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
晋阳即今山西太原,是山西省太原市的古称。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北方大都会。[1]
晋阳的始建年代不详。晋阳最早出现在史书中的年代是公元前497年。先后作为赵国都城、秦太原郡治、汉初代国都、汉并州治、曹魏并州治、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北魏并州治、北魏末期实际行政中心、东魏下都和实际行政中心、北齐别都和实际行政中心、隋太原郡治、唐初并州治、武周北都、唐北都、唐北京 、前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都城。
目录
名称简介
公元979年,北汉统治者向北宋太宗投降,晋阳被北宋占领,宋太宗以“盛则后服,衰则先叛”将晋阳火烧水淹,彻底摧毁。三年后在晋阳以北的唐明镇重建太原城。明朝时,在晋阳城故址西南部建立太原县(今晋源区晋源街道)。
历史沿革
春秋末,晋国大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在太原盆地北端晋水北岸,悬瓮山东侧修筑晋阳城,周六里。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扩建。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五代为北汉都城。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毁于战火。 晋阳古城东西长约4500米,方位为北偏东18°,面积约28平方公里。196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晋阳古城遗址发现数段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还发现建筑基础、砖瓦、琉璃构件和石刻造像。在古城附近发现有一些重要的古墓葬。在城址的西部地区还发现有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童子寺等六朝、隋唐时期的石窟遗存。在古城营村内还保存有创建于隋唐、明代重修的惠明寺塔和金代创建、明清重修的九龙庙等建筑。 晋阳古城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时期城市的面貌。遗址出土的石刻造像为研究当时的文化艺术提供了资料。 宋灭北汉,毁晋阳,移并州至阳曲,即今太原。 宋朝灭北汉后,太宗认为晋阳有王气,因为五代十国大都在山西发迹,晋阳是山西都城,所以先放火烧城,据说烧了三年,然后掘河灌城,晋阳彻底被毁,当时死亡的包括晋阳城里来不及撤退的老弱病残。
参考资料
- ↑ 晋阳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