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苍阔心未老(元辰)
作品欣赏
春山苍阔心未老
一场大疫,把人堵在家里,每日过着这样的生活:
凌晨三四睡,上午十点起。老伴到厨房蒸自己做的老面包子馒头,我在餐厅茶台烧水沏茶。吃过早餐,她便戴风帽、口罩,去菜地找菜,先是白菜萝卜,稍后是青菜紫菜生菜,而后是是菜苔,现在是牛皮菜西兰花,加上腊肉、罐装带鱼、冻瘦肉、咸鸭蛋、半干鸡、香菌、山药等配料,每日三餐,吃得饱饱的。我呢,打开电脑,写稿或者收稿、排序。顺利时评论、小说可以写一两千字,诗歌可以写一两首;不顺利时收稿看稿三五篇,浏览信息一大堆。吃过中饭,老伴看电视剧,有时我也瞄一眼,是那些还算不错的故事片,具体是什么,我一部没记住。她不仅记得人物,还记得演员,并且知道演员背后故事,甚至连不追星的侄男侄女吃惊。我的主要兴趣在写作上,通过手机和电脑,了解外部信息,关注天下大势和各界反应,不只是文学创作,是宽泛的写作和信息。除了浏览,更多的编稿,一天编发两期三期的都有。两个多月来,编发抗疫作品40多期,诗歌七八人,散文小说评论一两人,共用几百篇作品一百多作者;主要是本地的,也有不少外地的;还压住了速度,绝大部分作者,诗歌散文各只用一次,只用少数,用了不只一次。写作,抗疫诗歌散文小说和系列长篇小说《南岳宪》第二部也各有三万多字的收获。吃过晚饭,老伴上三楼洗漱、看电视或与朋友微信聊天。我得先练字,临帖4-5纸,创作2-3纸,写不好重来,要用一两个小时。然后,看追逐两年的特长篇网络小说,一天几十上百章,哪个累啊,不为了解网络小说现状才不去受呢。不觉过了十二点,还要发编好的公众号、拍照习字上朋友圈,然后开始一天的信息总浏览、回复。三点了,才不得不去睡。
其实和平常生活区别也不是太大。我们是失独者,是经难不死、向死而生的人,平常也是两个人三餐饭,你看我我看你;也是自家种菜自家吃,很少买蔬菜;也是写稿、收稿编稿发稿、练字、浏览信息并回复这一套。疫情对个人影响并不大,倒是限制了消费。两个多月,没有购买任何东西,也没有获得任何外援,全凭春节前的积累和自家菜地度过居家隔离的日子,现金消耗也只是从微信上支付几百元捐款而已。
最大的缺憾是以往每逢七号必去儿子墓地去不成了,眼看清明快到,信息通知说,公墓不封着。老伴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开通,一再说去不成别去,等疫情过去再去。过去一提起便泪下如雨,现在说起反而无泪。生死磨练,我们的心智已无坚能摧了。从不关心时事的她,也学会查看每日疫情,在朋友圈和一家人群里转发警示提醒祝福问候,关注抗疫进展,明辨抗疫中的诸多事理。
而我是建国后的参战退役军人,参加过援老筑路、国内平叛、最后一次核试验三大战事,经历过遇难地震、唐山地震、水灾、非典、雪灾等自然灾害。历经太多生死离别,父母岳父母、不到三十的独子都已不在。面对大疫,哪怕伤痛,也没有任何恐惧。居家隔离,一样该做什么一样做什么,能出多大力是多大力,抚平自心,即不退缩,也不强求。
战意滔滔,众生无惧。庚子裹严冬之威,企图把千万人和春天一起封杀于囚笼之中,当时之势,何其磅礴凌厉。然而,举国动员,全民抗疫,路卡了,城封了,社区关了,门闭了,四万二千多医护人员杀向武汉,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到武汉,鏖战两个多月,终于掐住了死神的喉咙,听到了春天的脚步,看到了结束的希望。
积压的生命意识和季节意识合一而发,春意透窗而来,门外脚步渐多,逆行者开始隐退,复工复产复市复课循序而行,阔别的汽笛开始遍地响起,车流人流复又归来。
抗疫进入了下半部,由防止内发性转入防止输入性。武汉再起,中华再起,人心再起,春心再起。
春山苍阔,是因悲壮沉郁;绿水浩淼,是因大爱凝聚;春心磅礴,是因壮志未酬。人如苍山,严冬垂老,春又复生。苍山不老,注定春心不老。凝望窗外,一副“雨后复斜阳”的美丽春景在我眼前展开。[1]
作者简介
元辰,本名袁国新,宜昌人,《现场批评》,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二百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