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集鎮
施集鎮位於滁州市西郊,東與琅琊山風景區、滁州市經濟開發區交界,南與腰鋪鎮、全椒縣接壤,西與章廣鎮毗鄰,北與珠龍鎮、大柳鎮相連。
鎮中心距滁州市區22公里,全鎮轄11個行政村(其中1個街道居委會),216個村民組,國土面積235.2平方千米,是南譙區面積最大的鎮,耕地面積45675畝,集鎮建成面積1.2平方公里,滁梁路貫穿其間。素有"皖東第一山貨之鄉"、茶葉之鄉、稱號。[1]
目錄
概況
明朝時期,因施姓人家開設槽坊,衍成集鎮,稱施家集,施集鎮因此而得名,位於南譙區中西部,東交琅琊山,西連章廣鎮,北鄰珠龍鎮、大柳鎮及琅琊區西澗辦事處,南與腰鋪鎮、全椒縣十字鎮接壤。鎮政府駐地施集社區,距滁州市區22公里。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建立施集鄉,1992年3月李集鄉併入,2007年5月花山鄉併入,成立新的施集鎮,面積235.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215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3.1萬人。耕地4.4萬畝,山場13.4萬畝,水面0.72萬畝,常規農業有水稻、小麥、油菜、棉花、玉米、蔬菜等主導農產品。特色產品有茶葉、草坪、板粟、麻櫟、滁菊等,其中茶葉1.8萬畝,草坪2萬畝,板粟1.3萬畝,麻櫟8.5萬畝,滁菊原產地,享有"皖東茶葉之鄉","皖東草坪之鄉"之美譽。
沿革
施姓人家開設糟坊,衍成集鎮,舊稱施家集,今名施集。1949年10月為施集鄉,隸屬珠龍區。1959年5月為施集公社,1983年4月改施集鄉。1992年元月,施集鄉、李集鄉合併為施集鄉(一說,1993年2月兩鄉分設,2001年12月再次合併)。1996年,施集鄉面積132.2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施集、楊飯店、曹山、長窪、明張、孤山、井楠、孫崗、永紅、李集、板橋、大林、大韓、壩堰李、燕李15個行政村;花山鄉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黃石壩、汪郢、中心、榮譽、花山、豐山、河東、龍蟠、塘郢9個行政村。2007年5月8日,撤銷施集鄉、花山鄉,設立施集鎮。
特徵
施集鎮以低山丘陵為主,平均海拔110米。土壤為弱酸性砂壤結構,立地條件好,四季分明,年均氣溫為15℃,無霜期為220天,年均降雨量1030毫米,日照2200小時。[2]
經濟建設
農業
施集鄉有耕地25598畝,其中水田18181畝,糧食總產17506噸,其中小麥1546噸,玉米3132噸,水稻12459噸,薯類333噸,油料總產3048噸,其中花生727噸,油菜籽2192噸,芝麻129噸,棉花79噸,苧麻30噸,小麥品種主要是:楊麥10號、楊麥11號、楊麥158、楊輻麥2號,玉米品種主要是:登海9號、登海11號、濟單7號、豫玉26、東單60、魯單9號,水稻品種主要是:Ⅱ優069、Ⅱ優明86、協優559、粵優983、川香優2號、德農2000、Ⅱ優98、Ⅱ優7954,油菜品種是:秦優7號、陝油6號、陝油8號、華雜4號、皖油14、皖油18、史力豐,棉花品種主要是:美國保鈴棉、中棉19、中棉29。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488元。
茶葉
施集鄉素有"皖東名茶之鄉"的美譽,現有茶園面積6000畝,主要分布在井楠、永紅、孫崗、燕李、明張、長窪等村,年產干茶50萬公斤,現有茶葉加工企業五家,規模較大的企業有"施集"、雪峰""永太""金鷹"三大加工企業,生產的"施集牌"、"彌陀貢""西澗牌""嫩頭青牌"系列茶葉,完全占有整個皖東地區的茶葉消費市場,部分檔次較高的茶葉遠銷到北京、上海、合肥等省內外大中城市。我鄉所開發研製的"西澗春雪"、"西澗極品""西澗毛峰"、"普賢雲霧""施集烘青"等品牌成為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知名品牌,其中"西澗春雪"獲首屆"中茶杯"二等獎;1999年獲安徽省優質農產品稱號;2000年獲國際名茶評比金獎。施集綠茶以"香高、味濃、後勁大、板栗香,耐沏泡、耐貯藏"的特點被省市確定為知名商標和省著名商標;2000年得到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草坪
草坪作為施集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柱產業之一,已發展了十年之久,從起初的幾十畝發展到今天的4000畝,品種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先後發展種植了馬蹄筋、馬尼拉、天堂草、白牡丹、高羊茅等十幾個品種,在生產上採取集中連片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管理,銷售上成立了經紀人協會、專業鏟草隊,現有草坪銷售經紀人13人,鏟草隊10個。多年的經營換來了產銷兩旺的喜人狀況,年鏟收2~3次,畝效益在1500元以上,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江蘇、山東等地,我鄉被外界譽為"皖東草坪之鄉"。
滁菊
滁州貢菊花心金黃、朵白如雪、花形秀麗,據《史記》記載:滁菊不濕不燥,清熱解毒,平肝利膽,白菊以滁菊為最佳,臨床報道,菊花對冠心病,高血壓有一定療效。滁菊位於中國四大名菊(滁菊、毫菊、貢菊、杭菊)之首。
滁菊在我鄉種植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我鄉種植面積有1000畝,是滁州市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尤其以本鄉的燕李村、壩李村種植最為集中。在1997年以前,我鄉對菊花的加工主要用硫磺薰制曬乾,滁菊產品以中藥藥用為主,98年以後當地群眾吸取黃山貢菊加工的經驗,用烘乾脫水,不再使用硫磺殺青,烘製的滁菊花形保持原狀,香味濃,入口甘甜,生產出的干茶全部作為飲品遠銷上海、杭州等地,開發滁菊生產,經濟效益可觀,每畝可收入1500元以上,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旅遊業
施集鄉東於琅琊山風景區毗鄰,西與皇甫山自然保護區接壤,距滁城20公里,屬丘陵地區,平均海拔110米,地處江淮風水嶺。全鄉擁有山場面積8萬多畝,山場的森林覆蓋率達98.5%,其中2.3萬畝山場已被規劃為國家生態公益林,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形氣候使得這裡山清水秀、翠峰如屏、山水一色,實為人間的世外桃源,這裡有位於永紅村的葡萄泉,有孫崗村的雙石旅遊景點,有施集村的普賢庵,有環境優美的避暑勝地--長窪林場,引來了萬隻白鷺棲息於此。
鄉黨委、政府立足山場,依託生態資源優勢,提出了"興山、富民、強鄉"和建設"無公害綠色食品鄉鎮"的戰略目標,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來此投資生態旅遊開發。已經開發和正在開發的生態旅遊項目有團窪石榴山莊、長窪白鷺林,壩李林場等等,構成了以自然山水和野趣為主的休閒度假旅遊區。為了抓住滁州市着力建設旅遊工貿城市的契機,充分發揮琅琊山核心旅遊區的優勢,南譙區區委、區政府決定在我鄉楊飯店村、長窪村建設旅遊生態村,初步規劃建設300畝石榴園,200畝板栗園,100畝滁菊園,100畝蔬菜園,100畝花卉苗圃,100畝茶園,100畝草場,100畝杜仲林,100畝的斑竹園。用1~2年時間逐步建成鳥語花香,自然環境優美,集休閒、娛樂、度假、觀光農業為一體的旅遊生態村。同時大量的旅遊資源正有待於進一步的規劃開發,發展旅遊業的潛力巨大。
鄉鎮企業
木材和茶葉是施集鄉的傳統產業,全鄉先後辦起李集造紙廠、李集紙箱廠、李集福利包裝廠、李集麵粉廠、李集磚瓦廠、李集石灰窯廠、施集塑料編織廠、施集磚瓦廠、施集缸廠、施集服裝廠等,但先後均破產。由原滁州市農委辦的施集茶場2002年也拍賣,轉為私營企業,施集現存企業有施集茶場、永太茶場、金鷹茶場、雲峰茶場、鑫峰茶場、東成木業公司等企業。施集鄉政府於1999年租賃施集村木莊、灣塘村民組55畝土地,投資興建了施集鄉木業園區,先後有11家木材加工廠入園經營,至2004年底,個體企業300餘家。私營企業現產值2000多萬元,利潤220萬元,稅收80萬元。7、九天峰度假村。
九天峰度假村位於滁州市施集鄉楊飯店村,東鄰琅琊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靠清流關"三古"遺址、石洞庫景區,南接正在開發的花山鄉彩雲洞風景區。度假村內林深水秀,青山幽泉,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十分優美,是真正的天然"氧吧",更是成為現代都市居民度假休閒的好去處,是滁州市旅遊局向長三角地區重點推介的旅遊景點之一。
九天峰度假村屬於私營企業,有法人代表王啟發於2001年投資興建,現有職工20餘人,已投入資金280多萬元。整個九天峰度假村占地面積3000畝,其中有銀杏林、杜仲林、斑竹林、杉木林、白鷺棲息林和新開發的石榴林等多種觀賞果樹,周邊有2000畝的自然生態林環繞,綿延幾公里如海般的竹林將整個度假村點綴的鬱鬱蔥蔥。
九天峰度假村已建有天然游泳池(保持大自然的原汁原味,是夏季游泳愛好者的理想場所)、垂釣中心、摸魚塘(親身體驗農家摸魚的樂趣)、林中茶座、百米觀瓜走廊、觀景亭、觀鳥亭(觀賞萬隻白鷺棲息)、九曲木橋等。食有農家餐館,讓遊客品嘗地道天然的農家土菜;住有標準客房和樹林小木屋(讓遊客與大自然緊緊融為一體);購物有當地的土特產品,即農家土雞、土雞蛋、天然葛根粉、板栗、石榴、滁菊、施集茶葉及中草藥等。遊玩有竹排、燒烤、野戰營、登山健身和兒童遊樂項目。
度假村還將規劃建設水上遊樂中心、健身中心、健浴中心、療養中心和中小型會館及農副產品購銷中心。[3]
境內資源
林業
全鄉林業用地77863畝,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67491畝,占林業用地86.7%,未成林造林用地4008畝,占林業用地5.1%;宜林地6313畝,占林業用地8.2%;有林地中用材林10046畝,占有林地面積14.9%;防護林21812畝,占有林地32.3%;特種用途林22932畝,占有林地34%;薪炭林17979畝,占有林地 23.1% ;經濟樹種5185畝,占有林地7.7%;森林覆蓋率42.1%。森林活立木蓄積量125742立方米,其中杉類1887畝,蓄積量28.4%;硬闊39333畝,蓄積量72764立方米,占林木蓄積量61.1%;軟闊914畝,蓄積量5232立方米,占蓄積量4.4%;楊類44畝,毛竹188畝,蓄積量98780株;元竹2972畝,蓄積量11762239株;經濟林10793畝,蓄積量1145立方米;四旁植樹保存200000株,占地面積2723畝,活立木蓄積6579立方米,退耕還林4000畝。
礦產
錳
位於施集鄉方向135度,5.1公里,羅家窪至胡家莊倒轉向斜北翼,走向20度,寬15米以上,圍岩硅化和重晶石化,礦化零星,殘餘錳礦露頭寬約0.5米,沿走向變為重晶石鐵帽,繼續分布約30米,礦石礦物為硬錳礦,褐鐵礦,脈石為重晶石,粘土,方解石和石英等。
釩
位於施集方向142度,5.2公里羅家窪,含磷層主要傾角45-60度左右,礦層約5層以上,呈扁豆狀或透鏡狀,總厚度45.93米,含釩礦石呈泥狀,隱晶結構,主要為含釩、磷的泥硅質石。
煤
位於施集方向155度,5.5公里喉嚨窪和位於施集方向142度,5.3公里羅家窪,厚度一般為1-2米,發熱量為3000-4500大卡/公斤,礦層頂底板為碳質頁岩。
銅
位於施集下冷礦點,施集方向287度,3.3公里處,和位於施集孤山村處,施集方向337度,3.9公里處。
磷
磷礦屬沉積型礦種,在施集鄉境內主要分布在永紅村羅窪村民組,含礦岩系厚140米,含礦6層,礦體似層狀,透鏡狀,礦長150~700米,厚1.44~170米。礦體頂、底板岩性為灰黑色碳質頁岩和硅質頁岩。礦石為結核型,磷結核由均勻黃色隱晶質膠磷礦組成,混入分散狀粘土質。結核大小不一,0.5~8.0厘米,呈扁豆狀、橢圓狀、圓球狀。一般含隱晶質膠磷礦60%左右,重晶石17%,硅質15%,鐵錳質8%,結核率每立米一般平均在12.25~14.7公斤,含五氧化二磷(P2O5)20%~30.18%。
絹雲母
絹雲母主要是由SiO2、Al2O3和Fe2O3組成,其顏色一般為白灰色和銀灰色,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呈條帶狀分布,具有柔性、滑膩感,帶有絹絲光澤。
絹雲母是寶貴的化工原料,可做橡膠、電焊條、造紙、塗料、顏料、醫藥及化妝品配料,並可做為耐火磚、陶瓷原料等,用途極廣,是具有值得開發和利用的礦產資源。
絹雲母在施集分布極廣,面積大,主要分布在孤山村和板橋村,基本上都是露體礦、易開採。
白雲岩
白雲岩是我鄉優勢礦產資源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板先李、永紅一帶,儲量超過億噸。含礦性好,氧化鎂含量大於19%,礦層厚60~300米,間夾有石灰岩,薄層硅質條帶或燧石夾層,礦體呈層狀,沿走向、傾向較穩定,易開採。礦物質主要成份為白雲石次為方解石、石英、氧化鐵等。
石灰岩
石灰岩在施集鄉儲量豐富,品質較好,主要分布在楊飯店、曹山、永紅、孫崗一帶。其氧化鈣(CaO)含量一般在49%~52%,最高可達54.28%,氧化鎂含量為0.5%~1.5%。石灰岩有廣泛的用途,冶金工業中,其被大量用作治煉生鐵、鋼和有色金屬的熔劑。化學工業中,石灰岩是生產鹼,電石、碳酸鈣、碳酸鉀和氮肥等產品的原料。建築業中石灰岩是製造水泥、石灰建築石料的重要原料。在製糖業、石油工業中,用作淨化劑。在玻璃製造業中,用作配料,提高玻璃的穩定性和機械強度。
礦泉水
珍珠泉位於施集鄉永紅村喉嚨窪組,因其出水時,泛起一串串水泡,似葡萄狀,又稱葡萄泉。
珍珠泉是未受污染的、良好的飲用天然水源,經地質礦產部安徽省中心實驗室檢測,該泉水PH值為8,為中弱鹼性水,尤其是鈉離子含量極低,為寶貴的超低鈉水(其含量為1.94mg/l,毫克當量數為1.40%),此礦泉水以國標《GB85-37-1995》所眼定的污染物指標,感官指標的礦泉水相衡量,其有較高含量的鍶(Sr),偏硅酸(SiO2),並有多種有益成份。
此泉水清涼可口,水中重碳酸和鈣離子占主導成份,其標準完全符合國標要求,同時該水源地的衛生防護做的較好,其水溫恆定,流量可觀,日出水量達13.6噸。
珍珠泉是優質的礦泉水水源,只需簡單處理,便可作瓶裝礦泉水開發,是一個投資少、見效快、利潤大的優秀投資開發項目。[4]
教育文化
教育
施集中心小學現有附屬小學14所,其中完小4所,教師92名,具有中職以上職稱的43名,學生1578名。
施集高級職業中學始建於一九八一年。原是利用戰備醫院建立起的農村初級中學,一九八八年增設職業高中班。一九八九年正式改為施集職業高中,面向全市招生,開設專業有應用生物,農機,電工電子,機電,企業管理,賓館服務,行政管理等,1997年區委黨校曾設在該處。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與施集中學合併,先後來校視察的領導有盧榮景、朱仇美、陸子修、王明達、王連靜、王胸宇、孟富林、吳天棟等。
學創辦於一九五八年,前身為滁縣施集初級中學,一九七一年長格為滁縣施集中學,設立高中部。一九七九年更名為滁州市施集中學,初創階段,辦學條件十分簡陋,校舍為土牆草屋。
文革期間,學校受衝擊,發展受挫。文革之後,學校煥發了生機,相繼修建了圍牆,操場等基礎設施,校舍也由原來的土牆草屋變為磚瓦結構的平房。
二OOO年前後,學校有了較快發展。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原施集高級職業中學以及二OO一年九月原李集初級中學相繼併入,學校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校園面積增至15萬餘平方米,在校學生數達2500餘人,教職工130多人,先後興建了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公寓樓,教師宿舍等,建築面積達1萬8千餘平方米,大部分為樓房建築,校容校貌有了較大的變化。
學校以"求實、嚴謹、勤奮、進取"為校訓,以創辦"農村示範高中'為奮鬥目標,教風正、學風濃,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學校先後獲得市級"花園式單位"、"德育工作甲等學校"、"文明單位"等稱號。
文化、體育
施集鄉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十分活躍。2002年獲市第二屆文化百優先進鄉鎮,2002年12月建成施集鄉文體活動中心,設有健身房、圖書館、舞廳、棋牌室、籃球場等,並舉行了多次群眾性文體活動。2003年7月被命名為省市"雙百工程"試典鄉鎮。施集鄉也曾出過優秀的體育運動員,大林村的許梅花現在安慶雜技團頂碗等雜技項目兩次榮獲"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並在春節晚會上進行表演。壩李村的吳金梅,從事技巧運動項目,在2003年法國舉辦的世界技巧錦標賽上榮獲四人組團體亞軍,個人全能亞軍,1999-2004年,共計獲取得全國比賽獎牌16枚,2002年獲世界級運動員,2004年獲國家體育總局批准免試入深圳大學就讀。
衛生
施集鄉現有衛生院2家,為施集鄉衛生院和李集衛生院,現有職工26人,床位16張。
廣播
施集鄉於2002年8月投資18萬元,安裝了廣播無線調頻設備,實現了村村通廣播。2003年施集鄉榮獲市廣電局表彰為先進集體。[5]
基礎設施
道路交通
1996年原施集鄉政府籌資40萬元,修建了施集鄉汽車站至施集糧站的老街水泥路500餘米,1997年原李集辦事處籌集70萬元,修建主街水泥路1000米。
全鄉現有鄉村道路142條,總長322公里。鄉、村、組三級每年都拿出資金30萬元,用於鄉村道路維修,每個行政村都成立了農民道班,確定專門養護人員,基本上確保晴雨通車。
1993年施集鄉境內滁梁路擴建成全鄉境內第一條柏油路面。1998年,施集街道至國營施集茶場鄉村公路改建為柏油路。
2004年底,全鄉擁有各類機動車輛102輛,其中客車3輛,麵包車、出租車28輛,小轎車7輛。
政府辦公樓
為改善辦公環境,擴大集鎮面積,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原施集鄉政府於2001年投入120餘萬元,新建占地25畝的辦公樓。同時先後投入近50萬元,興建了財政所、食堂和職工宿舍。
農貿市場建設、新街下水道、路燈工程
1999年投資80萬元興建占地面積9.1畝的農貿市場,繁榮了農村市場經濟,加快農產品流通。施集鄉政府於2003年投入26萬元新建了新街下水道和路燈。
自來水廠
1994年鄉政府投入32萬元,建立自來水廠,現用戶達350戶,年供水12萬噸,管道網絡5千餘米。
有線電視
1997年施集鄉開通有線電視,投入15萬元,現有用戶170戶。
郵政電信
施集鄉是1993年程控電話開通,1998年9月電信和郵政分開經營,現有程控電話3600多門,電話普及率達70%,移動電話1000餘部。
供電
施集供電所成立於二OOO年元月,隨着農電改革於二OO三年八月份李集供電所和施集供電所合併成施集供電所。
合併後施集供電所,現有行管員人員4人,專職電工15人,其中黨員9人。
全鄉總面積132.2平方公里,用電客戶5450戶,其中公用台區52個台區,專用台區12個台區,月供電量約18萬千瓦時。
水利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施集鄉多方籌資,籌勞,加強農田水利基礎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抗災能力,確保農民增產、增收,每年大搞水利興修是施集鄉的一個優良傳統。施集鄉現有小(一)型水庫1座-大林水庫,小(二型水庫17座,萬方以上塘壩241座,成方以下塘壩1230面。總蓄水面積5900畝,總蓄水1292萬立方。
金融
施集鎮現有信用社兩家,分別為施集信用社和李集信用社,農行1家,農行施集營業所。2004年施集鄉有效存款4200萬元,貸款金額為1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