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与面子(龚德才)
作品欣赏
时尚与面子
中国人好面子颇有历史,尤其女性因好面子而物化不知该追溯到哪个年代。
一朋友在上世纪90年代,因那时出国尚难,只好一年几次结伴飞广州,翌日一早,到香港大购一把夜归,视为快事。朋友间聊起此事,无不夸赞其“创造性”。本世纪初,一年轻朋友告知,其妻家备90多只包,“90多只包?”为什么需要那么多?我想了数日也没得出答案。后就忘记此事了。2011年冬,某日出差,乘车去机场,路经“奥特莱斯”,见时间有余,就走进一家店想购买一件大衣。恰遇一高个女士也来试衣,她将一褐黄色硬牛皮包放到凳上,告诉我两年前这只包买价7万多,时值11万。因还要乘机,也没多想,只觉得这只天价的包超出我的想象。
今日午后从沙坪坝会友回大学城,顺路又去星巴克要了一杯咖啡,因没自带书,无奈去立着十几本时尚杂志的书架挑了两本翻看。近几年,周末得空我会带上一本书去星巴克坐一两个小时。一是喜欢那里年轻人读书读电脑的专注氛围,二是喜欢“星巴克”设计的独特的海盗logo,设计的独有的咖啡味道,设计的弥漫在空气中的专有的咖啡飘香,更因敬佩当年“星巴克”3位年轻的创业者追求极致的精神而爱屋及乌。看着杂志,看着上面的名包广告,不由得忆起2010年前后,我也不惜“重金”订过几年时尚杂志,以免落后时代,也曾追逐时尚,尤其是名包。
记得2008年因公去欧洲考察,我因工作忙没做功课,出外十多天不知何为世界名牌,好在同行女友及时指点,我才没错失良机带回2只名包,同行团友也或为自己或为妻子买了2只包。之后,因公带队去德国学习考察,我也会为自己带回一只名包以不虚此行,先生出国也会为爱挑一只名包送我,女儿留学归来也会因孝送名包给我。我和先生皆为工薪阶层,收入有限,我不知先生、女儿买包前后的心路历程,但我清楚记得,除第一次出国痛快买那两包外,之后两次为买还是不买、买价位高点的还是价位低点的,一路纠结,到回国前才痛下决定。
那几年的我,认为女士出门,包必随身,不分年龄,实为正常。还因为,国产名包价格更贵,皮革的还容易老化。那时的我觉得有名包配身,朋友聚会不被轻看,商场逛店不被轻慢,同时,还为社会文明增添了一点美丽,何乐不为……
2016年春节期间,先生与我自驾去到云南景迈山旅游,那里住着最淳朴、善良、热情的布朗族人。在景洪寨住了4天,并和一位布朗族女士结下了深厚友谊。离开时,她送我一只亲手织的包,极其轻、美、贴身、容量大,我真心喜欢。此后,我外出旅游多次挎着这只包,只是遗憾那极具布朗族特色的包,平时因与着装太不搭而不能常带身边,但它告诉了我,什么是包的功能,包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因体验到包轻带给我的舒服,更认识到自己之前忽视了包的功能价值,过分看重包的附加价值,需要自我调整。这几年,我换成了网购50元左右的小布包,无论着正装还是休闲装,无论去什么场合,一年四季皆是它,直到用坏一只再换一只。这样,不仅轻便又随意,而且省去了包和着装相搭配的时间和精力。而那些曾经梦寐以求,曾经爱不释手的名包早已束之高阁,并成为了麻烦。因其占用了衣柜空间,用后还需花时花钱专门“伺候”,送女儿女儿不要,送亲戚朋友用过又拿不出手,丢了又可惜,想处理掉真找不到合适的去处。
一页一页翻着眼前精美的画册,不仅有熟悉的名牌包,还有熟悉的香水口红……不仅件件精品,并且从拍摄角度、背景、给光,都堪称完美,尤其还有我喜欢的气质明星袁泉代言的熟悉的化妆品……我静静翻看,除了欣赏还是欣赏,我惊叹自己竟如此平静,里面的“物件”竟没有一件令我怦然心动想去拥有。我不禁自问:当年像我一样处在不惑之年的女士也像当年的我一样追求时尚吗?如今还有多少年轻的朋友正在追求时尚的路上?追求时尚有意义吗?它的意义在哪儿?
当我追求名包时,记得一位富豪女友告诉我富家女士们已在把玩高档玉石之类首饰了,前两年又告诉我她们换着追求文化时尚了……我庆幸自己没有一路追赶下去,如今的我得空就想与书为伴。
我感恩书这位好伙伴带给我的清醒,感恩岁月留给我的得与失,乐与痛。白居易在《初出城留别》中写到:“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未来岁月,我仍将追求精神的富有,自信前行,不惧失面。坚信“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1]
作者简介
龚德才,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