價最貴的中國古代瓷器拍品。該雞缸杯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倫敦收藏家 Leopold Dreyfus 夫人收藏,此後被玫茵堂珍藏。此件拍品從中午12點20分左右開拍,起拍價為1.6億港元,在經過八口競價後以2.8124億港元成交,買家為上海藏家劉益謙。
鑑別方法
以鬥彩雞缸杯仿偽品最為常見。清康熙朝仿品比真品稍高,底徑略小於真品,足邊一周無釉處比真品寬;底部六字方框楷書款將底部占滿,線粗色重,文飾比較板滯;青花山石圖案上加有濃重的青花點,為真品所無。清乾隆時仿品有的是高柄臥足,器外帶有乾隆御題詩,底足內有"大清乾隆仿古"印文。民國時仿品釉面泛青,青花色浮,色澤清淡,文飾呆滯。
明代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成化款之仿作。仿品的色彩和款識與真品雖有相近之處,但仍有破綻可尋。嘉、隆、萬時仿款顯得筆畫粗重,排列稀疏,圈欄過大,與成化款的筆法貌似而筆力不同,色彩也濃而不艷,只有雲朦、氣泡與成化窯相似,幾可亂真。清三代仿品款較明代仿款為優,特別是在調配顏色和款識寫法上,與真品甚似。不過,成化真款都顯有一層雲朦,有氣泡如珠,字的青花色晦。而清代仿款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出雲朦很淡,氣泡不勻,字的青色亦顯渙散,胎色微透黃或白色閃青,底足釉砂相連處少微黃色。
重大事件
2014年7月19日,價值逾2.8億港元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順利回國,隨即入庫位於徐匯區的上海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雞缸杯"的入庫是上海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第一個藝術品入庫,也是第一個國寶入庫,標誌着保稅倉庫的正式運營。
"鬥彩雞缸杯"不足一掌大小,燒制於明代成化時期,因其杯壁上畫有公雞、母雞,故稱雞缸杯。據了解,現存於世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只有19隻,其中四隻在私人藏家手中,其餘均被博物館收藏。這隻"鬥彩雞缸杯"之前是瑞士裕利家族藏品,1999年最後一次現身拍賣會的雞缸杯也正是這一隻。在當年的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這隻雞缸杯拍出了370萬美元的天價,創下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而當其於2014年4月8日再次現身香港蘇富比春拍時,再次刷新了中國瓷器拍賣紀錄,由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8億港元競得。[1]
參考文獻
- ↑ 估價8000萬的乾隆雞缸杯,收藏家認定是贗品,玩家卻不服氣, 釋墨軒文化小天地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