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新民叢報《新民叢報》是20世紀初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重要刊物。於1902年2月由梁啓超創辦於日本橫濱。從創刊到1907年11月停辦,前後近六年,共出版九十六期。這是梁啓超宣揚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反對民主革命的重要陣地。[1]

[]

目錄

社會影響

《新民叢報》為辛亥革命前維新派的重要刊物。初期着力介紹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政治學說,言論激進,對中國知識界發生很大影響。仍是研究中國近代政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刊物。 《新民叢報》對中國社會的實際影響在其前後階段有所不同。早期即自創辦至1903年2月前,抨擊清王朝的腐朽統治,揭露帝國主義侵華罪行,介紹西方資產階級新思想、新學說,客觀上曾產生過振聾發聵的作用,對廣大知識界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影響很大,啟發他們中的一些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中期自1903年2月至1905年末,則加緊立憲保皇宣傳,逐漸暴露其敵視革命的頑固立場,影響大為削弱;後期自1906~1907年冬,主要與革命派的刊物《民報》進行激烈論戰,表現了對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極度恐懼,其言論對革命起了阻礙作用。

發展歷史

《新民叢報》是20世紀初在日本發行的半月刊是梁啓超主持的報刊中歷時最久、影響最大的刊物。1902年2月8日,繼《清議報》後,梁啓超在日本橫濱創辦的《新民叢報》,每月舊曆初一日、十五日發行。1903年2月起,改為十四日、二十九日發行。1904年2月以後,經常不能如期出版。1907年8月停刊,前後歷時六年,共出96號,編輯和發行人署名馮紫珊,實由梁啓超負責,刊物上的重要文章也大都出於梁啓超之手。

刊物創辦

1902年2月8日,梁啓超在日本橫濱創辦保皇派機關報《新民叢報》。該報為半月刊。由梁啓超負責主編,馮紫珊負責編輯兼發行。 它是辛亥革命前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重要刊物之一,報名取《大學》篇中"新民"之意。 在《新民叢報》的創刊號上,其《本報告白》宣言三條辦報宗旨:"一、本報取大學新民之義,以為欲維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中國所以不振,由於國民公德缺乏,智慧不開,故本報專對此病而藥治之,務來中西道德以為德育之方針,廣羅政學理論以為智育之本原;二、本報以教育為主腦,以政治為附從。但今日世界所趨重在國家主義教育,故於政治,亦不得不詳。惟所論務在養吾人國家思想,故於政府一二事之得失,不暇沾沾詞費也;三、本報為吾國前途起見,一以國民公利公益為目有,持論務極公平,不貪偏於一黨派;不為灌夫罵座之語,以敗壞中國者,咎非專在一人也;不為危險激烈之言,以導中國進步當以漸也"。 但實際上,該報在創辦之初,以其清新明白的語言,生動犀利的文筆,着重介紹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極力宣揚變法維新,力倡民族主義,激烈抨擊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屈辱賣國的卑鄙行徑,深得進步人士的歡迎。 梁啓超本人在1902年10月16日出版的第十八號上發表了《進化論者頡德之學說》一文,有兩處提到了"麥喀士(馬克思)"和"社會主義",這是在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刊物上,最早向讀者介紹馬克思和社會主義這兩個對現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各個方面影響極大的譯名的文字。 但是,隨着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蓬勃興起和民主革命思想的高漲,《新民叢報》也伴隨着梁啓超等人的思想的落伍而趨於保守。從1905年至1907年,該報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與革命民主派進行論戰的主要陣地,曾就革命與保皇、民主立憲與君主立憲、土地國有等問題與《民報》進行過激烈的論戰。

刊物定位

《新民叢報》創刊號《本報告白》稱:「本報取名《大學》『新民』之義,以為欲維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初創時,分圖畫、論說、學說、口聞短評、中國近事、海外匯報、史論、地理、教育、學術、近事、名家說叢、輿論一斑、雜俎、小說、文苑、紹介新著各欄。第二年起「改定內容」,論著門中,着重論說、學說、時局、政治、歷史、地理、教育。說明「以教育為主腦,以政論為附從」,「為吾國前途起見,一以國民公利公益為目的」。 《新民叢報》初創時,主要論文幾乎都出自梁啓超之手,所撰長篇政論《新民說》,是當時較有代表性而影響廣泛的文篇。梁啓超強調「新民為今日中國急務」,大力鼓吹人們都要擺脫封建奴性,樹立獨立、自由和愛國家、愛民族的思想,激勵人們都要具有「自尊」、「進步」、「利群」以及「進取冒險」等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精神,這篇文章也可以說是《新民叢報》的指導思想。《新民說》全文共20節,約11萬字,分期刊載,歷時五年,後又出單行本。《新民說》一發表,立即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人們開始意識到「國民」對於國家的重要,尤其是「新民」對於「新國家」的迫切與必要。梁啓超曾在上面發表《飲冰室詩話》而引起「詩界革命」。 由於梁啓超議論新穎、語言明快、文字生動,深受讀者歡迎,使得《新民叢報》印數日增,最初僅印二千冊,到了第二十號時,增至九千冊,有時高達一萬四千冊,還經常再版、翻印。

發表論述

梁啓超論孔教 1902年2月23日,《新民叢報》發表梁啓超文章《保教非所以尊孔論》。文章說:"雖保教黨之用心,吾固深諒之而深敬之","而欲出移山填海之精神以保之;顧吾以為抱此隱憂者,乃真杞人也。孔教者,懸日月,塞天地,而萬古不能滅者也。他教惟以儀式為重也","其與將來之文明,決不相容,天演之公例則然也。孔教乃異是,其所教者,人之何以為人也,人群之何為群也,國家之何以為國也。凡此者,文明愈進,則其研究之也愈要"。"東西古今之聖哲,其所言合於人格者不一,而最多者莫如孔子。孔子實於將來也界德育之林,占一最重要之位置,此吾所敢預言也"。"吾敢斷言曰:世界若無政治、無教育、無哲學,則孔教亡;苟有此三者,孔教之光大,正未艾也。持保教論者,盍高枕而臥矣"。 康有為的《法國革命史論》 1906年9月,康有為撰寫的《法國革命史論》開始在《新民叢報》上刊載。文章中說:孔子生於春秋時,已深惡封建之害民,日譏而去之。蓋凡有封建,即有公卿、大夫、士千百數,不得已而定製:"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孟子亦頻稱"不違農時,谷不可勝用",而譏時君"率獸食人",言之如此其痛切也。若夫稅斂苟重,尤痛言之。 國朝禮樂文教,皆述周公、孔子之餘;政治法度,皆循漢、唐、宋、明之舊。八股弓石之愚民,因乎明制;種舉選補之用吏,多屬漢人。將鎮皆可起徒走而致,公卿皆可從科舉而得。尚慮宗室親王之恃勢凌民,至禁不得出京三十里。封爵極少,間以大功得爵,只有祿位而無土地;亦無僧寺之能縱橫。雖乾隆之世,而亦受蠲租興學之仁政。我中國乎,凡法壓制之苛害,蓋皆無之。 吾國經三代之政,孔子之教,文明美備,萬法精深,昇平久期,自由已極,誠不敢妄欽狂泉、甘服毒藥也。我國人以孔子經義之故,經秦漢大革命之後,平等自由已極,今知之,應大呼"孔子萬歲";應大呼"中國人在地球萬國先獲平等自由二千歲"而已。(文章摘要)

新小說

1902年11月《新小說》在日本橫濱創刊。該刊附設於《新民叢報》,由梁啓超、韓文舉、蔣智由、馬君武等主辦,成為影響最大的文學刊物。梁啓超在《新小說》創刊號上發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一文,提:"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詳細闡述了小說必須改革的主張,將小說看成改良社會的有力工具。 梁啓超介紹馬克思 10月,梁啓超在《新民叢報》第18號發表《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文中說:"麥喀士(馬克思),日爾曼人,社會主義之泰斗也"。又說:"今之德國,有最占勢力之二大思想,一曰麥喀士之社會主義,二曰尼志埃(尼采)之個人主義。馬克思謂:今日社會之弊,在多數之弱者為少數之強者所壓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