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明史·劉宗周傳

明史·劉宗周傳出自於《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1]

目錄

原文

劉宗周,,字起東,山陰人。父坡,母章氏妊五月而坡亡。既生宗周家酷貧攜之育外家後以宗周太父老疾歸事之析薪汲水持藥糜然休孱甚母嘗憂念之不置遂成疾 萬曆二十九年,宗周成進士。天啟元年,起儀制主事。疏言:「魏進忠導皇上馳射戲劇。勢將指鹿為馬,生殺予奪,制國家大命。」進忠者,魏忠賢也,大怒,停宗周俸半年。累遷光祿丞、尚寶、太僕少卿,移疾歸。崇禎元年冬,召為順天府尹。辭,不許。明年九月入都,上疏曰:「陛下勵精求治,宵旰扉寧。然程效太急,不免見小利而速近功,何以致唐虞之治?」帝以為迂闊,然嘆其忠。

未幾,都城被兵,帝不視朝,章奏多留中不報。米價騰躍,請罷九門稅,修賈區以處貧民,為粥以養老疾,嚴行保甲之法,人心稍安。為京尹,政令一新,挫豪家尤力。閹人言事輒不應,或相詬誶,宗周治事自如。武清候蒼頭毆諸生,宗周拯之,枷武清門外。居一載,謝病歸,都人為罷市。八年七月,內閣缺人。詔所司敦趨,宗周回辭,不許。明年正月入都。時太僕缺馬價,有詔願捐者聽。又議罷明年朝覲。宗周以輸貲、免覲為大辱國。帝雖不悅,心善其忠。其秋,三疏請告去。歸二年而京師陷。宗周徒步荷戈,詣杭州,責巡撫黃嗚駿發喪討賊。嗚駿誠以鎮靜,宗周勃然。問師期,則曰:「甲仗未具。」宗周嘆曰:「嗟乎,是烏足與有為哉!」乃與故給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召蘇義旅。將發,而福王監國於南京,起宗周故官。明年五月,南都亡。六月,杭州亦失守。宋周方食,推案慟哭,自是遂不食。絕食二十三日。閏六月八日卒,年六十有八。 (節選自《明史·劉宗周傳》)

譯文

劉宗周,字起東,山陰人。父親名坡,母親章氏懷孕五個月時劉坡死去。等到生下宗周,家庭非常貧困,就把他帶到娘家撫育,後來因為宗周的祖父年老有病,宗周便回來侍奉他,劈柴打水,端藥送粥。可是宗周的身體很單薄,母親經常為他擔憂操心而不能釋懷,於是就得了病。萬曆二十九年,宗周中了進士。天啟元年,宗周起用為儀制主事。上疏說:「魏進忠引導皇上馳馬射獵遊戲作樂。這樣勢必會指鹿為馬,掌握生死賞罰的大權,控制國家的命脈。」進忠,即魏忠賢,大為惱怒,停發宗周的俸祿半年。屢次遷任光祿丞、尚寶、太僕少卿,上書稱病回家。崇禎元年冬季,宗周被召回任順天府尹。推辭未得准許。次年九月進入京師,上疏說:「陛下振奮精神想把國家治好,早晚不得安寧。然而考核成效太過急躁,不免只看到小的利益而快速求得近期的功效,怎麼能達到唐、虞治國的境界呢?」

皇帝認為迂腐,然而讚嘆他的忠心。沒過多久,京城遭受戰亂,皇帝不臨朝聽政,表章奏疏多留在皇帝處不批覆。米價急劇上漲,請罷免京城九門的稅收,修復存放貨物的房屋來安頓貧民,煮粥來養活老人病人,嚴格執行保甲法,人心稍為安定。宗周任京城的行政長官,政令全部更新,打擊豪門尤其出力。宦官來商量事情總不理睬,有時對他加以辱罵,宗周治理政事一如既往。武清侯的家奴毆打秀才,宗周鞭答他,在武清門外上枷示眾。居官一年,因病辭職回家,京城的人為此罷市。八年七月,內閣缺人。詔令有關部門敦促他趕來,宗周堅決推辭,未得准許。次年正月入都。當時太僕寺缺少馬價銀,有詔令願捐銀的任憑他們。又議論停止明年諸侯秋天朝見天子的禮儀。

宗周認為捐輸銀兩,停止朝見禮大大地玷辱了國體。皇帝雖然不高興,心中卻讚揚他忠正。那年秋天,宗周上了三道奏疏請假離去。宗周回家二年而京師陷落。宗周步行扛着矛戈,去往杭州,要求巡撫黃鳴駿舉辦國喪征討賊寇。鳴駿以鎮靜相告誠,宗周勃然大怒。宗周問出師日期,則回答說:「武器沒有齊全。」宗周嘆息說:「哎, 哪裡值得與這樣的人一起有所作為啊!」於是與原給事中章正宸、熊汝霖招募義軍。即將出發,福王在南京代理國政,起用宗周為原官。第二年五月,南都淪亡。六月,杭州也失守。宗周正在吃飯,推開桌案慟哭,從此就不進食。絕食二十三天,閏六月八日死,年六十有八。 [2]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