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春秋公羊传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东汉何休注(《春秋公羊解诂》),唐代徐彦疏。二十八卷。何休研究今文诸经,为《春秋公羊传》制定义例,使成为有条理的今文经学著作。徐彦作疏也保存了唐以前的一些旧说。是今文经学派的代表著作。收入《十三经注疏》。

目录

简介

〖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旧题战国公羊高撰,汉何休(129-182)注,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又称《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专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为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

旧题作者为公羊高,高为齐人(今山东),相传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专治《春秋》。最初只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第四代孙)公羊寿时,寿始与齐人胡母生将《春秋公羊传》“着于帛书”,故《四库全书总目》题作公羊寿撰。

休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为西汉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四传弟子,初,太傅陈蕃征其参政,蕃败,罹党锢,党禁解,辟为司徒,拜仪郎,后迁谏议大夫,撰《公羊墨守》、《左氏膏盲》、《谷梁废疾》诸书。

徐彦一说为北魏人,即徐遵明,里第生平不详。

《春秋公羊传》虽为公羊氏子孙世代口耳相授,但其内容实际上并非尽出一家,传者亦并非尽为公羊氏一家。其以问答体逐层逐字阐释《春秋》经文之书法、义例,主旨为微言与大义,微言为后王立法,使其尊周室,亲中国,斥夷狄,宣扬了大一统思想,大义则诛乱臣贼子,辨是非,别嫌疑,明善恶,宣扬德义。 其学传至两汉,又与谶纬之说相结合,其说解时陷于荒诞无稽,章句繁琐蔓芜。有时数十万言乃至一百余万言犹不能解明传意。

东汉何休受董仲舒余脉,精研今文经学,凡历十七年乃成《春秋公羊传解诂》。其书合经传于一帙,废除章句之学,依胡母生条例为《公羊传》定三科九旨凡例,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为一科三旨;所见异词,所闻异词,所传闻异词,此为二科六旨;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四夷,此为三科,统而并之,则是三科九旨。

此外,尚有五始、七等、六辅、二类、五始者为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是也;七等者为州、国、氏、人、名、字、子;六辅者为公辅天子、卿辅公、大夫辅卿、士辅大夫、京是辅君、诸夏辅京师是也;二类者乃人事与灾异是也。由此,何氏系统地阐发了《春秋》中的微言大义。

此书既出,遂成为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理论依据,并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亦为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观点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四库全书总目》称何氏“但释传而不叙经”,其实并非如此,何氏不注有传之经文,是因为其义已具在传中;而无传之经文则注之,如隐公二年“春,公会戍于潜”,“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及”郑人伐卫”,三处皆有注。可见何氏传与经皆注,不注者乃是另有原因。

徐彦为《公羊传》作疏,《新唐书·艺文志》失载,《崇文总目》始著录,称不着撰人名氏,或云徐彦,《广川藏书志》亦记世传为徐彦撰,不知时代,意其在贞元、长庆之后。其撰疏始末,现亦毋得详知。

《四库全书总》据疏中“□之战”一条犹及见孙炎《尔雅注》完本,定其在宋以前;又据“葬桓王”一条,全袭用杨士勋《谷梁传疏》,又定其在贞观以后;据疏中多自设问答,文繁语复,与邱光庭《兼明书》相近,唐末文体,遂依《广川藏书志》,终定其为贞元、长庆之后人,此疏亦于其时告成。徐疏为公羊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之作,对公羊学的发展有承上启下之功。

隋书·经籍志》记何休《解诂》为十一卷;《文献通考》记徐彦《疏》为三十卷,今本合刻为二十八卷者,乃为宋人所析。何氏《解诂》单行本较多,有汪氏问礼堂仿宋绍熙宋仁仲十二卷本,闽监毛殿江西五本,陆有宋刊十行本,明刊九行本以及同文书局本等。合刊本除有明代内府刻本及《四库全书》本外,通行本为各种版本的《十三经注疏》本。

作品影响

2013年5月,该图书入选2013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何休

(西元129-182)字邵公,东汉任城樊人(邻近曲阜)。父何豹,曾任九卿之中的少府,何休依据汉代官员子弟可荫任为中低层官吏的制度开始任官。

何休的学问非常渊博,当时人赞誉他“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对孔子遗留下的经书有十分精辟的了解。当时皇帝的老师陈蕃邀请何休担任幕僚,由于陈蕃在宫廷斗争中失败,何休党锢之祸中被禁锢而禁止任官,返归家乡。

何休被禁锢在家时,开始注解孔子的经书,目前仅存的唯一文本是他历时十七年才写成的《春秋公羊解诂》。[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