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晉城鎮

中文名 : 晉城鎮

所屬地區: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

晉城街道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滇池南岸,距離昆明市中心25千米,距離晉寧區區政府20千米,國道213線(昆洛公路)橫穿過境,昆玉高速公路接通城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晉城街道行政區域面積253.22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86個自然村,136個村(居)民小組,常住人口107793人(2017年)。晉城鎮曾為"古滇國"都邑,是古滇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始建於唐代的盤龍寺,集儒、道、釋三教為一體,名聲遠揚東南亞。[1]

目錄

沿革

戰國為滇國都邑。西漢為益州郡治,蜀漢屬建寧郡。西晉仍屬益州郡並為郡治,永嘉二年更名晉寧郡,屬寧州,為寧州和晉寧郡治所。隋屬昆州,唐置晉寧縣,南詔設晉寧州,屬拓東節度。宋(大理國)設陽城堡部,屬鄯闡節度。元初置陽城堡萬戶府,後改晉寧州,屬中慶路,明、清屬 雲南府。1840年,晉寧州下設4鄉,晉城為州前鄉,下轄5鋪26村。清末,廢鄉改區,稱第一區。1913年廢區改為鄉,稱晉益鄉,1927年改晉益鄉為第一區,1935年復為晉益鄉,1945年改為鎮,1947年改晉益鎮為建寧鎮,1949年復為晉益鎮,下轄19個保。1950年1月,人民政府建立,晉城為第一區,轄10個行政村,1956年廢區置大鄉,晉寧分為1鎮3鄉,晉城為鎮。1958年晉寧、昆陽、呈貢三縣合併,使用晉寧縣名,縣政府遷駐昆陽,此地設紅旗公社。同年12月改稱晉城公社。1983年6月,改稱晉城鎮,1984年改為晉城區,1988年1月又改為晉城鎮。1997年,面積96.8平方千米,人口3.8萬,轄雨孜霧、白沙、富有、廣濟、草村、小海、永和、柴河、天城門、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小寨、新莊、五里、石碑17個行政村和城南、城北2個居委會。2006年撤銷化樂鄉併入晉城鎮。原化樂鄉位於晉寧縣東部,距縣城33千米。歷史上曾分屬澄江、江川、晉寧3縣。據《河陽縣誌》載:漢屬俞元縣,南詔時屬河陽郡,元屬澄江,明、清沿用,民國屬澂江縣撫綏鄉外五保;南部屬江川縣翠峰鄉;北部屬晉寧縣學士鄉。1950年後分別屬澂江縣第二區化樂鄉,江川縣關嶺鄉,晉寧縣第一區十里鄉。1953年澄江部分、1958年江川部分先後劃歸晉寧縣第一區。1958年4月屬晉寧縣紅旗公社,1961年建立化樂鄉公社,1983年6月改為化樂鄉,1984年改為區,1987年又改為鄉(中國政區大典:1988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123.1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化樂、十里、南山、鹽井、八家、火石坡、關嶺7個行政村。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253.2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793人。

概況

晉城街道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東北部。面積253.22平方千米,人口107793人(2017年)。轄城北、城南2個居委會,北門、西門、南門、東門、草村、小海、永和、柴河、天城門、新莊、小寨、石碑、五里、富有、廣濟、白沙、雨孜霧、化樂、關嶺、火石坡、八家、南山、鹽井、十里24個行政村。街道辦駐莊趫路,距晉寧區20千米,距昆明市區25千米。大河自南而北流經境內。昆(明)(打)洛、晉(城)元(陽)公路過境。風景名勝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盤龍寺,古蹟有塘子口元置陽城堡萬戶府遺址、晉代寧州刺使李毅之女李秀修的娘娘廟。

歷史建制

晉城街道是滇池流域歷史最悠久的城鎮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商時為梁州域;戰國時期,楚頃襄王派將軍莊蹻率軍入滇,"欲歸報"楚國時,歸路被秦王所斷,遂留於此地,"變其服,從其耕,"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即"滇國",晉城為滇國都邑。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漢,漢武帝賜滇王印,置益州郡,轄滇池等二十四縣,滇池縣(今晉城)為益州郡治所;東漢循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南中大姓在滇池區域逐漸興起並把持一方,與中原政治關係淡漠,在與內地長時期相對隔絕的情況下,滇池地區的原內地移民與大姓,逐漸被當地土著民族所融合;自此,滇池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逐漸向西轉移,晉城在滇池地區的地位也逐漸下降,成為滇中一普通城鎮。

視頻

雲南省昆明市晉寧縣晉城鎮(金家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