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沼蝦
日本沼蝦 |
中文學名:日本沼蝦 拉丁學名: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別 名:青蝦 河蝦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甲殼亞門 綱:軟甲綱 亞 綱:真軟甲亞綱 目:十足目 科:長臂蝦科 屬:沼蝦屬 種:日本沼蝦 亞 種:無 命名者及年代:de Haan,1849 |
日本沼蝦(學名: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是長臂蝦科、沼蝦屬魚類。體形呈長圓筒形,成蝦體長3-8厘米。體形粗短,分為頭胸部與腹部兩部分。頭胸部比較粗大,往後漸次細小,腹部後半部顯得更為狹小。頭胸部各節癒合,頭胸甲前端中央有一劍狀突起稱為額劍,其長度約為頭胸甲的3/4-4/5,額劍尖銳、平直,上緣有12-15個齒,下緣有2-4個齒。身體由20個體節組成(頭部5節、胸部8節、腹部7節)。胸部8對附肢,前3對為顎足。後5對稱為步足,用來爬行、捕食或防禦敵害。腹部6對附肢,前5對稱為游泳足。體色呈青灰色並有棕色斑紋,由此而得名。體色常隨棲息環境而變化,湖泊、水庫、江河水色清、透明度大,蝦色較淺,呈半透明狀,池沼水質肥沃,透明度小,蝦色深,並常有藻類附生於甲殼上。 日本沼蝦喜歡生活在淡水湖泊、江河、水庫、池塘、溝渠等水草叢生的緩流處,在冬季向深水處越冬,潛伏在洞穴、瓦塊、石塊、樹枝或草叢中,活動力差,不吃食物。屬雜食性動物,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其食物組成不同。日本沼蝦自然分布於、日本、韓國、朝鮮、老撾、馬來西亞、緬甸(緬甸大陸)、越南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逐漸擴散到新加坡、菲律賓、烏茲別克斯坦、伊拉克南部以及摩爾多瓦、哈薩克斯坦、伊朗等地。 [1]
目錄
日本沼蝦形態特徵
日本沼蝦 體形呈長圓筒形,成蝦體長3-8厘米。體形粗短,分為頭胸部與腹部兩部分。頭胸部比較粗大,往後漸次細小,腹部後半部顯得更為狹小。頭胸部各節癒合,背部和兩側由一堅硬的幾丁質外骨骼所覆蓋,稱為頭胸甲或背甲,頭胸甲前端中央有一劍狀突起稱為額劍,其長度約為頭胸甲的3/4-4/5,額劍尖銳、平直,上緣有12-15個齒,下緣有2-4個齒。額劍的形狀與齒式是日本沼蝦區別於其他蝦類的重要形態特徵之一。
身體由20個體節組成(頭部5節、胸部8節、腹部7節),除腹部第七節外,每個體節都長有1對附肢。頭部5對附肢,第一、第二附肢為重要的感覺器官,分別為小觸角、大觸角,掌握身體的平衡、升降和前進方向,其餘3對附肢為大顎、第一、第二小顎,組成口器。胸部8對附肢,前3對為顎足,把握食物,也是口器的組成部分。後5對稱為步足,用來爬行、捕食或防禦敵害,其中第一、第二步足末端呈鉗狀,第二步足強大有力,成體雄蝦的第二步足的長度可為體長的1.5-2.0倍,它是成蝦雌雄彼此區別的最顯著的標誌之一。腹部6對附肢,前5對稱為游泳足,是主要的游泳器官,也能輔助爬行,最後一對附肢稱為尾肢,尤其強大而寬闊,向後延伸和尾節組成扇形的扇尾,能控制日本沼蝦在水中的平衡、升降、縮退與起舵的作用。 體色呈青灰色並有棕色斑紋,由此而得名。體色常隨棲息環境而變化,湖泊、水庫、江河水色清、透明度大,蝦色較淺,呈半透明狀,池沼水質肥沃,透明度小,蝦色深,並常有藻類附生於甲殼上。
日本沼蝦生活習性
水層:日本沼蝦喜歡生活在淡水湖泊、江河、水庫、池塘、溝渠等水草叢生的緩流處,在冬季向深水處越冬,潛伏在洞穴、瓦塊、石塊、樹枝或草叢中,活動力差,不吃食物。在日本沼蝦的生長季節,有水草的水域通常柄息在1-2米水深處,但在無水草、水質較肥(透明度35厘米)的池塘中,據測定日本沼蝦大部分在水深1米以內的水層中活動。同類型(無水草、水質較肥)的池塘中,同一水層(30厘米)日本沼蝦的水平分布存在較大差異,日本沼蝦主要分布在池塘近岸淺水處,而池中央很少。晴天近岸處出現的機率比陰天更高。但是,日本沼蝦養殖的池塘若叢生水草,那麼池塘中央日本沼蝦平均出現機率可達51.4%,是無水草池的15倍左右,與池邊出現的機率(48.6%)相比已無明顯區別。
水溫:日本沼蝦是廣溫性動物,生長的適宜水溫為18-30℃,最適水溫為25-30℃。水溫10℃以上開始攝食,隨着水溫升高,攝食逐漸增強,但當水溫30℃以上時,因溶氧不足,呼吸頻率增大,容易造成停食及浮頭。一般水溫8℃以下、日本沼蝦進入越冬期,不攝食,生長停滯。 水質:日本沼蝦喜歡清新水質,對水中溶氧要求較高,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若溶氧低於2.5毫克/升,日本沼蝦停止攝食,溶氧在1毫克/升,則容易因缺氧浮頭而死亡。 光照:日本沼蝦有較強的負趨光性,白天潛伏在陰暗處,夜間出來活動。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白天投餵時,也會出來攝食,但數量仍比夜間少得多,在生殖季節,為尋找配偶,日本沼蝦白天也出來活動。剛孵出的日本沼蝦幼體有趨光性,利用這一特徵常常用燈光誘集幼體集中,然後捕獲。
底質及空間條件:日本沼蝦喜歡泥底的底質,尤其喜歡在水草叢生的泥底上棲息。據不同底質條件日本沼蝦棲息試驗表明,底部具有10-20厘米淤泥,空間占整個面積1/4水草的環境,日本沼蝦最喜歡柄息。 日本沼蝦屬雜食性動物,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其食物組成不同。剛孵出的蚤狀幼體(Ⅰ期)至第一次蛻皮以前,是以自身的殘留卵黃為營養物質,第一次蛻皮後,自身卵黃仍殘留部分營養物質,但已開始攝食浮游植物及小型枝角類、橈足類的無節幼體、輪蟲等浮遊動物。幼體變態結束後則逐漸變為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蟲幼體、小型甲殼類、動物屍體以及有機碎屑、幼嫩水生植物碎片等為食。到了成蝦階段食性更雜,所食動物性餌料有小魚、小蝦、軟體動物、蚯蚓、水生昆蟲等動物屍體,所食植物性餌料有水生植物、着生藻類、豆類及穀物等。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日本沼蝦對各種魚飼料均喜食,常用動物性飼料有魚、蚌、螺、蚯蚓、蠶蛹、蠅蛆、昆蟲、肉類食物加工下腳料等,尤其喜食蚯蚓,常用的植物性飼料有豆餅、花生餅、菜子餅、米糠、麩皮、豆渣等。飢餓時,出現同類殘食現象,以剛蛻皮的嫩蝦為食物。 日本沼蝦的攝食強度隨季節、水溫、天氣及不同的發育階段有所不同,主要取決於水溫,一般3月份水溫超過10℃開始攝食,14℃以上大量攝食,長江流域4-11月日本沼蝦攝食強度最大,12月份至翌年3月水溫低於10℃,日本沼蝦進入越冬階段,很少攝食。 如果僅考慮水溫,那麼攝食強度隨水溫的升高而增加,攝食強度與水溫成正比關係。經測定日本沼蝦的年攝食強度為「馬鞍形」,即5月份前後為一高峰,攝食強度達80-90%,屬飽胃類型,這是由於老齡日本沼蝦在繁殖前強烈攝食而引起的,它們要攝食大量營養物質,以便促進其性腺發育;6-7月份,日本沼蝦進入產卵盛期,性腺成熟的日本沼蝦攝食呈明顯減少,特別是雌成蝦在產卵前需進行蛻殼,蛻殼前後的日本沼蝦在一定時間內停止攝食,因此,日本沼蝦在這段時期內的攝食強度較5月下降。8-11月份,日本沼蝦攝食強度又形成了另一個高峰,這是由於當年繁育的蝦處在生長育肥階段,需攝食大量營養物質的緣故。
生長 從生物學角度來劃分,日本沼蝦的一生可分為四個階段,即胚胎髮育階段、蚤狀幼體階段、仔蝦階段和成蝦階段。從受精卵孵化到第一期蚤狀幼體的出膜,這一胚胎階段一般為20-25天。第一期蚤狀幼體經過9次左右的蛻皮,變態為幼蝦,約需20-30天。變態結束的幼蝦通常每隔7-11天蛻一次皮,經過30天左右的生長,至性成熟以前稱為仔蝦。從日本沼蝦性成熟繁殖後代至自然老死稱為成蝦階段,成蝦期一般15-20天蛻殼一次,雌蝦在每次交配前必須蛻一次殼,抱卵蝦在幼體孵出前則不蛻殼。體長4厘米以上的個體,體長增長率減慢,但軀體在橫向上加粗,肌肉充實,體重增加幅度增大。 日本沼蝦生長速度較快,有「四十五天趕母」之說。6月份變態結束的仔蝦,經40天左右的飼養,體長可達到2.5厘米,到10月份,雄蝦體長達到4-5厘米,體重2-3克,飼養至年底,雄蝦體長7厘米左右,體重8-9克,雌蝦體長達5-6厘米,體重6-7克。冬季水溫低,日本沼蝦不再蛻殼,越冬期基本不生長。第二年開春後,日本沼蝦攝食、蛻殼、生長。到滿周年時,雄蝦體長7-10厘米,體重9-12克,雌蝦體長5-7厘米,體重達7-10克。 在日本沼蝦的個體生長中,雌雄生長速度存在差異。一般體長在2.5厘米以內的日本沼蝦,其性腺還未成熟,雌雄的生長速度基本一致,但性成熟以後,雌蝦的卵巢迅速發育,其攝取的營養物質大部分用於卵細胞,因此,其生長速度明顯下降,而雄蝦性腺發育不像雌蝦那樣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雄蝦交配後就可攝食生長,所以,雄蝦的生長速度在性腺成熟後比雌蝦快得多,這也是在自然界中同齡個體雌蝦小、雄蝦大的原因。
蛻殼 日本沼蝦體表為半透明的幾丁質外骨骼,其化學成分為鈣鹽蛋白質和甲殼質,十分堅硬。日本沼蝦頭胸甲與腹甲等不能隨生長而增長,因此,軀體要長大,必須脫去舊的幾丁質外殼,蛻殼在日本沼蝦的生命史上,具有極為重要意義。脫殼不僅與體長的明顯增長有關,而且與變態、附肢再生與親蝦的產卵繁殖等均有直接關係。 日本沼蝦的蛻殼過程,很富有戲劇性。蛻殼時,首先靜趴在水底安靜角落或附着在異物上,然後軀體不斷屈伸,尾扇往往張開成扇形,以便使頭胸甲與第一腹節之間的薄膜拉長,並經常用第一步足向後彎曲,清除體表及附肢上的污物。經過反覆的彎曲身體,頭胸甲與第一腹甲連接處薄膜裂開,蝦體隨機側臥、彎曲,推動新體從裂縫中滑出,當淡水經濟蝦養殖實用新技術身體的大部分脫出舊殼時,整個身體便急劇彈跳出來。離開舊殼後,蝦體側臥、柔嫩無力,稱軟殼蝦。軟殼蝦生命力很弱,很容易遭到外界敵害的攻擊。日本沼蝦的蛻殼頻率以及每次蛻殼軀體增幅的大小,與蝦的年齡、環境溫度、營養狀況和水質條件等密切相關,蛻殼的生理機制,主要受神經內分泌控制。
日本沼蝦的蛻殼按其功能分,可分為四個類型:①變態蛻殼,從蚤狀幼體到仔蝦,每次的變態發育都隨蛻殼而發生;②生長蛻殼,從仔蝦到成蝦階段所發生的蛻殼,每蛻殼一次,日本沼蝦就生長一次,體長明顯增加;③再生蛻殼,受損附肢的再生需經蛻殼來實現,體重不會有多大增加;④生殖蛻殼,也叫交配蛻殼,只發生在雌蝦中,雌蝦在交配前一定要蛻殼一次,蛻殼的原因是雌蝦蛻殼後,腹肢基部出現着卵剛毛,為產卵做準備,生殖蛻殼不會引起體重的多大變化。有趣的是雌蝦在生長蛻殼時沒有雄蝦守護,只有在生殖蛻殼時才會有雄蝦守候、保護。 日本沼蝦的蛻殼晝夜皆可進行,但以黃昏和黎明前較為多見,日本沼蝦蛻殼前不攝食,蛻殼後由於顎齒尚不堅硬,一天內不攝食。一生中雄蝦的蛻殼要比雌蝦少。日本沼蝦的蛻殼有利於生長,但也對其生命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因蛻殼後,軀體柔嫩,禦敵力差,而成為肉食性水生動物及同夥的犧牲品。因此,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為防止同類殘食的情況,在水體中投足飼料,以滿足蝦的營養要求,以提高蝦的成活率。
日本沼蝦分布範圍
日本沼蝦自然分布於(廣西、貴州、海南、河北、黑龍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蘇、廣東、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江西、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陝西、山東、上海、山西、四川、天津、新疆、雲南、浙江、台灣)、日本(本州、四國、九州)、韓國、朝鮮、老撾、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半島)、緬甸(緬甸大陸)、越南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逐漸擴散到新加坡、菲律賓、烏茲別克斯坦、伊拉克南部以及摩爾多瓦、哈薩克斯坦、伊朗等地。在中國,日本沼蝦廣泛分布於全國各淡水水域,有時也出現在一些半鹹水水域,其野生資源量尤以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為多,其中長江中下游及其所屬的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最為豐富,另外江蘇洪澤湖、山東南四湖和河北白洋淀等水域也有較大的野生資源量。
日本沼蝦繁殖方式
性成熟時間 日本沼蝦生長快,性成熟也早。每年5月至6月份孵出的蝦苗,經過1-2個月的飼養,體長達到3厘米左右即可成熟。在我國的長江流域,性成熟抱卵的最小個體,體長為2.4厘米。
產卵期 日本沼蝦的產卵期因其分布區域不同而各異,長江流域日本沼蝦產卵期為4月中旬至9月中旬,珠江流域為3月初至12月初,河北白洋淀為6-9月份。日本沼蝦產卵的水溫為18℃以上,最適水溫為22-28℃。 在中國長江流域越冬後的老齡蝦從4月份開始產卵,可連續產卵2次,2次的間隔時間為20-25天(主要決定於水溫與營養)。在整個產卵期中,各月抱卵蝦占雌蝦總數的比例有明顯的區別:4月份為0.3%、5月份為32.9%、6月份為75.3%、7月份為87.1%、8月份為44%、9月份為0.2%,其中6月、7月兩個月抱卵所占比例最高(圖4)。因此,這兩個月為日本沼蝦產卵的盛期,而6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溫為最適(22-28℃),所以,這個月是日本沼蝦產卵的最盛期。 在產卵過程中,產卵親蝦的個體大小也有較明顯的差異,6、7月份為越冬後的老齡蝦,親蝦個體一般都較大,7月份以後,產卵的親蝦個體則明顯變小,這部分親蝦主要是當年孵化的幼蝦經2個月左右的生長性腺成熟而形成的。一年中,日本沼蝦有兩個產卵高峰期,即春季高峰期和秋季高峰期,春季高峰期由越冬蝦產卵,秋季高峰期主要由當年成熟的蝦產卵。
交配 雌性日本沼蝦在交配前必須進行生殖蛻殼,守護在一旁的雄蝦趁雌蝦新殼柔軟、活動力弱時,進行擁抱交配。雌蝦每產卵一次,需蛻殼交配一次。交配時,雄蝦把雌蝦抱住,身體的腹面與雌蝦的腹面相貼,側臥於水底或水草上,隨後,雄蝦將精莢射出,粘附在雌蝦第四、五對步足基部。精莢為白色半透明的膠狀體,雌雄蝦在交配過程中,雄蝦不時用步足撫摸雌蝦蝦體的各部,從未發現雄蝦殘害雌蝦,日本沼蝦擁抱時間一般為5-15秒,腹部緊貼時僅1-3秒即告結束。
產卵與產卵次數 日本沼蝦交配後,在水溫20-25℃時,雌蝦通常在7-28小時內產卵,產卵時間大多在黎明前,卵巢內所有的成熟卵一次產出。日本沼蝦產卵時,第一、三腹節每隔20-30秒伸屈一次,肌肉有明顯的陣縮活動,卵巢不斷收縮,蝦體每彎曲一次,卵粒即從生殖孔產冉,卵子從雌蝦生殖孔產出通過精莢時,精莢膠狀團塊溶解,釋放精子受精。受精卵被前二對腹肢上的剛毛移向抱卵室,首先在第四對腹肢的着卵剛毛上粘着,然後按順序在第三、第二、第一對腹肢上粘着。卵子被一層薄而有彈性的膠膜包裹着,受精卵之間有細絲串聯成葡萄狀,產出0.5-1小時後,粘着便很牢固,不易分離。沒有受精的卵子一般經過2-3天後白行脫落。整個產卵過程需5-30分鐘。 剛產出的卵粒呈淺黃色,卵呈橢網形,卵徑0.55-0.57毫米×0.65-0.68毫米,經30-60分鐘後卵粒吸水,受精卵卵粒飽滿、晶亮,顏色較前深些。未受精的卵,卵徑較小,飽滿性差,透明度也差,大小不均,並明顯地混濁,在游泳足上粘附力差。 越冬後的老齡蝦在產卵期可連續產卵2次,當第一次產出的卵子還在孵化之中,日本沼蝦的卵巢仍繼續發育,到頭批卵孵化結束2-5天,性腺就再次成熟,就可再次蛻殼、交配、產卵。當年第1代幼蝦有部分可在當年8、9月性成熟並產卵,由第1代幼蝦產卵孵出的第2代幼蝦當年不會產卵。故日本沼蝦屬分期多次產卵的類型。 抱卵數 日本沼蝦的抱卵數與體長成正比,體長4-6厘米的雌蝦,抱卵量為1000-2800粒,體長3厘米左右的小雌蝦,抱卵量為200-750粒。相對抱卵量為每克體重400-600粒。
性腺 日本沼蝦的性腺位於頭胸部心臟與消化腺之間,精巢白色帶微黃,表面多皺紋,它的前部成對,分成左右二葉,其後部合併構成不成對的單葉。精巢由大量末端膨大的盲管構成,性產物即在此管內發育,其膨大處即為壺腹,其中充滿着精子。精巢兩側的輸精管長而迂曲,末端膨大的腺體部分,最終開口於雄蝦第五步足基部之內側。精子呈圖釘形,頭部似帽,尾部像一刺)。精於在輸精管或精莢內均不活動。成熟精子當經過輸精管時,即由輸精管分泌的粘液所包住形成精莢,精莢為乳白色半透明膠狀體。 卵巢橢圓形,前端略尖,後端網鈍,和精巢一樣前部成對,後部合而為一。成熟的卵巢呈暗黃綠色,表面光滑,可見一粒粒卵子的突起。卵巢兩側各有一短而較直的輸卵管,其末端開口於雌蝦第三對步足基部的內側。卵巢的背面具有藍色和橘紅色樹枝狀色素,前者在上,後者在下。成熟的卵巢很柔軟,解剖時很容易弄破。 10月至翌年1月,不論大中小蝦,其性腺均在第Ⅱ期,但3月份以後,大中蝦的性腺發育比較快,先成熟產卵,而小規格的日本沼蝦性腺發育慢,後產卵。
壽命 日本沼蝦為短壽命動物,一般為14個月至18個月,經過越冬的日本沼蝦,一般7月上旬開始死亡,8月份成批死亡,10月就極少有越冬老蝦了。雄蝦的壽命比雌蝦短,6月下旬與7月上旬雌雄蝦比例基本一致,7月下旬開始雌蝦數量明顯多於雄蝦。根據這一特點,日本沼蝦的養殖周期從當年的6月至7月份到第二年的6月最後一次收穫乾池為止。 日本沼蝦苗的人工培育指對經過人工挑選的親蝦進行強化飼料管理,促進其抱卵、孵化,然後對蝦苗進行培育,使其達到稚蝦階段符合人工養殖的要求。 親蝦的選留和蓄養 選作人工繁殖的親蝦,要求體型標準,體色純正,肥滿健壯,無病無傷,性腺發育較好,雌蝦體長在6厘米以上,雄蝦規格更大一些。可以從天然捕撈的日本沼蝦中挑選,也可以從人工養殖的池塘中挑選。選好的親蝦要專塘蓄養。親蝦池面積667-2000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親蝦放養前要進行嚴格的清池消毒,進水口要用密眼網封攔好,防止野雜魚以及其它敵害進入。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可蓄養5-10千克親蝦。親蝦進入池後,要加強投餵管理,每隔2天投餵1次精料,使日本沼蝦大量積累營養物質,促使性腺發育,提早排卵,為人工繁殖打好基礎。
產卵與孵化 日本沼蝦產卵和孵化可在網箱(培育箱)內進行,蝦苗在同一箱中培養。網箱材料可選用聚乙烯網布,網目196目/厘米,縫合成網箱,在箱底與箱上口內各鑲裝一根規格為3×15的聚乙烯鋼繩,箱成長方形,規格10米×6.67米×1.7米。安裝成敞口浮動式,使網箱有0.3米露出水面做防逃網。箱內放2-3平方米水草,併入孵化用木架水箱網1-2隻,孵化箱規格為1.7米×1米×0.5米,孔徑為12u米。孵化箱四角分別系掛磚頭一塊,使箱漏出水面5厘米。3月初對越冬親蝦開始投餌。投餌隨水溫的逐漸升高而增多。4月初,日投餌量增加到占親蝦重量的4%-5%。讓日本沼蝦在越冬池(箱)中育肥、交配、產卵。每隻網箱放抱卵雌蝦700-1000隻,在孵化箱中經過6-7天的孵化,幼體既能破膜而脫離親體。此時,可將孵化箱連同孵化後的雌蝦拿出培育箱。 產卵和孵化也可在產卵池中進行。產卵池面積667-2000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要求池坡無雜草,通風條件好,池底平坦,排水方便,並預先做好蝦池清整和藥物消毒工作。
日本沼蝦養殖技術
人工養殖所用的青蝦苗,一是來自人工培育,二是采捕天然蝦苗,兩者均能達到人工養殖的要求。 網箱蝦苗培育 網箱投餌應從幼體由孵化箱放入培育箱那天開始,每天用黃豆0.5-1千克。水浸後磨成漿汁,去除豆渣,上、下午各投餵1次,潑於培育箱中。當幼蝦長到2厘米時,在潑豆漿的同時要增設投少量細麥粉或糠麩,箱內水質要肥爽,透明度可控制在25-35厘米,經25天的培育,幼蝦可達放養規格。
水泥池蝦苗培育 可以利用電廠溫流水或溫棚或溫室內能夠越冬的水泥池作為日本沼蝦的孵化池,水源以新鮮沒有污染的河水為好,池水深80-100厘米,水溫在20℃以上。將上年保留的親蝦(已抱卵的蝦)集中放入孵化池中的網箱(100厘米×50厘米×50厘米)內,放養密度為300-400尾/箱。每日按時投餵少量豆餅,並加水、排污1次,在水溫20-26℃時,經6-7天後便能孵出蝦苗。
土池蝦苗培育 在室外露天的池塘(一般的土池)即可。晴天上午光線較好時,用80目網箱將幼體撈出,移至室外土池。放養密度為40-60萬尾/667平方米。如幼體下池後天然餌料不足,除抓緊培養好水質外,每天還必須投餵部分細豆漿。經1個多月培養,體長達1.5-2厘米時,即可起捕分塘,進行成蝦養殖。 捕獲天然蝦苗進行養殖也是解決苗種的有效途徑。捕撈蝦苗的方法雖然很多,但能使捕得的蝦苗不受傷致殘、保持附肢完整的漁具漁法卻不多。 蝦球捕蝦用 竹條編織成直徑為60-70厘米的扁圓形空球,用竹梢、竹絲等填滿空球,放入水中,過一段時間,先用滑鈎牢蝦球,再將一隻直徑80-90厘米的用竹絲編織的盤籮放入水中40-50厘米處,然後將蝦球提進盤籮抖出蝦苗。
蝦籠捕蝦 用竹篾編成直徑為10厘米的丁字形筒狀籠子。籠子有兩個蝦能進而不能出的進口,在丁字形銅籠匯集處放入米糠、麥麩等餌料,並加蓋,用繩將上百個籠子以每隻4-5米的間距系在一起置入水中。傍晚放籠,翌晨收籠,啟蓋取蝦。大規格的蝦出售,小規格的蝦留作養殖。這種方法簡單易行。
拖網拖蝦 用牽捕夏花魚種的網具和方法,在夏花魚種池中反覆拉牽。6-7月份有些培育夏花魚種的池塘中蝦苗較多,捕獲的蝦苗規格也比較均勻,人工養殖比較適宜。 日本沼蝦的養殖方法主要有池塘養蝦、網箱養蝦、稻田養蝦、網圍養蝦等,可以單養,也可以實行魚蝦混養。每一種養蝦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和要求,下面介紹在漯河地區進行池塘養殖和魚蝦混養的技術。
池塘養蝦 ⑴養蝦池的基本條件及設施 池塘選擇:在靠近水源且水質清新無污染的地方建設養蝦池。 池塘大小:養蝦池不宜過大,一般應在6670平方米以下,以2000-3335平方米為佳,水深1.5-2米。 池塘清整:冬季或在放養前,先將池底淤泥清除乾淨,或乾池暴曬,直到底泥形成小裂縫為止。再將池四周剷平,形成緩坡,並將池四壁夯實,保證不滲透。在池底中央開一條溝,在出水口設一集蝦潭,溝潭大小可根據池塘面積靈活掌握,只要利於收捕即可。如果池大,應將溝潭開大些。 設置蝦巢:在池塘四周栽一些沉水性植物如苦草、輪葉黑藻等,占池底水面積的1/4-1/3。同時用竹枝綑紮成掃帚狀,幾束一串排列在池塘水層中,拉網操作時取出來曬乾,可反覆使用,效果較好。水草和竹枝的使用,對於提高蝦的產量有重要作用。
⑵合理放養 投放抱卵親蝦就池繁殖,直接養成,雖然簡單易行,但其產量低而不穩,主要原因是幼體成活率低,又常常「多代同堂」,無法控制其密度,管理上盲目性大,規格參差不齊,上市率低,試驗中採取應用專池繁育仔蝦,再按養殖計劃放養。 一般放養密度15-20萬尾/667平方米,選擇陰天或早晨放養,仔蝦放養後15-20天再適量搭配鰱魚夏花魚種。一年可放養兩季,一是在春季2-3月份放養23厘米的越冬幼蝦,二是在夏季6-7月育成的仔蝦(1.5厘米左右)。 蝦種的放養還要注意下列事項: 放入同一蝦池的蝦種要求規格大小基本一致,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肢體完整,一次放足。 放養時間宜選在陰雨天進行,晴天應在早晨或傍晚進行,以避免陽光直射、溫度過高,影響成活率。 蝦种放養時,應堅持帶水作業,動作要輕,下水時不宜在容器內堆壓。
⑶科學投餌 餌料種類:日本沼蝦食性雜,喜食花生餅、豆餅,不太喜歡菜籽餅、棉籽餅;喜食蚯蚓、螺蚌等,對動物下腳料利用率很低。通常可按40%動物性餌料、60%植物性餌料組合投喂,提高餌料的利用率。日本沼蝦的人工配合飼料最好製成顆粒狀,不宜用粉狀配餌。配方的組成以植物性餌料為主,搭配20%-30%的動物性餌料,並添加少量骨粉、蚌殼粉、蟹殼粉以及微量元素等。 投餵量:一般日投餵量控制在池中蝦體重的4%-8%.幼蝦階段日投餵量按0.1-0.3千克/萬尾,並以粉狀拌合為主。投餵時,以池中略有殘餌為準,初夏和晚秋可適當少投,日本沼蝦生長旺季應多投。投餌的總原則是看天氣、看水質、看蝦的活動、飼養情況靈活掌握,適時調整,使日本沼蝦吃飽吃好,促進生長,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隨水溫的升高和蝦的生長,逐漸增加到2-3千克/萬尾。 投餵方法:不宜投餵單一的餌料,要注意葷素搭配,一般動物性餌料要占20%左右。投餵螺蚌時,要將貝殼敲碎,雜魚切成碎塊,不宜用打漿機打,因為容易成漿,不僅利用率低,而且易敗壞水質。投餵時還要注意潑灑和「澆灘」相結合,「澆灘」利於大蝦攝食和馴化定點攝食。投餌應根據日本沼蝦的棲息活動和生長發育規律科學掌握。日本沼蝦喜歡在夜間活動,在池邊覓食,因此日本沼蝦的投餌應堅持「四定」原則,一般每日早、晚各投一次,早晨投餵當日的1/3量,傍晚投餵當日的2/3量,下午一般應在5﹕00左右進行,餌料儘可能在蝦池四周淺水處均勻潑灑,使所有的日本沼蝦都能吃到餌料。
⑷強化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的關鍵是要做到勤巡塘,細心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日常管理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水質調節:日本沼蝦為甲殼類動物,不耐低氧環境,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新,溶氧豐富的水域裡。因此,做好水質調控,為日本沼蝦的生長提供良好水域生態環境至為重要。一般每星期注新水1次,每次換水1/3,使蝦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在高溫季節的凌晨開始沖水。 防害防逃:清除池內日本沼蝦敵害,是一項重要的管理工作。一是放養前要徹底清塘,消滅有害生物。二是要在進水溝渠中設置攔魚設施,防止野雜魚進入。這些魚不僅爭食能力強,而且多數是日本沼蝦的敵害。排水口也要用密眼網攔阻,如果蝦體長大或池蝦繁殖過量,為控制密度可將攔網網目適當換大些。三是每月1次用夏花魚種的網具全池牽捕1次,除去各類魚種。四是要想方設法捕殺水蛇、水鼠、驅趕水鳥,千方百計提高日本沼蝦的成活率。 注意觀察蝦體生長發育情況:觀察生長發育情況的目的是有針對性實施管理。一是看個體大小組成,確定投餌顆粒大小及投餌量;看生長是否正常,如發現生長緩慢或相互殘殺等,就要檢查餌料質量、池蝦密度和水質肥瘦等,及時採取措施;二是看繁殖期,如親蝦抱卵、孵幼等,以便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觀察的方法是用抄網捕撈,並用直尺測量體長,作好記錄。生長旺盛期每兩周檢查一次,結果與上次進行比較,也可以結合日常巡塘用目測法觀察。
魚蝦混養 魚蝦混養,不僅能充分利用水體,而且可以在不增投餌料,不影響魚種生長的情況下,達到魚、蝦雙豐收的目的,是一種很好的養殖方式。 魚蝦混養池的選擇:魚蝦混養通常在魚種塘內進行,與魚種混養,池塘面積不宜過大,以2000-3335平方米為好。要求池底平坦,污泥較少,靠近水源,進排水方便,環境安靜,生態條件較好。實行魚蝦混養的池塘,清塘藥物最好施用生石灰,比用漂白粉或茶粕好。
混養品種:適宜混養的魚類實行魚蝦混養,不可選擇肉食性的魚類和底棲生物食性的魚類,如鱖魚、鯉魚,以免這些魚類吞食日本沼蝦。在日本沼蝦孵游生活的幼體階段,不能與以浮遊動物為食性的鱅魚混養,以免被吞食。另外,日本沼蝦需要水草作為棲息與隱蔽的場所,所以不可與以草食性魚類如草魚、鯿魚等混養。通常都是在日本沼蝦的幼體變態完成,長成小蝦以後,才適當投入鰱、鱅魚種,實行魚蝦混養。綜上所述,日本沼蝦與濾食性仔口魚種混養較好,最好與白鰱魚種混養,不可與鯿、魴、鯽魚類混養,更不可與肉食性魚類混養。 混養比例及密度:池塘魚蝦混養,要求5-6月份清整好魚塘,放抱卵雌蝦500-800尾/667平方米,或規格為2000-5000隻/千克的幼蝦5000-8000隻;7月中旬再放白鰱夏花1000-2000尾/667平方米。 飼養管理:管理措施可參照池塘養蝦。池塘魚蝦混養還要注意浮頭。每月清除野雜魚1次。清野操作中,不可使鰱魚受傷。發現魚病最好將魚捕出進行治療,在原池中進行魚病防治時要注意日本沼蝦的安全,防止保了魚死了蝦。混放抱卵蝦的池塘,必須在7月中旬前將越冬蝦捕起。
疾病防治 日本沼蝦對農藥特別敏感。最好通過換水搞好池水生態條件來預防魚蝦病害的發生。如必須用藥物治療,則用藥要特別謹慎,嚴格把握藥物使用量,確保安全。 日本沼蝦的抗病能力較強,通常較少發生疾病。但如投餌管理不善,發生疾病亦是難免的。常見的蝦病主要有爛鰓病和紅體病兩種。 ⑴爛鰓病菌 病害症狀:病蝦鰓絲髮黑,局部霉爛。
防治方法:養殖水體2克/厘米漂白粉,在水中溶解後全池潑灑,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為了保證池(箱)中水體的溶氧在4.8毫克/升以上,池(箱)中殘餌、污物應清除乾淨,保持養殖環境衛生安全,以免污染水質引起爛鰓病。
⑵紅體病 病害症狀:發病初期病日本沼蝦尾柄色澤紅,隨着紅色範圍逐漸擴大至整個腹部,最後影響到頭胸部就死亡。此病多發生在投苗、除野、選捕後1-3天,多由操作不善引起。
防治方法:該病主要是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生,藥物無明顯療效。預防方法是在操作時動作要輕,帶水作業,不得使蝦疊堆、壓迫。要儘量保證蝦體的完整,不受損傷。
日本沼蝦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2年 ver 3.1)——無危(LC)。 種群狀態:20世紀80年代,鄱陽湖日本沼蝦產量占蝦類年總產量的30-40%;太湖日本沼蝦產量占漁產量的4-5%,占蝦類產量的28.7%;巢湖日本沼蝦產量約占蝦類產量的16%左右;日本沼蝦是這些區域重要的捕撈產品。
日本沼蝦主要價值
日本沼蝦肉質細嫩、滋味鮮美、營養豐富。據分析100克鮮蝦肉中含蛋白質16.4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0.1克、灰分1.2克、鈣99毫克、磷205毫克、鐵1.3毫克、維生素A 260IU。除供鮮食(炒、炸、煮、熗等)外,還可剝製成干品——蝦米,供出口和內銷,還可以製成蝦醬和蝦油,是上等的調味佳品。蝦殼可加工成工業用甲殼素和甲素糖胺,也可製成於粉,作為飼料添加劑。還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蝦肉具有補腎壯陽、通乳、解毒作用,可治陽痿、乳汁不足、丹毒、痛疽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