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冉
易冉,女,1982年出生,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人。 15歲的時候,初中畢業的易冉聽從父母的安排進入技校學習電焊專業。當時的易冉根本沒想過電焊是幹什麼的,也不敢想象自己今後會在電焊領域成為頂尖好手 。2014年04月,被中央宣傳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最美職工」。 2018年12月,因「電焊花木蘭」18年刻苦鑽研 焊花里練就「心槍合一事跡,入選「中國好人榜」。 」 2019年6月26日,入選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名單。 [1]
易冉 | |
---|---|
出生 | 1982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電焊技師 |
知名於 | 電焊花木蘭 |
目錄
個人簡介
1982年,易冉出生在湖南株洲的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15歲的時候,初中畢業的易冉聽從父母的安排進入技校學習電焊專業。當時的易冉根本沒想過電焊是幹什麼的,也不敢想象自己今後會在電焊領域成為頂尖好手 。 2000年8月,技校畢業的易冉來到株洲車輛廠的底架轉胎班從事電焊工作。「在學校的時候知道了什麼是電焊工,但是直到走上工作崗位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工作。最初的體會就是髒、累、熱、燙,手臂和脖子經常酸痛難忍 」 易冉所在的底架轉胎班是車間裡勞動強度最大、焊接量最大、工作條件最艱苦的班組,每人每天的焊接量是125米。時值盛夏,班組裡的男同事都累得快要散架,瘦弱的易冉穿着寬鬆的工作服,每天汗水都要浸濕好幾遍 。 但困難沒有嚇到這個倔強的女孩,在意識到自己效率很低,和優秀的同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之後,她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一定要成為一名技術高超的焊接技師。她開始沒日沒夜地學習,放棄所有的休息時間進行練習。其他電焊工從到車間實習到頂崗,需要三個月時間,而易冉只用了半個月。
最大成就
易冉,幹了18年電焊,從當初一個差點辭職不乾的「愣頭青」,成長為高級電焊技師,中國中車資「高鐵工匠」,全國首屆「十佳最美職工」,全國勞動模範,被德國媒體親切地稱為「中國電焊花木蘭」。她的事跡被收入由國資委、中車工會編著的《一線英雄傳》《高鐵脊樑》兩本書中。 半年的辛勞付出和努力,讓易冉成為了車間裡初出茅廬的業務能手,被選派到電焊骨幹集訓隊。在集訓隊裡,易冉跟着湖南省技能大師楊衛東苦練技藝,最早一個來,最晚一個走。集訓隊的一年時間,易冉在焊接技能應用的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而收穫的背後都是易冉辛勤的汗水。 終於,23歲時,易冉實現了5年前自己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立下的志向,成為了中國南車最年輕的電焊技師 。 株洲市技能大師、湖南省技術能手……獲得諸多榮譽的易冉已經逐漸成長為無可爭議的技能拔尖人才。在中國南車試製新產品的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技術難題常常需要技師們通宵達旦,年輕的易冉再苦再累都從不退縮 。 2012年,澳大利亞PN煤車的試製任務成為眾多技師的難關。車間同事想到了易冉,一個電話把在家裡休假的她叫到生產現場。當時,所有在場的技師都琢磨不定,不敢動手。易冉仔細地詢問了情況後,果斷地調整電流140A、電弧電壓19V,用小月芽形的擺動手法開始焊接。連續作戰幾天後,焊接成果雙面成型均勻,完全符合外方監理的質量要求。 更可貴的,是易冉不僅自己技術好,還非常耐心地教導徒弟們 。
同事評價
「我曾擔心這麼秀氣的女孩子難以忍受電焊工的辛苦,沒想到她悟性這麼高,這麼能吃苦。」當年易冉所在班組的班長歐清蓮現在還清楚地記得易冉在車間吃苦耐勞、揮汗如雨的情形 。 工作13年,她的徒弟已經遍布全車間。而她的徒弟們提起她,也感激不盡:「她用簡明易懂的語言將技術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們,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
媒體點讚
18歲到31歲,是一個女性最美的年華。然而易冉這個皮膚白皙、貌美如花的女子將這13年奉獻給自己的焊槍,終日在焊花飛舞的車間裡揮汗如雨。易冉選擇了平凡,選擇了艱苦,選擇了堅守,這些選擇無疑值得點讚 。 易冉選擇了平凡,成就了卓越人生。焊接是組裝的一個步驟,組裝又是整條流水線的一環。因此,可以說易冉的工作再平凡不過。然而,再小的螺絲釘,做到極致也會迸發千鈞之力;再平凡的工作,堅持用心也會成就不平凡 。 易冉選擇了吃苦,成就了人間大美。一天125米的焊接量什麼概念?20公斤一盤的焊絲每天要消耗一盤半!這樣的工作不僅繁重,而且枯燥,哪怕換做一個小伙子也絕不會輕鬆完成,更何況是個柔弱的女孩。「嘉克杯」國際焊接比賽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青工焊接大賽,由於焊工職業的特殊性,一般參賽者均為男性。筆者曾經接觸過幾位「嘉克杯」參賽者,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胳膊、手上有着深深淺淺的燙傷痕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過血與火的重重考驗,參賽者才有可能脫穎而出。不難想象,曾獲得「嘉克杯」賽場最高獎項「特別獎」的易冉的身上也一定有過被灼傷的痕跡。對小伙子來說,傷疤可能是榮耀的彰顯,然而對於一個妙齡女子,傷痕則是美貌的敵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易冉傷痕下的美是人間大美 。 易冉選擇了堅守,成就了如火青春。易冉23歲成南車最年輕的電焊工技師;26歲成株洲分公司最年輕的高級焊接技師;緊接着又拿下國際焊接技師證書,成為所在領域裡的權威。拿到這些成績以後,不少人都選擇「功成身退」,到辦公室做個管理人員。易冉如果也提這樣的要求顯然合情合理,然而她不僅堅守在電焊工的崗位上,還擔任組裝車間女子焊工班班長,培養了一個又一個電焊高級技師。易冉不會不知道,坐在空調房內辦公桌旁,比蹲在火爐般的車間內舒適,但她選擇了堅守和傳承。這樣的選擇展顯的正是「80後」的擔當 。 如今,「80後」、「90後」逐漸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力軍。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出生、成長在改革開放創造的良好物質條件中,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離開校園走入社會後,確實有一些「80後」、「90後」貪圖享樂、好高騖遠。然而,易冉作為一名「80後」,為她的同齡人做出了表率,也證明了「80後」、「90後」也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更能在工作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