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是一篇駢文。全文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作者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並援引古人「秉燭夜遊」加以佐證,表達了其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豪情逸興,同時抒發「浮生若夢」、及時行樂的感喟,更顯示出俯仰古今的廣闊胸襟。
目錄
原文
李白〔唐代〕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桃花 一作:桃李)
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着火炬遊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錦繡風光。相聚在桃李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歲的作者「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來到安陸。《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約於公元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前後作於安陸,作者與堂弟們相聚宴飲,並為之作此序文。
賞析
全文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作者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遊」加以佐證,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歡快心情,也顯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廣闊胸襟。文章寫得瀟灑自然,音調鏗鏘,精彩的駢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本文開筆氣勢奪人:「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作者感嘆天地廣大,無窮無盡,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遊」加以佐證。文章開頭從對天地、光陰的思考起筆,發出對天地、萬物、人生的感喟,思緒像脫韁的野馬馳騁與浩瀚廣袤的時間和空間之中,表達出他瀟灑出塵,超凡脫俗的風度。李白是在用自己對自然、生命的感悟激發讀者的認同,並要大家享受自然、享受生命,及時行樂。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作者用一個表示進層關係的連詞「況」承接前面,進一步回答了「為何」。「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因而應該「夜」宴;更何況這是春季的「夜」,「陽春」用她的「煙景召喚我」,「大塊」把她的「文章」獻給我,豈容辜負。因而更應該「夜」宴。這兩句確實佳妙:第一,作者只用幾個字就體現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陽光,暖烘烘,紅艷艷,惹人喜愛。「春」前着一「陽」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讀者身上感到一陣溫暖,眼前呈現一片紅艷。春天地氣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綃戴骰,分外迷人。那當然不是綃彀,而是瀰漫於空氣之中的裊裊輕煙。「景」前着一「煙」字,就展現了這獨特的畫面。此後,「陽春煙景」,就和作者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所創造的「煙花三月」一樣,立刻喚起對春天美景的無限聯想。至於把天地間的森羅萬象叫做「文章」,也能給讀者以文采斐然、賞心悅目的感受。第二,這兩個句子還把審美客體擬人化。那「陽春」是有情的,她用美麗的「煙景」召喚我;那「大塊」也是有情的,她把絢爛的「文章」獻給我。既然如此,作為審美主體的」我」自然主客擁抱,融合無間了。
「會桃花之芳園」以下是全文的主體,兼包六個要素,而着重寫「如何」。「會桃花之芳園」,不是為了餞別,而是為了「序天倫之樂事」。這一句,既與「為歡幾何」里的「歡」字相照應,又賦予它以特定的具體內容。這是「序天倫之樂事」的「歡」。作者與從弟們分別已久,作為封建社會裡的「浮生」,難得享天倫之樂。如今,不但相會了,而且相會於流芳溢彩的桃花園中,陽春既召我以煙景,大塊又假我以文章,此時此地,「序天倫之樂事」,真是百倍的歡樂。
南朝詩人謝靈運的族弟謝惠連工詩文,撞書畫,作者便說「群季諸弟俊秀,皆為惠連」。以謝惠連比他的幾位從弟,不用說就以謝靈運自比了。「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不過是自謙罷了。人物如此俊秀,談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雖似雙線並行,實則前賓後主。「賞」的對象,就是前面所寫的「陽春煙景」「大塊文章」和「桃花芳園」;「談」的內容,主要是「天倫樂事」,但也可以包括「賞」的對象。「賞」的對象那麼優美,所以「賞」是「幽賞」;「談」的內容那麼歡樂,所以「談」是「高談」。在這裡,美景烘托樂事,幽賞助長高談,從而把歡樂的激情推向高潮。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兩句,集中寫「春夜宴桃花園」,這是那歡樂的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花。兄弟相會,花月交輝,幽賞高談,其樂無窮,於是繼之以開筵飲宴。「飛羽觴」一句,李白從「羽」字着想,生動地用了個「飛」字,就把兄弟們痛飲狂歡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痛飲固然可以表現狂歡,但光痛飲,就不夠「雅」。他們都是詩人,痛飲不足以盡興,就要作詩。於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懷」等句結束了全篇。
《春夜宴桃花園序》全文百餘字,緊扣題目,字字珠璣,句句溢彩。文章雖短,然跌宕有致,風格清俊瀟灑,語言流暢自然。表達了李白熱愛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情懷。序文極具強烈的抒情性,文中不管是記時、記地、記人、記事,都充滿着進取精神和生活激情,詩人把這種精神和激情,融合到手足親情中來,抒發顯得真摯而親切,充實而歡暢,神采飛揚而又充滿生活氣息。
簡析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是一篇駢文。全文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作者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並援引古人「秉燭夜遊」加以佐證,表達了其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豪情逸興,同時抒發「浮生若夢」、及時行樂的感喟,更顯示出俯仰古今的廣闊胸襟。整篇文章瀟灑自然,波瀾起伏,音調鏗鏘,精彩的駢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