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阿諛奉承和獨善其身都是下策
曾國藩:阿諛奉承和獨善其身都是下策 無論在官場還是商場上,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懂權謀術。這不僅是一場利益博弈,更是展現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智慧。
[1] 這也是權謀文化經久不衰的根本所在。在權謀文化中,除了帝王權謀外,大臣們的權謀是自成一家,無論忠臣,還是奸臣,都能找到自己的表演舞台。晚清名臣曾國藩早期在朝中為官的時候,他要一面迎合帝王的喜好,同時也要與朝中各種大臣周旋,可謂見多識廣,練就了他遊刃有餘的本領。
在朝中為官時,隨着曾國藩職位的不斷升遷,他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受人排擠、打壓等事情時有發生。可他為何總能在不利的情況下,獲得重用呢?除了權謀外,還有技巧。
從曾國藩的經驗來看,這些都是下策。他的處理方式出人意料。
與上司共事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36歲的曾國藩在翰林院從四品侍講學士的位置上,接到一份從來沒有涉及過的差事,協助工部修繕文廟。
這個差事是曾國藩的恩師、軍機大臣穆彰阿推薦的結果。穆彰阿見曾國藩生活實在清苦,長時間靠借高利貸過日子,有點可憐他,特意給他爭取了這個肥差。
清朝時期的工程項目不多,但每逢遇到皇家的土木建築,都非常捨得花銀子,因此,爭搶的人也非常多。而曾國藩僅僅是一名從四品官員,就能插手皇家土木工程,可見穆彰阿確實是有心想幫他一把。
在修繕文廟的領導班子中,曾國藩的職位最低。道光皇帝欽定的總監理為工部侍郎匡正,第一副總監理為翰林院掌院學士文慶。侍郎是正二品,翰林院掌院學士為從二品,這也符合朝廷的規定。
可是,第二副總監理卻是從四品官員的曾國藩,這就讓滿朝文武大臣有些疑惑了,按理說,第二副總監理的官員至少應該是一名三品官員。
曾國藩學的是八股文,對土木工程一竅不通。
接到這個任務後,曾國藩不顧穆彰阿的顏面,居然鄭重其事地向道光皇帝請辭,覺得自己對建築不懂,不是他的強項。但道光皇帝卻安慰道:「曾國藩啊,不懂就要學嘛。作為我大清國的官員,什麼事情都要去學,都要懂,歷朝歷代的名臣,誰不是萬能手啊?讓你署副監理,是朕的決定,你要盡心盡力,不得有絲毫懈怠,可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道光皇帝一席話,讓曾國藩豪氣倍增,覺得這是為道光皇帝效忠的時刻到了,因此,他從工部的圖書館裡,借了很多建築書籍,連夜啃讀起來。
在修繕文廟的過程中,除了正、副總監理外,還有十幾個工作人員。但是,匡正雖然是工部侍郎,卻聞不得工地上的灰塵味,因此,除了開工典禮到工地上轉了一圈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而第一副總監理文慶也是一個文人,家裡世世代代為官,也不想去做什麼工程項目。
髒活累活全都落在曾國藩這個第二副總監理的身上了,他不僅要做預算,還得負責圖紙的設計、購買原材料、監工等工作。
這是曾國藩第一次和比自己職位高很多的領導一起做事,他有很多選擇:一是可以從中撈點好處,因為兩位領導都不來工地上,他完全可以獨攬大權;二是對兩位領導溜須拍馬,以得到他們的保舉。
可曾國藩的做法,不僅讓匡正要對他下死手,就連自己翰林院的最高領導,掌院學士文慶也對他怨恨起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曾國藩先是被匡正彈劾貶職成為一名七品檢討,可僅僅3個月後,就得到道光皇帝重用,將他升授為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