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曾国藩46时总结的官场经验,不受制于人,才是为官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46时总结的官场经验,不受制于人,才是为官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46时总结的官场经验,不受制于人,才是为官的最高境界
圖片來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一个人再有本事,如果没有心腹帮手,也会举步维艰。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带领湘军进入江西后,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后来,在关键时刻,还是他的亲弟弟曾国华、曾国荃出生相助,才让曾国藩脱离险境。

这也让曾国藩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有自己可信赖的人,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有牢固的基础和实力,从而获得更大升迁的资本。

这也是曾国藩在晚期时,无人能撼动他的主要原因。

在官场中培养自己的心腹,是曾国藩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曾国藩遇到危机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46岁的曾国藩在江西战场上遇到了重大挫折。

由于太平军强力围攻江西,导致湘军损兵折将不断,更为可恨的是,江西官场上对曾国藩及其领导的湘军并不支持,普遍持排外态度,让曾国藩粮饷紧缺。

而朝廷的援兵迟迟不到,湘军的大本营湖南,离江西路途遥远,路上已被太平军阻断,很难对他进行有效援助。此时的曾国藩,只能占据在南昌等几座孤城中,一边和太平军作战,一边等待朝廷的支援。

曾国藩在军事上,确实有自己过人的才能,他认为,赣州为江西的南大门,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太平军攻占赣州,则不仅整个江西都将落入太平军手中,而且,太平军还会趁机北上,直接威胁朝廷的安危。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而唯有从广东派兵支援赣州,才能解江西的危机。

可是,不仅朝廷未采纳曾国藩的建议,就连江西的地方官员,也对曾国藩不信任。

曾国藩困守在南昌后,不仅未能等到朝廷的援兵,就连他手下将士的温饱问题也很难解决。由于湖南巡抚衙门带头排挤湘军,让曾国藩非常难以筹集到粮草。


按照朝廷的规定,湘军出省作战时,其所需要的粮饷和辎重为就地解决,这就需要地方官员给予大力支持,可是,江西官场上却处处为难湘军,不仅不给予粮饷,就是湘军自己募捐,也会引起地方官员的不满,导致湘军兵勇被殴打的事情时有发生。

事实上,曾国藩遇到的这种状况,也是咸丰皇帝对他的不信任。一方面,咸丰皇帝希望曾国藩能帮助他消灭太平军,另外一方面,又怕曾国藩的威望增大,尤其是害怕他和地方官员勾结,威胁到朝廷的势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也希望曾国藩和地方官员离心离德。

可曾国藩崇尚儒家思想,将忠孝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住他要效忠皇上,效忠朝廷的决心。

就在曾国藩十分困难和危急的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让他瞬间明白,要想在官场上不受制于人,必须有策略。(写作不易,欢迎付费阅读,支持正版)

曾国藩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 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目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