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阙里的圣人家(张端龙)
作品欣赏
曲阜阙里的圣人家
那年秋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曲阜。不是因为曲阜曾是黄帝出生地,也不是因为是神农故都,商殷故国,更不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都,而是曲阜曾走出一位享誉世界,引领东方文化的巨人——孔子。因为他,开启了儒学文化的源头,曲阜成为了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因为他,弟子三千,周游列国,传播了儒家哲学,曲阜被誉为“东方圣城”;因为他,上至皇室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仰慕崇拜,曲阜又被称为“东方耶路撒冷”。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是曲阜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眼前的孔府、孔庙、孔林掩映在秋的季节里,庄严肃穆,一片碧绿。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要想富,先拜墓。走进孔林,眼前的苍松翠柏,荫天蔽日,穿过一道道牌坊,一尊尊石像生,一堆堆孔氏墓冢,偶有小桥流水,或旅游团队,或旅游光观车,偌大孔家墓地,仿佛进入宏大的皇家园林。一代代封建帝王对圣人顶礼膜拜助推了孔林的扩延,一座座孔子学院飘洋过海,也引来了探寻中国文化的老外。
孔子墓始终是孔林主角,三代墓地错落有致,宛如“携子抱孙”。三代人中孔子和嫡孙孔伋爷儿俩的成就高,影响大,而孔鲤一生无建树,且早逝。不知道是母以子贵,还是父荫天下,孔鲤被后世封为“泗水侯”。有意思的是他与父亲和儿子的对话,“你父不如我父,你子不如我子!”竟然成了自嘲的典故,流传了几千年。其实,说起中国古代墓地的称呼有陵、冢、墓、坟四个等级,依次是葬皇帝、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的地方,只有“林”是葬圣人的,规格地位仅次于“陵”,何况孔林被后世尊为“至圣林”。
走在气派宏大的孔林里,呼吸着古木参天的气息,感受着圣人墓地的灵气,一种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
孔子逝世后第二年,始建的孔庙,又称文庙、祠庙、夫子庙,这里是孔子故宅,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无论是雕梁画栋,还是门庭牌坊都很考究。就牌匾笔题者的大名就如雷贯耳,诸如仰圣门上乾隆皇帝的“万仞宫墙”,大成殿内孔子像上方康熙皇帝的“万世师表”和光绪帝的“斯文在兹”,雍正皇帝御笔题写的“生民未有”,就连孔宅故井内也有乾隆皇帝御书“饮水拜师”的“故宅井赞”。
乾隆御笔的第一道门“棂星门”,门的前后排列着石头牌坊,“金声玉振”“太和元气”“至圣庙”,名人书法苍劲有力,字里行间凸现出孔子的儒家思想达到了至善至美,登峰造极的程度。
雍正皇帝御笔的“大成殿”是孔庙主体建筑,取意“古今集大成者”,重檐飞翘,斗搭交错,勾心斗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夫子端坐,身着朝服,手捧镇圭,俨然一付王爷的装束。殿外石柱饰以云龙图案,金泊贴裹,祥云缭绕,群龙竞飞。据说当年乾隆前来朝拜时,石柱均被红绫包裹,怕皇帝看见心生妒忌。
“一代素王”孔夫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相貌平平,甚至有点丑陋,会被后人想象的如此俊美;自己周游列国,食不裹腹,衣不蔽体会被后人冠以天子礼制;自己毕生诗礼传家,仁德治国,列国诸侯王充耳不闻,后来竟被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替代。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经久不衰,尤其是乾隆皇帝8次祭拜,5次御笔题字。
巡礼孔庙,使人流连忘返,感慨万千。一牌坊,一文字,一道门,一面墙都有故事,无不表露着对先贤的褒扬。“德侔天地,道观古今”是赞美孔子之德与天地齐,他的学说古今无二。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门门有道;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坛坛有教。就连孔子九代孙孔鲋妙藏经书于“鲁壁”,也有幸躲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劫难,一直为后人点赞。
孔府又叫衍圣公府,是供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府第,始建于明代。在中国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像孔子那样,受历代王朝的竞相尊崇;在世界史上也没有第二家能够像孔家子孙,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世袭爵位安抚尊荣。因此,孔府号称“天下第一家”。
远眺孔府,坐北朝南,大门两侧一对雌雄石狮,摇头摆尾,威武雄壮。两旁蓝底金字对联深深吸引我的眼球,上联曰:"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对联大气磅礴地彰显了圣府的贵族门第,地位的显赫与尊贵。有意思的是书者为清代名臣纪晓岚的字,“富”字宝盖头上少一点,“章”字一竖通到顶部,寓意着“富贵无头”“文章通天”。让对联在妙趣横生中有了弦外之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踏过一道道的门坎,走进一间间的庭堂。分别为接待不同级别官员之地,宽阔舒适的宅居,开门见山的花园,无不显示着皇家气派。不同的是皇宫为红色,称为红墙绿瓦,这里是黑墙灰瓦,暗示着“清水衙门”。
让我至今也难以忘怀的是,孔府的那条红板凳和宅墙外那道水流。红板凳之所以变成了“冷板凳”,游人至今无人敢坐,是因为大奸臣严嵩为非作歹,嘉靖帝欲处决他,他想起了自己是孔家女婿,想让孔家衍圣公出面求请,无料坐在红板凳上等待衍圣公接见,最后他失望了,从此红板凳就变成了“冷板凳”。等不来的绚私枉法,冷板凳让严嵩灰头土脸;等来的是满门抄斩,冷板凳让孔家名声大振。
内宅门外的那道水流,使挑水夫永远不能理解的是只能将水倒入隔墙的水道口,它在警示着人们这里不仅仅是供内宅用水的通道,也是儒家思想展示,有着内外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
在一个礼乐崩坏的轴心时代,在人类历史上,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出一批思想大家。他们分别是中国的孔子,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希腊的苏格拉底,还有犹太世界的耶稣。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填补了那个时代人类的精神空白,规范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信仰。
漫步于曲阜阙里的圣人家里,如同是来到了一个与智者同行,与圣贤对话的世界里,如沐春风,醍醐灌顶。[1]
作者简介
张端龙,山西临汾人,中学高级教师,曾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初中校长,现赋闲在家,业余时间爱好读书写作,偶有拙文见于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