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守賢
方守賢[1]加速器物理學家 1932年10月生於上海,籍貫安徽太平。195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主任,曾任該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主任。
方守賢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32年10月 |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安徽太平 |
民族 | 漢 |
母校 | 復旦大學 |
職業 | 加速器物理學家 |
20世紀60年代初,發現等時性回旋加速器中存在着一種由於自由振盪而引起的不等時性現象。1982~1983年在西歐聯合核子研究中心工作,參加新型強流反質子積累環設計、負責聚焦結構設計,發展了一種適合於小中型環形加速器的消色散方法。1983~1986年參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儲存環設計,對其理論設計作了改進。1986~1992年全面領導BEPC工程建設、運行及改進,按期完成投入運行,整機性能在國際同能區的機器中占領先地位。近期從事強流質子加速器、同步輻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等前沿領域研究。
目錄
教育背景
195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
工作經歷
- 1957年-1960年在蘇聯列別捷夫研究所實習,並在聯合核子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兼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主任。
- 60年代初,發現了新型等時性回旋加速器中存在着一種由於自由振盪而引起的不等時性現象。
- 1982年-1983年,在西歐聯合核子研究中心工作,參加了新中流反質子積累環設計,負責聚焦結構設計,發展了一種適合於小中型環形加速器的消色散方法。
- 1983年-1986年,參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儲存環設計,對其聚焦結構作了改進。
- 1986年-1992年,全面領導BEPC工程建設、運行及改進,按期完成投入運行,整機性能在同能區的機器中國際領先。
-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研究方向及領域
從事強流質子加速器、同步輻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等前沿領域研究。
科研成果
1986年-1992年全面領導BEPC工程建設、運行及改進,按期完成投入運行,整機性能在國際同能區的機器中占領先地位。
主要獎項及榮譽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學術成就
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3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