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后灯塔
简介
“旗后灯塔”位于旗后山上,为为三级古迹,清光绪九年(西元1883年),聘请英国技师筑西式灯塔于旗后山上,塔内装有六等单蕊定光灯,见距十浬(约十八公里)。至日据时期,日本人为了扩建高雄港,因此重修灯塔,自旗津市区有步道可前往,重修后的灯塔塔身为八角形,顶部有阳台可供远眺,塔前有座白色的西洋式办公室,展示著灯塔以前所使用过的仪器、灯塔照片及位置图,而外面绿意盎然的草坪上,还有座日晷仪供人观赏。[2]
高雄港是台湾南部的主要门户,因此兴建高雄灯塔自有助于确保商船往返贸易的安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高雄灯塔,不仅见证了高雄港筚路蓝缕的开发过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虽曾遭受机枪扫射,惟并无损害,始终发光不辍。[3]
历史
清治时期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利用战争,迫使清廷同意开放鸡笼、沪尾、安平及打狗四个通商口岸,同治三年(1864年)打狗正式开港即有建造灯塔之议。而后船只出入逐渐繁多,港口导航设施不足常发生船难事件,原有中国传统式的灯竿或旗竿已不符时代需要。
至光绪九年(1883年)始聘英国技师筑西式灯塔于旗后山上。据文献所载,当时为砖造的方形塔,内装六等单蕊定光灯,见距约十浬,所有的仪器设备均购自英国。
日治时期
日人扩建高雄港,为实际需要乃重修灯塔。大正五年(1916年)改建新塔,至大正七年(1918年)完成,新的灯塔在原址旁。塔前有一座西洋式白墙办公室,草坪上尚有一座日晷仪。修建后的灯塔塔身为八角形,至顶部转为圆筒状,有阳台可供远眺。灯室外面装玻璃,圆顶上有风向仪,风向仪上书写有汉字,东、西、南、北,此种造形极为少见。塔身涂白色,顶部为黑色,高达十一公尺,远望极为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略受损害。
中华民国时期
灯塔战后屡加整修,现在内部所用的导航设备,为新式四等旋转透镜电灯,光力强度为八十五万支烛光。
经度/纬度
经度/纬度:120.26471/22.615513
灯塔结构与行政诸元
灯塔结构诸元
- 塔高:15.2公尺。
- 塔身涂色・构造:白色八角形砖塔,外观漆白,外有环绕阳台。
- 灯高:58.2公尺(以高潮面至灯火中心计)。
- 灯器:4等旋转透镜电灯。
- 灯质(频率):每30秒连闪4次。
- 明0.4秒,暗4.6秒。
- 明0.4秒,暗4.6秒。
- 明0.4秒,暗4.6秒。
- 明0.4秒,暗14.6秒。
- 光力:850,000支烛光。
- 公称光程:25.3浬。
- 明弧:320度-158度。
- 无线电标杆:1座。
- 双频道雷达标杆:1座。
- 连络配备:无线电对讲机配置。
灯塔行政诸元
- 人员编制:未知。
开放时间
上午九时至下午六时(夏令时间4月1日至10月31日),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冬令时间11月1日至3月31日),每逢星期一内部整理不开放。
- 电话:07-5715021
交通资讯
♠自行开车:
国道3号-燕巢系统交流道-国道10号-鼎金系统交流道-国道1号-高雄端交流道下-渔港路-新生路-中兴路-过港隧道-旗津一路至三路-庙前路-庙前路1巷。
♣大众运输:
- 搭高铁至左营站下或搭台铁至高雄站下-转搭高雄捷运至草衙站下-转搭高雄市公车(红9A路、红9B路)至旗津轮渡站下。
- 搭高铁至左营站下或搭台铁至高雄站下-转搭高雄捷运至西子湾站下-转搭渡轮至旗津轮渡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