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玉琮
晏玉琮 晏玉琮(1902-1980),男,号琮林,贵州龙里人。毕业于云南航空学校,是中国航空的第一批飞行员。历任北伐军航空队队长、中央航空学校、教育处长、轰炸第八大队任大队长、航空委员会参谋处处长、航空委员会第二处处长、航空委员会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空军士官学校教育长、空军第五路司令、云南边防副司令、云南防空副司令、重庆空军第五军区司令、空军总司令部督察室督察长、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1948年9月22日晋升空军少将军衔。
目录
生平
北伐前晏玉琮将军,贵州省龙里洗马区小谷龙乡人,生于公元1902年,姊妹六人,是一个亦商亦农的家庭。他自幼读书,聪颖惠达、品学兼优,启蒙于宋鉴廷、宋秉初两位先生之门下。在本乡崇德学校毕业后,考入贵阳师范学校(贵州省师范大学前身),尚未毕业就投笔从戎,公元1920年考取云南讲武堂航校,学习飞行技术,成为我国第一期航空学员。时值我国内政不修,列强杂指、各省军阀割据,处于混战局面,他苦学于业,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毕业后,就地服役于云南部队,他也是中国空军第一批飞行员。不久,即投奔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政府,隶属国民党中央领导。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北伐军空军航空队大队长,率机出击,战捷频传。云南航校毕业的参加北伐空军的晏玉琮、张有谷、陈栖霞、张汝汉等都成了北伐空军中的骨干力量。在此后建立的国民党中央空军,共有5个队,第一队队长晏玉琮,第三队队长张有谷都是云南航校第一期的毕业生;一、三两队的飞行员也多系从云南毕业的二、三期学生,云南为中央空军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抗战前北伐战争胜利后,为加强国防建设,国民党中央在杭州笕桥创办中央航空学校,晏玉琮被任命为教育长,晏玉琮上任后,又聘请了一些国外教官来华培训该校学生。在这基础上又被派往英、法、德、意等到国家深造。回国后,仍任原职。在任职期间培养了大批航空人才。公元1936年奉调重型轰炸机第八大队任大队长,次年又奉调航委会任第二处处长,主管全国空军的训练教育。
抗战中前期公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组建航空总指挥部,周至柔任总指挥、毛邦初任副总指挥、晏玉琮任参谋长。指挥空军先后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参加保卫战,取得节节胜利。1937年8月14日,日本敌机由台湾起飞偷袭杭州笕桥空军基地,四大队高志航队长亲率战机迎敌,击落敌机六架,我军无一损失,创下著名的六比零战绩。后来,国民党就以这一胜利的日子定为“空军节”以资纪念。
抗日战争中期,国民党中央在四川成都创办“空军军士学校”,任命晏玉琮为首届教育长职务,后又调到陆军大学特五期深造。特五期于1940年7月在重庆入学,该期于1942年7月毕业,共136人。
抗战后期抗日战争后期,晏玉琮先生陆军大学毕业后被任命为国民党空军第五路军司令官,驻防昆明并兼任云南边防副司令、云南防空副司令官等职。期间,美国志愿军飞虎队(后改为美国14航空队)来华参加抗战,陈纳德队长是航校教官,来华后,组织中美混合大队,联合对日作战,保障了抗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著名的“驼峰航线”运往中国,在“驼峰航线” 上,中美两国空军用鲜血书写了反法西斯战斗的历史篇章。长期共同战斗生涯,晏玉琮将军与陈纳德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双方配合默契,联合陆军作战,取得了滇西、湘西会战的胜利,打通了中缅公司路。1948年9月22日,晋升为空军少将司令,辖西南诸省,迁驻重庆。1949年由成都飞往台湾至今。
晏家男丁
在晏玉琮将军的影响下,晏家男丁大都从军报效国家,晏玉琮将军侄儿晏文模,又名晏超进,黄埔军校8期毕业(团级)。晏玉琮将军侄儿晏文荘,国民党空军飞行员,抗日战争期间与日本交战,飞机被击落去世,蒋介石授予抗日烈士,墓在贵州省龙里谷龙,墓碑已被破坏。晏玉琮将军侄儿晏文华,空军通讯专业毕业,参加八年抗战,49年前任清镇机场空军无线电台台长(团级)。晏玉琮将军侄儿晏文祥,1945年黄埔军校19期炮科毕业,同年至长沙接受日本人投降。晏玉琮将军侄儿晏文杰,1945年黄埔军校19期步科毕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