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坎德培
斯坎德培(阿爾巴尼亞語:Gjergj Kastrioti Skënderbeu,希臘語:Γεώργιος Καστριώτης Σκερντέμπεης,1405年-1468年1月17日),原名喬治·卡斯特里奧蒂,15世紀阿爾巴尼亞軍事統帥,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
斯坎培德出身阿爾巴尼亞貴族家庭,早年被父親送往奧斯曼宮廷作為人質,研習軍事知識,並得到「阿納夫特魯·伊斯坎德·貝伊」的稱號。1443年乘機逃回阿爾巴尼亞,占領迪勃拉、克魯亞,重建阿爾巴尼亞公國。
1444年,聯合各地公爵組成聯盟,開始反抗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同時極力爭取那不勒斯王國、威尼斯共和國和羅馬教皇的支持。此後相繼在托爾維奧勒戰役及三次克魯亞戰役中擊敗蘇丹穆拉德二世、穆罕默德二世所率的優勢兵力的進攻,保證了阿爾巴尼亞的獨立。1468年,斯坎德培因瘧疾在萊什逝世,享年63歲。
在斯坎德培的領導下,阿爾巴尼亞獲得半個多世紀的獨立,他因此被阿爾巴尼亞人民尊為民族英雄。當代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國旗上的黑色雙頭鷹,便沿自斯坎德培的印章。[1]
目錄
為質時期
據奧斯曼編年史作者的描述,喬治身材高大,為人靈敏,得到了宮廷的矚目。穆拉德二世讓他改信伊斯蘭教,進入近衛軍軍事學校進行軍事訓練。在學校畢業時,他的成績優良。1426年間,喬治曾經回到阿爾巴尼亞。在這段時間內,他的主要活動是參加奧斯曼帝國與威尼斯、塞爾維亞的戰爭。
因出色的表現,他於1438年被穆拉德二世任命為克魯亞的蘇巴什(長官);1440年被授予「阿納夫特魯·伊斯坎德·貝伊」(Arnavutlu İskender Bey)的稱號,意為「阿爾巴尼亞的亞歷山大老爺」,將其與亞歷山大大帝相提並論(一般認為,「斯坎德」為伊斯蘭教名,「培」系軍銜)。該稱號在阿爾巴尼亞語中表述為「Skënderbe shqiptari」,其後成為他最常用的名字「斯坎德培」。
雖然斯坎德培深得蘇丹信賴,被任命為指揮5000騎兵的將軍,統治克魯亞,但是他仍然與阿爾巴尼亞當地的貴族以及威尼斯共和國和拉古薩共和國等基督教國家暗中保持聯繫,以尋找鬥爭的機會。
1440年,斯坎德培離開克魯亞,被任命為迪勃拉的桑扎克貝伊。在桑扎克,他繼續自己的事業,並同匈牙利王國、那不勒斯王國取得了聯繫,同時等待者反抗奧斯曼帝國的時機。
奮起抗爭
斯坎德培利用匈牙利仍在繼續進攻的有利條件,於1443年12月占領了阿爾巴尼亞中部的彼特萊拉、彼特拉巴、斯旦盧希和托爾那奇、斯凡蒂格勒等要塞。為壯大抗擊奧斯曼軍隊的力量,斯坎德培決定聯合阿爾巴尼亞各地的王公。1444年3月2日,他聯合各地公爵在威尼斯控制下的萊什召開了大會,決議建立反對奧斯曼帝國的「阿爾巴尼亞聯盟」(參見萊什大會),斯坎德培本人被推舉為統帥。
該聯盟的建立,被認為是「(阿爾巴尼亞)同土耳其的鬥爭中的重要轉折點,是中世紀阿爾巴尼亞政治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因為隨着它之從被奴役國轉變為自由國,也為從封建割據過渡到統一的集中的國家創造了條件」。
斯坎德培熟悉土軍的優缺點,於是力求建立起一支有紀律的、訓練有素的、意志力頑強的阿爾巴尼亞新軍隊。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在1444年6月,阿爾巴尼亞軍隊已經擴充至8000至10000人,其中約3000人組成了斯坎德培的親衛部隊。他們的戰鬥員幾乎只由農民補充,武器則為傳統的馬刀、箭和標槍。
屢挫強敵
1444年6月,阿里帕夏指揮土軍25000人自迪勃拉方向入侵阿爾巴尼亞境內。6月29日,斯坎德培指揮軍隊迎擊。面對數量占優的敵人,他佯裝失敗,將土軍引入被叢山和森林包圍、地形狹窄的托爾維奧拉平原,隨後發動伏兵,全殲土軍。托爾維奧拉戰役的勝利,喚起了阿爾巴尼亞人民的熱情,並引起歐洲各國宮廷,特別是匈牙利的注意。波蘭國王兼匈牙利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1424-1444,1434-1444在位)同斯坎德培聯繫,希望阿爾巴尼亞能加入匈牙利對奧斯曼的攻勢。
1444年11月,匈牙利、波蘭和瓦拉幾亞聯軍大舉進攻奧斯曼帝國,直逼保加利亞的瓦爾納。斯坎德培也派一部分軍隊向保加利亞方向進攻,以擾亂奧斯曼帝國後方。11月10日,聯軍慘敗於瓦爾納戰役,幾乎全軍覆沒,瓦迪斯瓦夫三世陣亡。於是,阿爾巴尼亞的抗奧形勢愈加嚴峻。1445年10月10日,斯坎德培在木克拉原野擊潰入侵的土軍。1446年9月27日,又在迪勃拉附近的奧托涅特再次擊退土軍。
阿爾巴尼亞公國的統治日益牢固,斯坎德培的威望也不斷提高,這引起了威尼斯共和國的擔憂。威尼斯人擔心阿爾巴尼亞一旦聯合,將收回威尼斯侵占的阿爾巴尼亞的沿海城市。因此,它決定使用離間、挑釁手段,企圖顛覆斯坎德培的政權。1447年秋,在達尼雅城領主、阿爾巴尼亞聯盟成員列克·扎卡里亞(無嗣)死後,威尼斯不顧聯盟間接收城市的約定,擅自派兵奪取了達尼雅。於是,阿爾巴尼亞與威尼斯的戰爭爆發。
斯坎德培派兵進攻達尼雅和被威尼斯占據的沿海要塞,很快便收復領土,將威尼斯人困在各個要塞中。威尼斯的離間計也以失敗告終。但因缺乏大炮,直到冬季,阿爾巴尼亞軍都未能攻取各要塞。
正在雙方僵持之際,1448年春,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二世率軍再次發動對阿爾巴尼亞的戰爭。6月,土軍包圍邊境要塞斯凡蒂格勒,企圖在占領這個要塞後,繼繼續向克魯亞推進。土軍的進攻使阿爾巴尼亞腹背受敵。斯坎德培決定先削弱威尼斯,再對付奧斯曼人。於是他在斯庫台開始了針對威尼斯人的閃電戰,並在當地起義農民的幫助下,於1448年7月23日在德林河戰役擊潰了威尼斯軍。在留下侄兒哈姆薩·卡斯特里奧蒂率領少部分軍隊警戒後,斯坎德培奔赴斯凡蒂格勒,對抗土軍。儘管守軍頑強抵抗,且斯坎德培也不時發動騷擾作戰,但土軍最終還是攻陷了斯凡蒂格勒要塞。此時,匈牙利重新對奧斯曼帝國開戰,迫使穆拉德二世放棄進攻克魯亞的想法,回到埃迪爾內。趁此機會,斯坎德培在1448年10月4日與威尼斯訂立和約,以放棄達尼雅的條件,要求威尼須每年支付1400金杜卡特的賠償。
按照與匈牙利的協議,斯坎德培本打算率軍前往科索沃,與匈雅提會師,攻擊奧斯曼帝國的後方。但塞爾維亞君主杜拉德·布蘭科維奇(1377-1456,1427-1456在位)不允許阿爾巴尼亞軍隊過境到科索沃,於是10月17日至20日的科索沃戰役發生時,斯坎德培卻還在途中,無法援助潰敗的匈牙利軍。
1450年,穆拉德二世集結了約10萬軍隊,決意對阿爾巴尼亞發動決定性的進攻。面對土軍的強大攻勢,斯坎德培發動了總動員,在數日內徵集了約18000人的志願軍。他把這支軍隊分成三部分:
康特·烏拉納指揮約1500人堅守克魯亞要塞;斯坎德培親率8000人分布在克魯亞以北的都美尼斯蒂山,從此處可以進攻土軍兵營;
一部分被編為幾支行動迅速的小股軍隊,負責在斯庫姆畢河流域埋伏,騷擾土軍行動,切斷其補給線。
1450年5月14日,在沿途中遭受不小損失的土軍抵達克魯亞附近,並對要塞形成了包圍。但最終被斯坎德培擊敗。此後,他力圖爭取那不勒斯王國、威尼斯和羅馬教皇的支持,曾承認那不勒斯王國的宗主權。1463年與威尼斯結盟。
1467年4月,斯坎德培擊潰圍困克魯亞近一年的十五萬奧軍,並擊殺其統帥巴拉班帕夏。7月,再度擊退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親征和圍困。
逝世
在他死後,奧斯曼帝國終於在1478年第四次克魯雅圍攻戰中取得了成功。到1501年,奧斯曼帝國終於重新征服了阿爾巴尼亞。一部分阿爾巴尼亞人逃散到意大利南部,而剩下的人被迫皈依伊斯蘭教,到1912年阿爾巴尼亞獨立之前,再也沒有大規模反抗過奧斯曼帝國。
主要影響
1443年後,斯坎德培發展武裝,在阿爾巴尼亞的山區中堅持對奧斯曼帝國進行游擊戰。1450年、1457年、1467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拉德二世、穆罕默德二世三度圍攻克魯亞城,但始終都未能成功(參見克魯亞保衛戰)。在他的領導下,阿爾巴尼亞獲得半個多世紀的獨立。
視頻
斯坎德培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斯坎德培——號稱亞歷山大大帝轉世,曾率八千人馬打破十萬大軍,個人圖書館,2016年11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