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入朝為官後,為何能不斷獲得升遷?看他的社交方式
曾國藩創造了清朝官場上的一個升遷奇蹟,他在短短8年時間裡,就連升12級,從翰林院一名從七品檢討,升授為正二品禮部侍郎。
從湖南農村走出來的一個讀書人,曾國藩沒有任何背景,他入朝為官後,為何能不斷獲得升遷?
我們從曾國藩的社交方式中,就能找到他獲得升遷的規律。這兩個原因,讓他脫穎而出:
目錄
一是曾國藩有一套成熟的社交方式
在官場上,要想獲得他人的提攜和幫助,除了要有過硬的本領外,還要有社交手段。
曾國藩進入京城後,沒有任何人脈和資源,唯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爭取到更多的機會。
曾國藩為了擴大人脈和提升自己的本領,不斷拜一些有影響、有地位的能人為師,讓自己的學識得到突飛猛進的提升。在曾國藩所拜訪的這些老師中,比較出名的有理學大師唐鑒和倭仁,還有著名的書法家何紹基等人。
拜師學藝,是曾國藩最厲害的社交方式,他不僅認識了很多有本領的人,也讓自己的學識得以提升。 勤奮好學的曾國藩,引起了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的關注。
穆彰阿是曾國藩參加會試時的主考官,按照科舉考試制度的規定,兩人有一層師生關係。穆彰阿雖然權傾天下,但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結黨營私,加上很多人都喜歡巴結他,使得他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曾國藩積極上進的精神,讓穆彰阿很是欣賞,並有意栽培他。
這裡要特別提示的是,曾國藩是因為學識出眾,才引起穆彰阿的注意。在官場上,凡是喜歡拉幫結派的官員,都比較重視人才的培養,希望更多有能力的官員為他所有,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穆彰阿作為道光時期的權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一心想在官場上干一番事業的曾國藩,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常常去拜訪恩師,逐漸取得了穆彰阿的信任。 與官場上有私心的官員來往,一定要注意分寸,否則,你很有可能落入陷阱中,不能自拔。曾國藩通過穆彰阿的提攜,得到道光皇帝的賞識後,他在政治主張上,開始逐漸脫離穆彰阿。這也是後來為何穆彰阿倒台後,曾國藩未受到牽連的原因。
曾國藩並不是一個忘恩之人,他脫離穆彰阿控制的方式,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也充分證明曾國藩是一個善於馭人的人。 社交方式僅僅是曾國藩獲得舞台的第一步,他要想在官場中立足,還必須有一些為官的基本技能。
二是曾國藩的適應能力很強
在官場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部分官員,他們在某一個地方或者職位上的時候,工作幹得很不錯,很有能力,可是,一旦換一個地方或者換一個職位,就總是出現各種錯誤,不是瀆職就是貪污,最終毀了自己的前途。 一個人在不斷獲得升遷的同時,也要有與升遷相匹配的適應能力,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
曾國藩是一個適應能力非常強的人,比如在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他被實授為禮部右侍郎後,就寫信告訴父母,介紹自己的為官情況。曾國藩在信中說道: 現在衙門諸事,男俱已熟悉,各司官於男皆甚佩服,上下水乳俱融,同寅亦極協和。
這充分體現了曾國藩是一個適應能力很強的人,在工作中,他能和同事、同僚做到水乳交融。
曾國藩幾乎每年都獲得升遷,並且,他在每一個崗位上,都會幹出一番事業,比如:他是翰林院從五品侍講的時候,到四川主持鄉試,為四川選出了大量人才;為翰林院從四品侍講學士的時候,奉命協助修建文廟時,幫助朝廷查出了工部的貪官。 這樣的事例非常多,說明曾國藩確實是一個干實事的官員。當然,這和曾國藩善於權謀術有很大關係。
在為官的過程中,曾國藩總是能抓住皇帝最關心的問題入手,為皇帝分憂,同時,又十分低調,無論什麼功勞,都歸功於朝廷、皇上、同事。這樣的官員,既能得到上級的喜歡,也能讓同事們有成就感,誰不願意幫助他呢? 以上這兩個原因,讓曾國藩在社交中,脫穎而出,成為晚清官場上最傑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