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村镇
星村镇位于武夷山市西南麓,地处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内,距市区18公里。东接兴田镇、武夷乡,南和西南与建阳交界,北靠洋庄乡,西北与光泽县、江西铅山县毗邻。为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地”核心区,九曲溪竹筏码头所在地,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年平均气温18.1C。境内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有海拨2158米的“华东大陆屋脊”[[[黄岗山]],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中亚热带生态系统。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67977公顷,常住人口23799人。[1]
中文名: 星村镇
行政区类别: 镇
面 积: 67977 公顷
下辖地区: 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电话区号: 0599
人口数量: 23799人(2017年)
车牌代码: 闽H
年平均气温: 18.1C
目录
历史沿革
星村镇古为上仁义乡、下仁义乡的建置,辖有周村里、将村里、节和里、建平里,即相当于该镇所辖的星村、黄村、黎源、澄浒一带。元至大四年(1311)此处置巡检镇。明洪武初改设巡检司。嘉靖时称星村市。清代曾一度设分县于此。民国期间置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成立区、乡苏维埃政府。镇所辖的田头自然村曾为中共建阳县委所在地。程墩、桐木有多处革命基点村,是革命老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星村设乡,1958年9月成立红旗公社,1960年称为星村公社。1984年改星村乡。1985年8月撤乡改为建制镇。全镇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22个自然村、6160户。
自然资源
星村镇是武夷山市的重点产粮区、林业区和茶果区。农作物以水稻、大豆、地瓜、花生为主。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清代以来,茶商云集,为武夷岩茶集散地,有“茶不到星村不香”之说。镇辖桐木村所生产的正山小种红茶,于17世纪就畅销西欧,有“桂圆香汤”口味。在全国红茶品类中独占一席。镇产乌龙茶珍种“肉桂”为全国名茶之一。此外,还盛产白术、元胡、厚朴等名贵药材和香菇、笋干、柑桔等土特产。镇辖行政村是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区。村内的挂墩是采集动植物标本的宝库。
社会事业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有中学5所、小学45所,教职员工250人,在校学生4980人。新建影剧院一座,座位1200个,还建有电视差转台、文化中心等文娱场所36个;有保健院(站)等19所。交通发展较快,班车可直达城关和南平、邵武、江西上饶。每天有数十辆班车和旅游专车往返市内外。星村镇已成为全市的旅游中心镇、农业基地镇、工商贸易镇和科技中心镇。
经济概况
星村镇重点发展茶、旅、烟、竹产业。全镇拥有耕地面积3.8万亩,年产粮食2万多吨,是武夷山市的粮食主产区之一。竹林面积9.3万亩,年产毛竹200多万根,主要竹制品有竹串、竹筷、竹席、竹窗帘、竹地板等,总产值8988万元。2010年全镇稳定烟叶面积达3912亩,年产值665万元。星村镇是中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福建产茶明星乡镇”,有“武夷岩茶第一镇”之称,全镇现有茶山面积5.3万亩,大小茶厂1000多家,年产武夷岩茶5万担,产值5亿元,占全市茶产业1/3。2010年全镇经济生产总产值达7.2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920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2006年中国民间茶文化艺术之乡落户星村镇的九曲花街;2007年获评南平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2008年通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获评省“环境优美乡镇”、省“科普先进乡镇”;2006—2008年度获评武夷山市文明村镇;2010年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获评省级科技示范乡镇、福建省产茶明星乡镇。
旅游资源
镇辖区内有一线天、虎啸岩、白云岩等主要自然景点和蛇苑等人工景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遇林亭窑址在星村镇与武夷镇的交界处。九曲码头,是乘筏游览九曲溪的起点,拥有竹筏230余张,每天能接待游客1200~2000人次。镇上开设不同档次的宾馆、旅社27家,床位2000余张。1989年接待游客286000余人次。
所获荣誉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视频
【主体责任书记谈】星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