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曹王平 大山里的九曲画卷

重定向页面
大山里的九曲画卷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大山里的九曲画卷》中国当代作家曹王平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大山里的九曲画卷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一座大山一劈两面,轻点一笔逶迤绵延的曲曲弯弯,便雕琢成了一条巨龙似的,盘旋在深沟峡谷之间。

九曲沟,陡峭幽深,地形复杂,因山套山、沟套沟而得名,位于榔树园村到虹梯关乡克老峧村李家河自然庄之间。2006年春天,县交通局开始勘测九曲沟,当年10月6日九曲沟做为后石公路的咽喉工程为全线旅游公路贯通了隧道

去九曲沟的公路,多是一道道深沟。那天我们冒雨前去,走的匆匆,看的朦胧。

车子停在山前的路口,一行10余人,撑着雨伞,顺着乱石嶙峋的山路,在南河沟总支书魏建北的带领下,向山中迈进。

步行不足百米,一道斜斜的碎石陡坡便横隔在我们的眼前。魏建北支书告诉大家,翻过前面的斜坡,里面的路会越来越不好走。我们唏嘘着,还没开始,便感觉到了行路之难。脚下的碎石干净利落,纯粹的没有一点泥泞,松松散散的,在湿辘辘的雨中越发光滑,不时地把我们滑个趔趄。于是,便一个拉紧一个向上攀爬,手中的伞已经收起,任凭雨打湿身。

翻过斜坡,前面的一段路平整了些许,一派浓碧也尽收眼底。细雨蒙蒙下,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这是在刚进山时所不曾察觉到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天下深山曲沟,山山沟沟都有神灵一说,但九曲沟更为奇妙。地域研究专家赵伟平老师给我们讲,当地老百姓传说中的蛇神就隐居在九曲沟的深山中。漫山遍野的青翠葱茏间,我们顺着赵老师的指向看去,一个不加修饰的凹陷处,一个栩栩如生、吐着长长蛇信子的天然雕塑,在大山的深处,汲取着大山的精华和灵气,凸显出一股仙风道骨的气势,貌似张开的喉舌之处,被虔诚的人们规规矩矩地挂了一布鲜红,山凹口,一大片晶莹温润的青草点缀其间,装饰着夏日的山野,靓丽成一处世外之清雅,不禁令人感叹神仙之逍遥!

细细的雨还在不停地下着,路随着山势的铺开,开始难走起来,鞋子已不能顾及,被大小不一的山石、沙土、泥土,和着雨水,粘的面目全非。一路上,我成了大家的负担,感觉很是难为情,申主席很轻松地开玩笑说: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战无不胜的力量,这是坐在办公室里所感受不到的。

是呀,蜿蜒的山路把我们引向更深处的时候,我们小心翼翼的只顾着看脚下的路了,因为稍不留神就会滑入山间的溪流中,窄窄的积流并不算深,但却也看不见底,可终归也是要小心的。

绿,是生命的本源。曲里拐弯,接连走过几个湾湾潭潭,终于平缓了些,或浓或淡的绿色,使我们的心情得以豁然起来,赵老师给我们讲起身后刚看过的沟谷两侧罕见的石凿方眼,老百姓传说是“鬼道”,鬼道,是古代郊祭与祭坛相接的通道,是古代君王为感恩上苍、为百姓和国家祈福的神圣的地方;后来有人发现这些方眼是汉朝的铜钱;再后来有研究认为是古栈道遗迹,应是朝廷和官方所为;也有猜测是与“先秦”历史上发生在太行山上的军事活动有关;赵文贤老师则翻阅大量资料后,引出了《完璧归赵》的故事,无论哪朝哪代、何种说法,石壁上惊奇的45对方眼,是不可多得的太行山历史文化研究的实证。

听着赵老师讲说,不知不觉间,猛然抬头,发现我们已经进入两山的夹缝间,一股清泉分散着从高处流下,不知怎的聚在眼前就成了红褐色,是大山的血液吗?疑惑间,方知是前几日魏建北一干村干部用树干捆绑的木梯、在山间溪水的冲刷下变成了污的颜色。他们令我们难忘和感动,在行路进退两难的困境下,我们只能选择前进而不能后退,因为后退比前进更为困难。于是,他们扛来一根根木头,毫不犹豫卷起裤腿,深入漫过小腿的水中,为大家搭起了通往山顶的路,真是应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九曲沟,没有险滩急流,没有奇峰异山,但一步一景、一湾一潭,便增添了九曲沟无穷的魅力,当我们终于顺利地走过光滑的大小不一的山石,爬过长满苔痕的大石头,爬过一截又一截临时用木头捆绑的梯子,踩着木头搭架漫过的细流、溪流,登上九曲沟的山顶,站在山间的挂壁公路上,回望并俯瞰九曲沟时,不禁感叹:确实,正如民谣所传唱:“九曲十八弯,湾湾里面有神仙;一个神仙一潭水,一个神仙一座山,站在沟底往上看,看天只有一耢宽,站到山顶往下观,好像神龙下凡间”。

九曲沟的魅力,在于大自然的匠心杰作,它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来,孕育了远古的文化,向人们呈现出一副色彩斑斓的神秘画卷。相信总有一天,山之灵、水之媚、人之歌,一定会把这片生态的美,打造成人文的、自然的、神奇的景观。[1]

作者简介

曹王平,女,山西长治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