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方小敏,博士,男,1963年7月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1]

方小敏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出生 1963年7月
湖南省冷水江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方小敏的研究方向为: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

目录

人物简历

1983.7 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助教

1988.1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讲师

1990.3 英国Leicester大学地理系中英联培博士生(环境演变)

1992.12 兰州大学资环院副教授、研究室主任

1995.12 兰州大学资环院教授

1996.3 - 9 美国密歇根大学地质系高级访问学者

1997.1 - 1998.2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

1998年博士生导师和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助理

1999年以来为中国第四纪冰川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兰州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

2001年起为西部资源环境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柯罗拉多大学 、 里若(Reno) 大学、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洛杉矶分校,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北海道大学、京都大学等访问讲学。

2002年中国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中科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5.1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兰州大学翠英学者特聘教授。

社会兼职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员、所长助理;

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兰州大学翠英学者特聘教授;

西部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组秘书;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

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国际土壤学会(ISSS)古土壤委员会古土壤与古气候变化 工作组主席 (1995- 2007);

新构造委员会山地隆升与气候变化工作组主席(1999-2007);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

第五届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2008-2011);

中国地质学会大陆地壳与地幔研究分会委员、副秘书长(2009-);

科学通报、地质科学、海洋地质杂志社编委;

方小敏
方小敏

Geoscience Frontiers副主编等。

研究方向

青藏高原隆起及其环境效应和土壤与季风环境变化。

获奖及荣誉

1995年度原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199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百人计划A类)获得者

1995年首届"中国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获得者

1996年起分别任国家九五攀登计划和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课题负责人。国 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人事部"千百万人才工程"1-2层面入选者。

1997年人事部"千百万人才工程"1-2层面入选者

1997年《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古)土壤与自然环境演化》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排名第一。

1998年《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我国自然环境形成演化研究》项目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排名第二。

2000年《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高分辨率黄土与季风气候演化》项目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3]

2001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06年入选人事部、科技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4年《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甘肃大地貌形成》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

2007年《中国西北季风边缘区晚第四纪气候与环境变化》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四。

科研成果

方小敏教授在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和黄土地层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西部高寒干旱环境形成演化规律与对策方面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先后主持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项目和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青藏专项课题、教育部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和重要方向性项目等近20项国家和部委的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以及国际组织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0多项。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五十余篇合作专著4部,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好评。

人物评价

方小敏教授在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和黄土地层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西部高寒干旱环境形成演化规律与对策方面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