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东北堆填区
新界东北堆填区 |
---|
|
新界东北堆填区(North East New Territories Landfill,缩写:NENT,俗称:打鼓岭堆填区)是香港三个策略性垃圾堆填区之一,位于新界打鼓岭东北部黄茅坑山,由香港政府以11亿港元建造。
堆填区在1994年7月由远东环保垃圾堆填有限公司建造,1995年6月开始运作。地面及海面的面积共61公顷,容量3,500万立方米,每日接收约2,500公吨都市废物、建筑废物和特殊废物,预计操作年期约至2016年。由于此堆填区与深圳市罗芳村和莲塘一带距离仅有1至2公里,所产生的臭味对该地居民造成影响,成为近年一系列中港矛盾中,深圳市民对香港不满的一个重点。
目录
扩展计划
环境保护署的废物设施营运处于2004年4月提出“新界东北堆填区扩建计划”。扩建工地占地约70公顷,其中主要部分位于原堆填区范围内东面的一个山谷,即昂塘和石寨下路两旁,现时为储泥区,馀下部分则延伸至附近的“绿化地带”,预计容量可达1,900万立方米。2007年环境保护署署长根据《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第10条的规定批出关于此计划的“建造及营办指定工程项目的环境许可证”。
沼气计划
新界东北堆填区承办商远东环保垃圾堆填有限公司于2003年与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于新界东北堆填区兴建堆填区沼气处理厂,根据协议,香港中华煤气会建造一条由打鼓岭至大埔全长19公里的地下输气管道,输出已处理的剩馀堆填区沼气至香港中华煤气位于大埔工业邨的煤气生产厂房,作替代燃料之用,2008年1月25日正式落成启用,为香港最大规模的应用堆填区沼气的计划。
争议
新界东北堆填区刚建立时,邻近的深圳尚在发展初期,人口较少,而且其时中国政府正致力为1997年的香港主权移交营造热烈和谐氛围,倾向在非政治议题上多照顾香港人的需求,以提高香港人对内地的好感度,故堆填区的设立在当时并未引起较大反响。
然而,自千禧年后,深圳高速发展,并在2010年前后正式位列中国四大特大城市之列,人口突破1000万,东部地区也完成城市化发展,居民数量急增,与此同时,香港的新界东北堆填区运作十数年后开始临近饱和点,边境线另一侧,与堆填区相距只有约1至2公里的深圳市罗芳村、莲塘一带的居民对新界东北堆填区产生臭味的情况颇有微词。2013年,邻近新界东北堆填区的打鼓岭一垃圾回收场发生火警,带有苯和二𫫇英的浓烟和强烈刺鼻气味向深圳方向蔓延,整个深圳南部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和南山区的市民受到严重影响,引起深圳市民对香港边境一带存在大量垃圾场的情况怨声载道。
2013年底,香港政府重提新界东北堆填区扩建计划,引起深圳市民强烈反弹,在2014年1月举行的广东省两会上深圳十多名代表提出建议希望深圳市政府与香港政府协调停止扩建新界东北堆填区。但由于香港政府短期内仍未能找到能完全替代新界东北堆填区的垃圾处理方法,有关工程的拨款在2014年底仍然获得香港立法会通过。
重大事故
2013年8月,堆填区发生首宗污水渗漏的严重事故。有传媒于6月报导位于堆填区附近的平原河河水疑受污染浑浊呈橙色,但环境保护署矢口否认[1]。环境保护署于8月下旬承认7月下旬发现该堆填区一个临时渗滤污水储存池池底破裂渗漏,但并无即时公布。污水混和雨水流入附近的缸窑河以及下游的平原河,而附近有农户会在河中抽取河水灌溉。
最后承办商被环保署票控,并于2015年承认6项“禁止排入公用污水”传票罪,共罚款6万元。环保署自此定期于网上公布缸窑河明渠水质监测情况。
参考文献
- ↑ 打鼓岭堆填区渗毒水市民有难. [2018-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