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浦镇
新浦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北郊,杭州湾南,东海之滨,东距宁波市和北仑港65km,西至杭州市130km,与上海市一水之隔,南距沪(上海)杭(杭州)甬(宁波)高速公路入口38km,行政区域68平方公里。新浦位于四明山北麓,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东侧。新浦得名,缘起于水。清咸丰初年(1851—1854)为接通破山浦而新开掘一条浦,故名新浦,俗称新浦沿。[1]
目录
简介
新浦镇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北麓,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东侧。新浦得名,缘起于水。清咸丰初年(1851—1854)为接通破山浦而新开掘一条浦,故名新浦,俗称新浦沿。
新浦隶属慈溪市。1992年5月,慈溪市调整行政区域,以原新浦、胜北、东三三个乡镇合并为新浦镇。区域总面积达65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个居委,截至2008年,有常住人口5.6万,暂住人口近5万人。
地理位置
新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北枕杭州湾,南与逍林、桥头、胜山三镇接壤,西连崇寿镇、杭州湾新区,东紧靠附海镇。新浦因潮汐冲击,泥沙沉积,渐为沃野万顷。境内交通发达,能15分钟到达慈溪市中心城区,1小时到达宁波,1小时半到达杭州,杭甬高速公路慈溪连接延伸线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接线穿越境内。
自然气候
新浦自然环境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无霜期260天。
行政区划
2007年4月,全镇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新浦街居委会、上舍村、下一灶村、下洋浦村、马潭路村、五塘南村、六甲村、六塘南村、双庆浦村、水湘村、西街村、老浦村、余家路村、洋龙村、荣誉村、高桥村、浦东村、浦沿村、腰塘村、新闸村、黎明村。镇政府驻新胜路88号。
原辖38个村委会。2000年3月,高桥村、新浦村、双桥村合并为高桥村。2000年4月,浦沿村、陈家舍村合并为浦沿村;六甲村、下张村合并为六甲村;新闸村、破山路村合并为新闸村;腰塘村、滩晒场村合并为腰塘村;拖落浦村、下拖落村、余家水路村、马潭路村合并为马潭路村;下一灶村、后一灶村、下二灶村、稳健村合并为下一灶村;浦东村、下三灶村合并为浦东村。2001年2月,上舍村、上洋浦村合并为上舍村;双浦村、杜家村合并为双庆浦村;老浦村、余中村合并为老浦村;荣誉村、阮家丁村、水云浦西村合并为荣誉村。余家路、洋龙、西街、水湘、黎明、下洋浦、五塘南、六塘南8个村不作调整。
基础设施
新浦设有电讯局、邮政局。万门程控电话网络国际直拨便捷,移动电恬、图文传真使用方便;11万伏输送电供电充足,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28000吨,保障工业和生活用水;金融、商业、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宾馆等服务机构齐全。通讯便捷,交通方便。配套设施完善,工业区划定面积3500亩,增政府再次投资5000万元。改善配套设施。
经济发展
新浦镇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理念,迅速发展壮大个私企业。新浦镇商贸历史空悠久,私营企业以起步早而快闻名全国,全镇现有股份制企业88家,私营企业1259家。其中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15家,从事国际贸易企业,具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6家、工业门类己形成十大行业,婴儿及儿童用品、家用电器、流量仪表、卫生洁具、卫视设备、毛绒玩具、工艺鞋帽、天然丝瓜络制品、车辆部件、水暖器材。神马婴儿车产销量名扬海内外。系列水表及水表部件产销量国内闻名。 为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新浦镇已建立三大工业区块,区块总面积达3700亩。
新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以产棉为主,素有棉乡之称,是优质棉花场地,著名特产丝瓜络品质、产量居全国首位。是制造卫生浴用品的天然原料;水果葡萄品质优良。大白蚕豆出口世界各地,万亩海涂尚侍开发。
葡萄节
一年一度的“慈溪•新浦葡萄节”在新浦镇六塘南村拉开帷幕。葡萄是新浦镇农业的一个传统主导品种,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特别是新浦镇葡萄产业发展迅速,通过调整品种结构,改进栽培技术,实施品牌建设,葡萄产业逐渐成为区块分布明显,规模化、基地化、生态高效的特色产业。新浦镇葡萄种栽面积已达到1.4万亩,其中通过无公害绿色基地认证的面积达到6000余亩。葡萄节的举行是对新浦镇葡萄这一特色产业发展的一次展示,更是广泛联络四方宾朋,实现市场对接,提高农业效益的一次契机,同时通过以葡萄为媒介,实现以节会友,促贸兴农,发展乡村旅游,来提高宣传慈溪,宣传新浦。
新浦镇是慈溪市最重要的葡萄产地之一,从几十年前的平架栽培到目前的大棚栽培,葡萄在经营已经形成集约型和规模型,新浦葡萄味美,颗大,色质好,品种丰富,而且绿色健康,无公害,深受消费者喜爱。慈溪新浦葡萄节是依托新浦镇产业特色,顺应经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特色文化节,既能以葡萄会友,使之成为推介新浦,提升城镇品位,扩大开放和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又能以葡萄兴农,充分开发和利用葡萄这一独特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浦名人
分析化学家戚文彬
戚文彬(1919~2002),新浦镇人。1945年1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至浙江师范学院化学系,后转入杭州大学化学系,直至1989年8月退休,又返聘至1995年8月。1978年任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
戚文彬在教学和科研的主要方向为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在分析化学方面,曾主讲过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法及硕士生的专业课——多元络合物在分析分离中的应用等课程。1954年受高等教育部委托,与王教授编写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分析化学》教材,195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世纪80年代初,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委托,主编大学自学丛书之一的《分析化学》教材(上册1982,下册1983),还主编分析化学工具书《分析化学手册》〈第二分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该书被收录于《中国优秀科技图书要览》。戚文彬在分析化学科研方面卓有建树,被公认为全国知名分析化学家及浙江省分析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着重研究增效试剂对显色和荧光反应的增效作用,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增效试剂的协同作用。所研究的主要有两大类:表面活性剂和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他首先创立了“胶束刚性不对称微环境”原理,编著出版了两部专著:《表面活性剂与分析化学》(中国计量出版社,上册1986年,下册1987年,并获1987年浙江省教育委员会自然科学成果荣誉奖),《新分析增效试剂》(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篇。
由于他在分析增效试剂研究上的成就,曾应邀为1989年和1995年太平洋沿岸地区国际化学大会有关分析增效试剂的专题讨论会的共同组织者之一。他的“表面活性剂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和“有序介质中的分析反应的机理和应用”成果,分别获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化学工业部自然科学三等奖。
在环境科学方面,戚文彬作为杭州大学化学系环境化学专业的筹建人,1983年起任环境化学教研室主任,拟定了很多新分析方法,其中以表面活性剂为增效试剂,用磷硝基苯基荧光酮为显色剂湿定废水和土壤中的Cr(V1)新光度法,被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环境测定》教材所采用。
物理学家周焕强
周焕强,1963年11月4日出生于新浦镇老浦村。8岁开始在家乡读小学、初中,特别爱好数学和物理,每次比赛都名列前茅,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977年入逍林中学高中部,只读完高一就参加全国高考,竟然通过了一般大学的录取线。1979年考入兰州大学物理系。198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分配在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工作,并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从事量子力学和辩子群的研究。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在四川师范大学任职,从事理论物理的教学和研究。
周焕强在四川师范大学任职期间,在量子力学和辩子群理论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国内外著名理论物理刊物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有10多篇发表在荷兰《物理快报》、美国《物理学报》等世界权威物理理论研究刊物上,学术成果获得199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起,周焕强任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出多名物理学人才,同时任四川师范大学物理学刊编委,为该校的物理学研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994年,周焕强调任重庆大学,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任重庆大学理论物理系研究室主任。其间,曾获霍英东青年教学基金奖励,研究课题被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列为四川省“九五”重点研究课题,学术理论也已走在世界理论的前沿领域。1997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大学从事物理理论的研究与交流。[2]
2001年,周焕强加入澳大利亚国籍。现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大学物理系教授。
相关视频
新浦镇入党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