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曾國藩:見風使舵的人,能風光一時卻下場淒涼,總有後悔的時候

曾國藩:見風使舵的人,能風光一時卻下場淒涼,總有後悔的時候

曾國藩:見風使舵的人,能風光一時卻下場淒涼,總有後悔的時候
圖片來自 個人圖書網

[1]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清末漢族地主武裝湘軍的首領

自古以來,很多人在官場上由於不會識別人心,導致吃了不少虧。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如此精明的一個人,也在他40歲的時候,栽了一個跟頭,而且,差點冤死在刑部大牢中。

不過,從這件事上,曾國藩也發現了官場上形形色色的人,往往都戴着面具生活,並終於明白,見風使舵的人,即使能風光一時,但下場都比較淒涼,總有後悔的時候。

曾國藩40歲這年,道光皇帝駕崩,咸豐皇帝剛剛登上龍椅,就接到洪秀全等人在廣西作亂的消息。

此消息讓朝中的每個大臣都大吃一驚,更有御史彈劾廣西的地方官員不作為等各種罪狀。可19歲的咸豐皇帝剛剛掌握大權,而且一直生活在深宮之中,並不相信真有人敢造反,於是不僅將聞風而奏的御史革職,還要問罪。


作為禮部侍郎的曾國藩,覺得咸豐皇帝此舉欠妥,有違大清禮制和律例,因為按照大清王朝賦予的權限,御史可以聞風而奏而無罪。

於是,當着滿朝文武大臣的面,責問咸豐皇帝為何要如此對待一名御史?

咸豐皇帝剛剛登基,心高氣傲,豈能容忍一個二品官員對自己不敬,不由曾國藩分辨,將其摘去頂戴,關進刑部大牢。

這下,好戲來了。朝中很多大臣雖然平時見到曾國藩時,稱兄道弟,可見他失去皇恩後,完全變了一副面孔。

刑部尚書陳孚恩主管刑部大牢,居然親自前來審訊曾國藩。按照大清的律法規定,曾國藩雖然被關進了大牢,也被摘了頂戴,但畢竟功名在身,並未革除,因此,在大堂上可以不跪。

由於同朝為官,陳孚恩每次見到曾國藩的時候,也都是一副媚態,稱兄道弟相稱。可這次不同了,陳孚恩翻臉不認人,見曾國藩站立不跪後,好像觸犯了他的官威一樣,不由分說,就給他用了重刑。打得曾國藩皮開肉綻,奄奄一息。官服也被撕扯的支離破碎。

當時,刑部侍郎何桂清也在大堂之上,不僅一言不發,還幸災樂禍地看着曾國藩挨打,滿臉快意。

此時的曾國藩終於想起,無論是陳孚恩,還是何桂清,都是軍機大臣穆彰阿的人。

陳孚恩原本是軍機大臣穆彰阿的一個書童,由於會溜須拍馬,深得穆彰阿信任。隨着穆彰阿不斷升遷後,陳孚恩也得到照顧,居然混進了官場,而且一路升遷,做到了一品高官的位置上。

而何桂清進士出生後,由於給穆彰阿送了重禮,從而得到提拔,僅僅半年時間,就從一名四品官員,升為二品刑部侍郎。

穆彰阿雖然是曾國藩的恩師,但曾國藩不願意幫助他專權,從而讓穆彰阿懷恨在心。

穆彰阿心狠手辣,用人就一個標準:對不聽話的人,堅決剷除。

正是因為曾國藩是穆彰阿獨攬朝政的一塊絆腳石,因此,也讓其跟隨者懷恨在心,都十分痛恨曾國藩。

可誰也沒想到,曾國藩在刑部大牢被關了幾天後,咸豐皇帝不僅將他放了出來,官復原職,依舊做他的禮部侍郎,還多了一個職位,同時署兵部侍郎。

顯然,這是皇上信任曾國藩了。於是,陳孚恩和何桂清見風使舵,開始轉而巴結曾國藩,讓他無論如何也不要追究他們的罪責。

因為按照清朝的律例規定,三品以上官員犯罪,必須由皇帝下特旨,由專人審理,任何人不得違抗,可此二人卻擅自審理一名二品大臣,完全是不把當今皇上放在眼裡。他們能不恐懼嗎?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