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
方程 |
中文名: 方程 外文名: equation 定 義: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所屬學科: 數學 應用領域: 數學、科學等 拼 音: fāng chéng 發明者: 法國數學家韋達 形 式: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
方程(equation)是指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表示兩個數學式(如兩個數、函數、量、運算)之間相等關係的一種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稱為「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過程稱為「解方程」。
通過方程求解可以免去逆向思考的不易,直接正向列出含有欲求解的量的等式即可。方程具有多種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還可組成方程組求解多個未知數。
在數學中,一個方程是一個包含一個或多個變量的等式的語句。 求解等式包括確定變量的哪些值使得等式成立。 變量也稱為未知數,並且滿足相等性的未知數的值稱為等式的解。[1]
早在3600年前,古埃及人寫在草紙上的數學問題中,就涉及了方程中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公元825年左右,中亞細亞的數學家阿爾·花拉子米曾寫過一本名叫《對消與還原》的書,重點討論方程的解法。
目錄
名稱
方程中文一詞出自古代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其第八卷即名「方程」。「方」意為並列,「程」意為用算籌表示豎式。
卷第八(一)為: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實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實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實二十六斗。問上、中、下禾實一秉各幾何?(現今有上等黍3捆、中等黍2捆、下等黍1捆,打出的黍共有39斗;有上等黍2捆、中等黍3捆、下等黍1捆,打出的黍共有34斗;有上等黍1捆、中等黍2捆、下等黍3捆,打出的黍共有26斗。問1捆上等黍、1捆中等黍、1捆下等黍各能打出多少斗黍?)
答曰:上禾一秉,九斗、四分斗之一,中禾一秉,四斗、四分斗之一,下禾一秉,二斗、四分斗之三。
方程術曰:置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實三十九斗,於右方。中、左禾列如右方。以右行上禾遍乘中行而以直除。又乘其次,亦以直除。然以中行中禾不盡者遍乘左行而以直除。左方下禾不盡者,上為法,下為實。實即下禾之實。求中禾,以法乘中行下實,而除下禾之實。余如中禾秉數而一,即中禾之實。求上禾亦以法乘右行下實,而除下禾、中禾之實。余如上禾秉數而一,即上禾之實。實皆如法,各得一斗。
以上是出自《九章算術》中的三元一次方程組,並展示了用「遍乘直除」來消元以解此方程組。
魏晉時期的大數學家劉徽在公元263年前後為《九章算術》作了大量注釋,介紹了方程組: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數程之。並列為行,故謂之方程。他還創立了比「遍乘直除」更簡便的「互乘相消」法來解方程組。
定義
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是小學教材中的邏輯定義,而含未知數的等式嚴格說不一定是方程,如0x=0。方程嚴格定義如下:
形如 是在定義域的交集內研究的兩個解析式,且至少有一個不是常數。
方程與等式的關係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例子:a+b=13 符合等式,有未知數。這個是等式,也是方程。
1+1=2 ,100×100=10000。這兩個式子符合等式,但沒有未知數,所以都不是方程。
在定義中,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可以有其他的,比如上面舉的1+1=2,100×100=10000,都是等式,顯然等式的範圍大一點。
解方程依據
1.移項變號:把方程中的某些項帶着前面的符號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並且加變減,減變加,乘變除以,除以變乘;
2.等式的基本性質
性質1
等式兩邊同時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同一個代數式,所得的結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為:若a=b,c為一個數或一個代數式。則:(1)
性質2
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是等式。
用字母表示為:若a=b,c為一個數或一個代數式(不為0)。則:
a×c=b×c 或
性質3
若a=b,則b=a(等式的對稱性)。
性質4
若a=b,b=c則a=c(等式的傳遞性)。
解方程步驟
方法一:1.能計算的先計算; 2.轉化——計算——結果
方法二:從前往後算,算到只剩一個數時便可直接計算。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指描述未知函數的導數與自變量之間的關係的方程。微分方程的解是一個符合方程的函數。而在初等數學的代數方程,其解是常數值。詳見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是將一些函數與其導數相關聯的數學方程。在應用中,函數通常表示物理量,衍生物表示其變化率,方程定義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因為這種關係是非常常見的,微分方程在包括工程,物理,經濟學和生物學在內的許多學科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在純數學中,微分方程從幾個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主要涉及到它們的解 - 滿足方程的函數集。只有最簡單的微分方程可以通過顯式公式求解;然而,可以確定給定微分方程的解的一些性質而不找到其確切形式。
如果解決方案的自包含公式不可用,則可以使用計算機數值近似解決方案。動力系統理論強調了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統的定性分析,而已經開發了許多數值方法來確定具有給定精確度的解決方案。
普通微分方程
普通微分方程或ODE是包含一個獨立變量及其導數的函數的方程式。與「偏微分方程」相比,術語「普通」與對於多於一個的獨立變量相關。
具有可以被加上和乘以係數的解的線性微分方程被明確定義和理解,並且獲得精確的閉合形式的解。相比之下,缺乏添加劑解決方案的ODE是非線性的,解決它們是非常複雜的,因為很少以封閉形式的基本函數表示它們:相反,ODE的精確和分析解決方案是串聯或整體形式。通過手動或計算機應用的圖形和數值方法可以近似ODE的解,並且可能產生有用的信息,通常在沒有精確的解析解的情況下就足夠了。
偏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PDE)是包含未知多變量函數及其偏導數的微分方程。 (這與處理單個變量及其派生詞的函數的普通微分方程相反)。PDE用於制定涉及幾個變量的函數的問題,或者手動解決或用於創建相關的計算機模型。
PDE可用於描述各種各樣的現象,如聲,熱,靜電,電動力學,流體流動,彈性或量子力學。這些看似不同的物理現象可以在PDE方面類似地形式化。正如普通微分方程常常模擬一維動力學系統一樣,偏微分方程通常模擬多維系統。 PDEs在隨機偏微分方程中找到它們的泛化。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方程√(x+3)+√(x+1)=2的計算,快資訊 ,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