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
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 |
中文名称;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材质;绢本,设色 规格;纵:183cm ,横:98.3cm |
《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是明代画家陈洪绶的创作的一幅中国画,该画为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
目录
作品介绍
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以"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荷花为题,花朵清丽,或含苞,初绽、或怒放,多姿多态;枝叶带露,娉婷舒展,俯仰欹侧;湖石雄奇,锐利坚崚,厚重沉凝。两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对鸳鸯在水面戏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正隐伏于石后的荷叶上觊觎甲虫,弓身欲动,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
署款:"溪山老莲陈洪绶写于清义堂。"下钤:"陈洪绶印"、"章侯"印。从署款和绘画风格上推断,当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
作品赏析
作品用笔工致而不显刻板,着色醇厚而不流于俗腻,画风素洁明快,既有应物象形的写生功底,又不乏变幻合宜的适度夸张,画面呈现出一种在繁与简,疏与密、刚与柔的对比变化中的合谐与统一。
陈洪绶爱莲,亦爱画荷花,大约因此就给自己起号为"老莲"。此幅画上四朵荷花,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绽,从含露朝阳到争艳怒放,形象丰富地展示了它的多姿多彩。而荷叶的俯仰截掩着映衬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拟人化风范。一对鸳鸯凫于水面与两只蝴蝶非空中的一动一静、奇石的嶙锐坚劲之质与荷叶的娉婷舒展之态一刚一柔,可见画家善用对比要素的匠心。
画幅还向我们显示出陈洪绶的染石技法:由前向后自然形成渐案渐深的层次,使岩石呈现凹凸分明的立体造型。他的勾叶茎方法则是用粗细有致的墨线双勾,敷染浓淡不同的墨绿,一丝不苟,神满气足,叶脉走向编织出一种有机网络,朝空中弥漫出无穷的张力。
生性狂放的陈洪绶笔下,无论人物、山水或者花鸟虫总显出一种明晰的理性秩序。即便是细小的点缀,在画面上也有它的有机功能。譬如本图水面上的青萍(叶),星星点点,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必不可少:它们集聚在水畔的鸳鸯、荷叶、枝干乃至岩石脚周围,向灵通的生物,活跃地吮吸着画面上色与线渗出的生命力,将全图和谐地组合成为整体。若没有这些大小不一、若隐若现的青萍,图下部就变得空旷,既无从融合水面上的荷叶、鸳鸯与岩石,全图也会沉寂、呆板,如同一幅神气索然的匠画。周密不苟而灵动,工笔又辅以写意,这是陈洪绶工笔重彩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作者简介
陈洪绶(1598~1652年),明代画家。号老莲、悔迟,诸暨(今属浙江)人。幼年即喜爱绘画,一度为宫廷作画,后南返。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竹石、鱼虫,初学蓝瑛,后学李公麟、赵孟频。绘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传世作品有《拳石山茶图》、《笼鹅图》、《升庵簪花图》、《摘梅高士图》。著有《宝论堂集》等。[1]
参考资料
- ↑ 赏画| 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 ,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