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集
新安集鎮地處東經115°10',北緯33°15',位於河南省沈丘縣城東部,鎮政府駐地西距縣城12.5公里,鎮境西鄰北郊鄉,北接卞路口鄉,東接洪山鄉、紙店鎮,南鄰沙潁河與周營鄉隔河相望,鎮域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5公里,總面積51.32平方千米(2017年)。[1]
目錄
概況
新安集鎮位於沈丘縣東南,距縣城13千米。轄新東、新西、賈樓、大李莊、王廷莊、新王莊、瓦房莊、老邢莊、徐范莊、郭寨、王莊、張橋、孫樓、半截河、劉莊、王堂、魏橋、安莊、單莊、馬樓、喬寨、張樓、韓樓、下六、三大夫營、武營、崔寨、西李莊28個行政村。沙潁河通航,北抵界首公路,南接漯阜鐵路。境內有先秦古氏墳冢,宋代黃花城遺址,元代銀杏樹和明清松柏園等文物古蹟。
沿革
1958年建新安集公社,1983年改鄉,1987年建鎮。1997年,面積51.4平方千米,人口4.8萬,轄新東、新西、賈樓、大李莊、郭砦、瓦房莊、王廷莊、新王莊、老邢莊、徐莊、王莊、張橋、孫樓、安莊、魏橋、單莊、劉莊、王營、半截河、馬樓、喬寨、張樓、韓樓、下六、三大夫營、武營、崔寨、西李莊28個行政村。[1]
行政區劃
全鎮轄新東村、新西村、賈樓村、大李莊村、王廷莊村、新王莊村、瓦房莊村、老邢莊村、徐范莊村、郭寨村、王莊村、張橋村、孫樓村、半截河村、劉莊村、王堂村、魏橋村、安莊村、單莊村、馬樓村、喬寨村、張樓村、韓樓村、下六村、三大夫營村、武營村、崔寨村、西李莊村28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243個村民組,53000人,47265畝耕地。[2]
地理環境
區位環境
新安集鎮地處東經115°10',北緯33°15',鎮政府駐地西距縣城12.5公里,鎮境西鄰北郊鄉,北接卞路口鄉,東接洪山鄉、紙店鎮,南鄰沙潁河與周營鄉隔河相望:鎮域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5公里,總面積51.32平方千米(2017年)。
地質環境
新安集鎮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4.7℃以上,無霜期達224天左右。全鎮地處黃淮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水源充足,適應多種農作物和林木生長,城內主要河流;育沙潁河、新蔡河、老蔡河、兀朮溝等,溝渠縱橫如織,水域面積1.2平方公里,水質屬中性,符合一級水標準。土壤主要有沙質土、兩合土、紅粘土三種類型。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油料作物有大豆、芝麻;林業以桐樹、楊樹為主,林木占地8200畝,覆蓋率為17.2%。畜禽品種主要有黃牛、豬、羊、雞、鴨等:其中黃牛屬南陽黃牛品系,體型大、肉細、毛純、皮質好;槐山羊板皮,皮質優良,遠銷國內外,享譽世界。水利重點發展排灌結合,井渠配套,現有旱澇保收田3.7萬畝。[3]
經濟發展
2002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7500萬元,全年糧食產量達27500萬噸:全年出欄槐山羊30000隻,出欄生豬50000頭,雞蛋產量450噸淡水高密度養魚面積達到430畝。
改革開放以來,新安集鎮的工業尤其民營和個體企業得到蓬勃發展。截至2002年,全鎮工業企業發展1050個,工業總產值達到1.31億元。工業類型延伸到稀土,微粉、造紙、輪窯、建材、電子、化工、鑄造等多個領域,從業人員數近3000人。[4]
人文景觀
明代白果樹:位天於新安集鎮賈樓行政村張莊自然村,樹身高12米,粗6.3米,樹冠龐大,遮蔭面積達500平方米,年產白果100公斤,屬省級保護樹木。因此這個地方被稱為白果。
黃花城:位於新安集鎮黃莊村西北100米處,是略高於周圍地面的台地,南北84米,東西70米,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地表未見明顯的的灰土層,在土層發現有繩紋,方格紋,紅灰陶片和陶鴨嘴鼎、圓鼎足、鬲腿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發展思路
全鎮明確一條發展思路:農業固本、民營先行、工業興鎮,降低門檻,廣納資金,強鎮富民。
強化政府服務職能,加速政府由行政職能向服務職能轉變。跳出農業抓農業,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式。加大農業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從根本上改變靠天吃飯局面,以當地糧食企業為依託,弓[導農民。發展訂單農業,避免農業生產的盲目性,2003年全鎮發展訂單胡蘿蔔2000畝,訂單小麥35000畝;煙葉生產3000畝,大力引導和扶持發展畜禽養殖業,積極籌建養牛、養豬、養羊小區,實現小區化集中管理和規模化經營。
創辦近農工業,堅持種養加相結合,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農業資源,拉長農業生產鏈條,提高工農業綜合效益。
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制定優惠政策,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放寬市場准入,放開投資領域,放活經營方式,放鬆註冊條件,把該鎮變成資金的窪地,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和凝聚起來,讓內外一切可能用的資源在該鎮充分聚集。優化企業外部環境,嚴禁各部門向企業吃、拿、卡、要,堅決杜絕「四亂」行為和一切隱形收費項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