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黃金海岸
昌黎黃金海岸[1]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沿海,是一個海灘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以環抱平原的地貌輪廓和溫帶較濕潤大陸季風氣候為基本自然地理特徵,自然資源豐富,尤以沙質海岸聞名於世。
保護區面積300平方公里,分陸域和海域兩部分,其中陸域北起大蒲河口,南至灤河口,西界為沙丘林帶和瀉湖的西緣,東到線海10米等深線附近,全長30公里。黃金海岸是近2000-3000年形成,由海灘、多道沙堤、風成沙丘組成的砂質岸。保護區建於1990年,保護對象為海岸自然景觀及所在海區的生態環境,包括沙丘、沙堤、瀉湖、林帶、鳥類、海水、文昌魚等構成的沿岸海區生態系統。
目錄
基本概述
河北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秦皇島市昌黎縣沿海,是一個海灘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保護對象為海岸自然景觀及所在海區的生態環境,包括沙丘、沙堤、瀉湖、林帶、鳥類、海水、文昌魚等構成的沿岸海區生態系統。該保護區以環抱平原的地貌輪廓和溫帶較濕潤大陸季風氣候為基本自然地理特徵,自然資源豐富,尤以沙質海岸聞名於世。
規模概述
該保護區北起大蒲河口,南至灤河口,西界為沙丘林帶和瀉湖的西緣,東到線海10米等深線附近,全長30公里,面積30000公頃,其中陸地10000公頃,海域20000公頃。保護區功能分區設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其中:
核心區設陸域、瀉湖、海域3個核心區,面積92.0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0.68%。其中,陸域核心區12.36平方公里,瀉湖核心區9.17平方公里、海域核心區70.50平方公里。
緩衝區設海、陸各兩個緩衝區,面積155.97平方公里,占保護區總面積的51.99%。其中,陸域緩衝區面積17.97平方公里、海域緩衝區138.0平方公里。
實驗區設實驗區3個,面積52.00平方公里,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7.99%。為沙丘林帶實驗區23.67平方公里、瀉湖實驗區13.91平方公里、河口濕地實驗區12.34平方公里。
自然環境
氣候
該保護區處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但與內陸相比又具有風大、雨少,夏季氣溫偏低,冬季氣溫偏高,相對濕度較大,蒸發量也較大,霧口較少,雷暴、冰雹天氣較少等特點。該區年平均氣溫10.2℃。最冷月平均氣溫出現在1月份,為—5.1℃;最熱月平均氣溫出現在7月份,為24.7C℃,且北部氣溫較南部氣溫高。主要是因為南部離灤河較近,氣溫在夏季升高慢,秋季降溫也慢。整個保護區與內陸北京、天津、石家莊氣溫相比偏低。
水文
該保護區在黃金海岸入海的河流,南有灤河;中有稻子溝、劉台溝、劉坨溝、泥井溝和趙家港(潮河)等,經七裏海瀉湖匯入渤海;北部飲馬河水系的大蒲河、飲馬河、東沙河,由大蒲河口入海。除灤河是渤海灣北部最大河流以外,其他各河均屬季節性的小河溝。
潮汐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保護區黃金海岸近岸帶潮汐為不正規的日潮至不正規的半日潮,平均潮差0.59-0.75米,最大潮差0.96-1.5米。淺海區正規半日潮,漲潮流向SW,落潮流向NE,流速0.5-0.8節。近岸區,漲潮流速大於落潮流速,因而漲潮流帶向海岸的泥沙不能全部沖走,有一部分沉積下來;淺海區,漲潮流速小於落潮流速,海底將有部分物質帶至深海區。這樣的潮流動態,一方面對海岸港口航道和七裏海瀉湖不利,容易發生泥沙淤積;另外,有可能減緩由於入海泥沙不足所引起的海岸侵蝕過程。
地層結構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保護區黃金海岸是近2000---3000年形成,由海灘、多道沙堤、風成沙丘組成的砂質岸。灤河、飲馬河入海的中細砂為主的沉積物,經過波浪、潮流等海洋水動力長期搬運,分選等改造作用,建造出的海灘、沙堤,其砂粒磨圓度高,分選性好,含有海生貝殼碎片和微體生物化石。
地貌類型
大蒲河至七裏海新開口,長12公里,是黃金海岸最佳地段。海岸景觀奇特,地貌類型多樣,由海向陸方向,有以下幾種旅遊地貌類型:
灘寬、坡緩、岸直的砂質海灘潮間帶海灘,平均寬度100-150米,向海坡度小於5°(高潮灘5°-8°)。組成物質主要是石英、長石為主要成分的中細砂(平均粒徑1.97Φ)。砂層厚、顆粒細、分選均勻(躍移組分占98%)、不含泥,因而海水潔淨(透明度大於10米)、含油低(0. 05ppm以下)、底質好,屬最優良海灘。低潮灘以外,水深5-8米範圍,沿岸還分布2-3道水下沙堤,走向NE-SW,海寬30-80米,高1-2米,由中細砂與貝殼碎屑組成。因它位于波浪破碎帶附近,起着很好的消能作用,使其內側的淺水區保持比較穩定的水域環境;同時,水下沙堤還可以保證海灘有足夠的砂源供給。所以,黃金海岸海灘是發展海水浴最理想場所,具備底質好、水域寬、容量大、交通方便、安全舒適等眾多優點。
古海岸線重要標誌—沿岸沙堤在平均高潮線以上,至大沙丘鏈之間,寬約200-300米的過渡帶,分布有新老二道沿岸沙堤。新沙堤在外,保存連續完整,堤高1-2米,寬20-40米,向陸坡20°,向海坡受大潮水侵蝕成陡坎;老沙堤組成物質類似,均為中細砂,平均粒徑1. 91Φ,分選好(標準偏差δ=0.5),含海生貝殼碎屑。因它是激浪沖流將水下沉積物搬運至高潮線附近的堆積體,故是古海岸線的有力佐證。老沙堤離海灘比較遠,海水一般不能到達,可在此設計高標準的建築物。為保證海濱風光不受影響,又不破壞風場運行規律,建築物必須與內側大沙丘保持一定距離,且以低層為宜。
海岸大沙丘鏈沿岸沙堤再往內,便是高差懸殊的活動性大沙丘鏈,走向NNE,與海岸線平行,高程似有由北面南增大趨勢:揚水站以北,沙丘頂高一般10-20米,最高點24.9米;揚水站往南,沙丘頂高20-30米,最高點35. 7米。七裏海附近沙丘發育最壯觀。已經開發的滑沙場都在揚水站以南。
沙丘鏈內側,有多條走向由NNW逐漸偏至NWW的次一級沙丘與主沙丘斜交,組成單側羽毛狀沙丘鏈。但是,海岸沙丘的形成,主要受NE強風控制,所以絕大部分大沙丘的緩坡朝向NE(向海坡),背風陡坡朝向內陸,最高峰脊線一般多偏向內陸一側,這是它的主體朝向。
海岸沙丘在總體上,受着NE,NW,SW等不同風向的改造,峰脊線(沙丘頂)隨着年、季不同主風向而變動,它給人們的印象沙丘變化比較快。實際情況告訴我們,沙丘主體受NE風控制,以緩慢的速度由海向陸方向移動。對比1915年和1978年地形圖,沙丘位置變化不大,表明內移速度相當緩慢,不會影響合理的開發建設。
海岸沙丘受海風吹揚作用,源源不斷得到海灘、沙堤砂的補充,高度一般不會降低。在臨海緩坡(20°-25°)面上開展滑沙運動,在不破壞沙體總形態下,夏秋季滑下來的部分砂子,經過冬春季大風吹揚,可能再次搬至丘頂。要在背風陡坡(28°-33°)開展滑沙運動,下來的砂子一般能大部分重新吹至丘頂,野外實地調查表明,背風坡風力也不算太小。如果發現背風坡滑下來的砂子有向內擴散的趨勢,應停止滑動,否則引起不良後果,將會加速風沙向內陸擴散,造成難以彌補的環境後果。
歷史記載還表明,造成海岸沙丘巨大變化和嚴重破壞的主要因素,是渤海風暴潮和灤河大洪水。潮水上岸,沖蝕沙丘坡腳,引起大範圍沙體傾倒于海洋中,過去曾多次發生過。1915年以前海岸沙丘向南一直延續到蓮花池村,當時灤河在村西南入渤海;1915年發生風暴潮,灤河大洪水沖斷大沙丘東流入海,從此蓮花池村到了灤河南岸。顯然,在高潮線以上修築防潮堤和在主要公路外側,建防沙牆十分必要。
主要開發區—半固定沙荒地 在大沙丘內陸,分布一系列NE,NW向單體小沙丘、沙平地和丘間低洼地。總的特徵,面積大、地形平緩、綠化好,沙丘半固定,可開發的用地相當多,是黃金海岸開發潛力最大地區。但是,本地帶生態環境很不穩定,必須土地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結合。
七裏海瀉湖 灤河沖積扇一飲馬河沖積扇前緣與海岸大沙丘之間的低洼濕地環境,形成七裏海,沉積淤泥質亞粘土夾粉、細砂層。七裏海又名「溟海」、「七里灘」。明清縣誌多次記載七裏海的演化過程:當海岸大沙丘南北相連,七裏海與渤海隔絕,灤河、飲馬河支流河水匯入,湖水逐漸沖淡,形成淡水湖泊,繁殖魚、蟹和菱角;如遇風暴潮或灤河特大洪水,將沙丘沖開新口,七裏海與渤海相連,則變成鹹水瀉湖,成為打魚船隊避風港。
古七裏海水域遠比現在大得多。由於泥沙自然淤積以及不合理的人工開發,目前七裏海水域面積已很小(4. 5平方公里),水深很淺,基本上接近沼澤化階段。渤海漲潮,海水淹沒瀉湖;退潮後,湖底大部分出露。如果繼續讓其自然淤積,再過若干年,水面將逐漸消失。七裏海是黃金海岸不可缺少的一大重要景觀,新開口是有名的漁港、出海航道。應該整治七裏海,開挖七裏海可以提供大量土方量;地下水位得以降低,可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生物資源
黃金海岸鬆散沙,經千年的風力吹揚改造,形成一望無際的海岸大沙丘、次一級小沙丘,以及沙丘內側的低濕瀉湖環境。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為防護沙丘向內地擴散,1950-60年代以來在各級政府領導下,營造了6萬多畝人工林帶,其中密林面積約有1. 9萬畝。所植樹種:喬木有槐(洋槐、刺槐)、小葉楊及少量的柳樹;灌木林以紫穗槐為優勢種;草本多是野生植物,主要有沙鑽台草、興安天門冬、紫花合掌消、腎葉打碗花、紫目蓿、無翅豬毛葉等。林木總的狀況,長勢尚好,樹高一般超過10米,樹齡多在20年以上。雖然砂質海岸有機質含量少,滲漏比較嚴重,樹木生長速度緩慢,但植樹造林對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效益是明顯的。
保護的沙質海岸分布有40餘列沙丘,最高處達44米,為中國海岸沙丘的最高峰。被動物分類學家譽為「活化石」的文昌魚是本區底棲動物的優勢種,在淺海10~12米等深線附近棲息密度達到1035尾/平方米,是目前中國文昌魚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茂密的林草植被,為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生境,查明鳥類有168種、(候鳥占95%),其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就有68種之多。是「世界珍禽」黑嘴鷗的主要棲息繁殖地之一。
科研價值
該保護區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奇特的沙丘地貌和廣闊的沙質海灘,已成為旅遊勝地。
截至2008年6月,河北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與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河北師範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了「昌黎黃金海岸保護區保護與開發研究」、「海岸地貌形態控制模型及應用」、「旅遊沙丘形態控制研究」、「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研究」、「河北省海洋生態監控區和昌黎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生態監測」等科學研究和環境監測項目;1998-2001年間承擔完成了林業部GEF基金課題「旅遊海灘侵蝕過程及退化機理研究」,部分項目曾經兩次獲得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管理處與當地政府共同編制完成了《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
旅遊資源
保護區範圍內旅遊景點有翡翠島生態觀光園、金沙灣沙雕大世界、黃金海岸國際滑沙場。景點周邊住宿條件方便。其中有北京電視台黃金海岸培訓中心(四星級)、昌黎大廈金島商務酒店,昌黎賓館等星級賓館。
沙脽大世界
昌黎黃金海岸南側2公里處(位於昌黎國際滑沙娛樂中心與翡翠島之間)有「金沙灣沙雕大世界」。 利用了2000多年以來由于海潮季風的作用形成40多米高的岸邊沙丘,雕刻了37米高的沙雕大佛及20多座精美的沙雕藝術作品。
黃金海岸浴場
昌黎距大污染源較遠,與秦皇島油煤碼頭直距在40公里以上,比北戴河海濱遠28公里左右,又由於風和海流的作用,污染物也不易漂到黃金海岸。實測表明昌黎黃金海岸海水域受有機物污染,其COD、無機氮、底質硫化物等,均低於北戴河海域。據秦皇島海上環境監測站綜合評定,昌黎黃金海岸絕大部分海域均屬一類海水。
浴場沙灘寬度一般在50——100米,而且沙質細軟,貝殼碎屑成分少,是進行海浴、沙浴、日光浴的追理想的場地。黃金海岸適游海域寬廣,海水潔淨,透明度高,海域1.5米以內等深線距海岸約150——200米,加上近海有三至五條水下沙壩,受其磨察作用,大大降低了海浪的高度。浴場具有水清、沙細、灘緩、潮平的特點,面積廣大,可同時容納30萬人海浴。
翡翠島生態遊樂園
翡翠島位於河北省昌黎黃金海岸南部沿海,其東、北、西三面由渤海和七裏海環繞,是一座由黃色細沙和綠色植被相間構成的半島.島上沙山連綿起伏,南北主峰分別高44米,方圓7平方公里,素有「京東大沙漠」之稱。登高遠眺,片片槐樹像鑲在黃金上的翡翠一樣,所以被稱為「翡翠島」。
黃金海岸滑沙活動中心
由於海潮和季風的作用,在海岸沿線形成了世界罕見的大沙丘,高度達30-40米。滑沙活動中心就坐落在保護區內,這裡首創了滑沙運動。該中心還有觀光索道、卡丁賽車、高空速降、沙山滑道、跑馬場、沙灘越野車、海上快艇、拖曳傘、鳥藝表演等遊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