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二首 |
作品名称:明妃曲二首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曾巩 |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1]
目录
正文
一
明妃未出汉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 何况一身寸汉地,驱令万里嫁胡儿。 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 丹青有迹尚如此,何况无形论是非。 穷通岂不各有命,南北由来非尔为。 黄云塞路乡国远,鸿雁在天音信稀。 席成新曲无人听,弹向东风空泪垂。 若道人情无感慨,何故卫女苦思归。
二
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 一辞椒屋风尘远,去托毡庐沙碛深。 汉姬尚自有妒色,胡女岂能无忌心。 直欲论情通汉地,独能将恨寄胡琴。 但取当时能托意,不论何代有知音。 长安美人夸富贵,未央宫殿竞光阴。 岂知泯泯沈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今。[2]
人物简介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12岁试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为长子,只好辍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嘉佑二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等州。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市),归葬南丰,南宋时追谥为“文定公”。[3]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1082),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4]
主要作品
嘉佑四年(1059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 明习律令、量刑适中而闻名。次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编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列女传》等古籍,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曾巩一生用功读书,家中藏书两万余卷,他一一加以校勘,至老不倦。又收集古今篆刻,编为《金石录》500余卷。所着文集《元丰类稿》50卷现存于世,另有《续稿》40卷、《外集》10卷宋后亡佚。
著述
存世有《曾巩集》[5]《元丰类稿》 《隆平集》等。其中《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另外,他还著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杂职》《宋朝政要策》《诗经教考》等等。宋朝南渡后,《续稿》《外集》散佚不传,今仅存《元丰类稿》 50卷。又世传《隆平集》30卷。
散文
《答李沿书》《与王向书》《回傅权书》《赠黎安二生序》《越州赵公救灾记》《醒心亭记》《游山记》《道山亭》《辞中书舍人状记》《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
诗歌
书法
2016年5月15日,曾巩传世孤本《局事帖》在中国嘉德“大观夜场”以一亿三千万元起拍,经多轮竞价,最终以1.8亿元落槌,加佣金2.07亿成交。《局事帖》是迄今发现的一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传世墨迹,为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信,共124字,距今已有936年,曾被历史上多位名人收藏,并经徐邦达考证著录于《古书画过眼要录:津隋唐五代宋书法》。2009年,这件作品以1.0864亿元成交,成为第一件过亿的中国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