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晨读锦书(杨秀廷)

晨读锦书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晨读锦书》中国当代作家杨秀廷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晨读锦书

夏日清晨,徜徉于黔湘边界小江和亮江汇入清水江的三江国家水利风景区,陪着清水江散步,也是阅读锦屏这册锦书的最好时光。

小城锦屏,怀水而生,三江聚秀,亭阁叠影,水润文脉,山壮其魄。锦屏的天景、山景、水景,青山、老树、古泉,亭阁、廊桥、水榭,和合相生。这里山色苍翠,水意氤氲,云天高远,孕育了一条流淌着绿色情怀的文化河流。

云山隐隐,晓山青青。一川碧水,静静流淌,山河众生,各有潜跃。蕴藏其间的可怀之人,可追之事,可念之情,可谓各美其美,生命、空间、时间与民情风物,在这里激扬融汇,经纬出可观、可赏、可鉴、可读的一个个妙曼册页,教人慢慢读来,清爽而快意。

一入夏季,三江国家水利风景区三江六岸的风物悄然发生气质性的变化,先是清水江的水漫涨起来了,蓝莹莹像一面硕大无朋的绸缎,在清风中漾动浅浅的波纹,活泛泛地透着灵气,引得渔夫、钓客接踵而来;接着是河堤上的月季、山茶、樱花树、桂花树、柳树香樟水杉等,新枝葳蕤,树影婆娑,草木花语,一派繁复可爱,鸟儿摇曳于枝头,按捺不住染绿的歌喉,急切地邀朋引伴;“两水护一龙”的赤溪坪犁头嘴,傲然守着“一渡两江三上岸”的古码头,肩起赤溪坪风雨桥和清水江风雨桥,若长虹振羽,背负碧空,蓄势待飞;位于小城下方的清江二桥,恰似一根扁担,左边挑着的廻龙山上,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右边担着的望楼坡头,白塔文笔高耸,直书长天白云……置身这样的山水现场,人的心魄自由舒展,听觉、嗅觉和触觉一齐被调动起来,仿佛变得格外轻盈和灵敏,一种入画般的美好悄然润进心田。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晨曦初绽,江面还敷张着一层白雾,已经有毡着布篷的小渔船在江上行走,隔江望去,临水的风雨廊亭隐约在晨雾中,虚实相生,美轮美奂。少倾,清扫亲水台阶的沙沙声,伴着习习晨风,顺着江岸次第响起来。随后急匆匆而来的,是那些奔忙于生计的小商贩、卖菜人、拾荒老人。接着走进清晨画境的,是遛鸟人、取水人、钓鱼人、健身者,还有上学的孩子。一天又一天,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提示着这座小城从清幽的梦里醒来。

行道树上,有人挂上了几只鸟笼,相比雀跃在枝叶间的鸟儿,笼子里的鸟却是沉默寡言的,好像还未睡醒。遛鸟的人很有耐心地撮起嘴唇,或用摩挲得发亮的铜质口哨,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引逗鸟儿开声。

凡俗的生活,自有所安。最有闲情的,也许是那些从容自得的钓鱼人,一副风神萧散,了无心事的模样。他们顺着江岸边的青石围栏,选一处可心的地段,熟练地拉杆,上饵,下钓,一般是一人布几支钓竿,也有布十来支的,然后坐下来,等待。这些钓客,大多有着被生活调教和打磨过的一层底子,他们在晨光中垂钓,“不言不语,心里唱曲”的神态,其实钓的是大把的时光和生活经验、生命经历,更多的是心情。悬浮的往事渐次沉淀,如若这一江清流,经历了浊浪滔滔扬起,在一道道拦河坝的执手相约中,变得回环、沉吟、朴拙、冲和、疏淡。他们中有的人,已经徙居他乡,又被这片山水唤醒故土情怀,于是归来陪伴,盘算着许身许心于此,做一个终老此间的烟波钓叟,营构晚晴人生的一种超脱器局。

清水江的故事,像她呈现的姿态一样,源远流长,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广阔的文化视角和想象空间。距今一万年前,清水江史前文明之火已经在下游的阳溪古人类遗址点燃,三千年后,这一簇火把燃到亮江汇入清水江的亮江犁头嘴。在亮江村江岸台地古树下的几个考古探坑里,新石器时代的蛛丝马迹,为后人提供了遥想当年先民渔樵的细节。

肇端于明代正德年间的“皇木”征集,则拉开了清水江“木材时代”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

这是一片被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浸润的精神家园,是一个适宜放慢脚步,静下心境的地方。即如盛夏酷热之季,一泓清凉,衍化澄明气象,自然氤氲出一种安详的氛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造化写就的这一册锦书,关于夏天动感的美篇,是生命的律动。身影婀娜又千姿百态的,要算舞动节拍跳“早场”的舞友们。在锦屏,每一支广场舞队伍都有专属的“领地”,队员组成、活动时间、音乐、服装等方面特色鲜明。经历自发、自觉的融合发展,于清水江湿地公园、“钓鱼台”亲水广场、小江健身广场、排洞休闲广场、文书楼广场和飞山庙一带,各自形成了广场舞的“核心区”。音乐起处,山水和鸣,舞者尽兴,观者怡情。尤以湿地公园广场参与者众、场面宏大为盛,以“钓鱼台”活跃交谊舞、健身舞、民族舞等七八支队伍为多彩。而在环绕三江六岸的五公里亲水步道上,运动装、休闲装、情侣装,跃动出清晨另一种流动的风景。也有女士着一袭长裙,白色的,粉色的,蓝底碎花的,亚麻色的,配上球鞋、拖鞋或高跟鞋,飘飘洒洒,迤逦成一岸堤的柳绿花红,与这个季节实在相宜。

小城锦屏的锦瑟华年是属于夏天的,晨风夕月,岸柳江花,山水的情义,岁月的风华,时间的玫瑰,拉升了这座滨江小镇芳华自带的颜值。

每当夏日朝阳由望楼坡青翠的杉林上盛装而出,清水江畔,霓衣风马,云霓相拥,山水共色。天地间,草木畅茂,江流浪漫,飞阁枕碧,一册锦绣文章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赏读。清风徐来,阅读的是流动的婉约;碧水回环,阅读的是垂柳的羞怯。鸟儿清歌,那是阅读清幽的绿意;蝉鸣如雨,那是阅读热闹的日子。而打鱼人轻轻划动的木浆,垂钓者钓竿甩开的弧线,已韵在时光深处清隽的字里行间……

四百年前,这里是清水江开发的先导,黎民“采木扎棑,放之大江,运至江淮”;三百年前,贵州最大的木材市场又从这里引发木商时代的滚滚洪流,“黔楚商船,千帆箕张,云翔上下”;耸立清江北岸的飞山阁,挺拔为物化的记忆,穿透时间的迷雾,见证了清江水暖、云卷云舒。那些志略滔荡的传奇人物,潮起潮落的前朝往事,已随清水江激荡的烟云和木棑远去;静水流深的和美温馨日子,正在新时代的澎湃涛声中奔涌而来。

远山郁勃,近水澄澈,树色苍润,鸟声和鸣。这一次,我把大暑这一册青葱年年的季节之书,放置在锦屏的青山碧水间,与时光一同阅读:“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这样的阅读,观物候变化,看烟岚云霞,听江声鸟语,楔入时间的经纬,丰盈着我们生命的遇见。每一个页面,都回响起季节之声,生息着清、幽、净、适、美的韵味。

山川形胜,绿色家园。流连其间,有心怡的光景,有风物相处相适的安顿,有美感愉悦和心灵颤动,真的是“水碧山青画不如”。那闪躲不及的陶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袭上了心头。 [1]

作者简介

杨秀廷,贵州省锦屏县委政研室原主任,贵州省作协会员,202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二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