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至中秋(任曉英)
作品欣賞
月至中秋
臨近中秋,陰雨連綿,天氣逐漸轉涼,思緒也如這天氣般濕漉漉的,感覺能擰出水來。「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中國人傳統的節日,也是月圓人團圓的時日,與我卻再也不會有往日歡聚的喜悅了。
節日最大的意義莫過於與家人的團聚。母親在時,每逢節日,無論身居何處,無論有多忙,都會儘可能的趕回家,即便不能,也會及時給母親打電話回去,聽聽她老人家的惦念,哪怕也有失望之後的埋怨,那也是幸福的,至少知道有人等有人盼。
記憶里,小時候的中秋節,是圓圓的月亮下母親準備的一桌美食,是兄妹心心念念中父親推門而入的歡喜,是一家人熱熱鬧鬧歡聲笑語的平常日子。長大後的節日,是那一段再遠也要趕的路程,是母親站在窗前望眼欲穿的期盼,是回到家母親眼角的笑意與掩飾不住的喜悅。現如今的節日,是無盡無聲的思念,是人至中年的辛酸與無力,是歷經悲歡與磨難之後沒有退路的瑣碎日子。
半年多的時間,儘管母親不在了,當我一次又一次的從我的小城回到這個城市時,習慣性的還是第一時間要先回家。每一次走進小區,那熟悉的場景也是一次又一次觸碰到我一直以來刻意隱藏的那個地方,抬眼看見那條小路、廣場以及與母親同齡的她的那些老夥伴,頃刻間眼淚蓄滿眼眶。那個爛熟於心的電話再也打不通了,一直讓我焦慮、擔心、放不下、無時無刻掛念的那個人走了,那雙穿越人群急切找尋我的目光再也看不見了。抬起頭深呼吸,把眼淚生生的憋回去,回到家,一切還是原來的樣子,儘管已經接受了母親離開的事實,心裡還是有種生生的疼痛與難過,到處都有母親的影子,好像她從未離開一樣,只是感覺不到有母親的溫度,生活像失去了某種最重要的東西或者意義。夜深人靜時輾轉無眠的悲涼蓆卷身體的每一處,無助與孤單沒有文字可以描述。也因此而怕過節,所有的節日都讓我有種難言的失落感。
記得端午節時,弟弟提前說要帶孩子回來,心裡無比歡喜,這歡喜竟也讓我熱淚盈眶。給孩子們收拾好房間便下樓,一邊心不在焉的跟鄰居聊天,一邊緊盯着門口。以前弟弟每次回家,母親總會提前買好孩子們喜歡的零食及特色小吃備着,然後一遍一遍的望向窗外,望向門口,只為早點見到小兒子。如今,換做我來等,原來愛也是會傳遞的,那一刻,我像極了母親。
弟弟到家已經晚上八點多了,兩個雙胞胎丫頭全家人視為寶貝,她們長大了,也懂事了。一個抱在懷裡,另一個也想抱在懷裡,左邊看看,右邊看看,愣是分不清姐姐妹妹;問了弟媳,以為記住了,轉身又糊塗了,許是沒有長久在身邊的緣故吧。次日,大哥一家也來我這裡,小團聚,小歡喜,沒有比這團聚與歡喜更讓我覺得歡喜的事,哥哥、弟弟、孩子們,家人圍坐,嘮一段家常,說一些兒時的事,卻總有一些場景會不經意間讓我想起母親而紅了眼眶。看孩子嬉戲、歡笑,就覺得這平常日子裡平淡的相聚時光竟也如此的讓人心安。
人生不知道從何時起,就已進入了一場場的告別當中,與父母、與子女、與至親好友、與生命中那些曾經以為很重要的人,留在身邊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珍貴。感性的人大抵都是這樣,太過善良,太過容易被情緒左右,對於生活里哪怕是細微的美好感知都是熱烈的,對悲傷的體會也更是難以自抑。
這半年多的至暗時刻,我從未如此的懶散,懶得讀書,懶得寫字,懶得運動,懶得認真也懶得用心,空空如也的靈魂亦如空空如也的身體。有一段時間一直奔波在路上,培訓學習、參加各類會議,這樣的忙碌一點也沒有沖淡那份骨肉割捨的疼痛,於是,閨蜜抽空陪我以旅行的名義出去散心,置身空中,透過機艙,俯視晴朗的天空,形態各異的雲朵猶如漂浮在水面的雪堆,白的純淨,藍的澄澈,白與藍相間、相擁,在一望無際的遼闊與深遠中,感受着那一份騰空、起飛、翱翔以及片刻的忘我,身心所有的疲累頃刻間有了一種釋然,相比這浩瀚,人是如此的渺小。
一場遠行,亦如一場修行,用腳步丈量每一寸未曾到過的遠方,感覺到的不是陌生與距離,而是一種久違的熟悉與愜意,是一次次的清空與充盈,一次次的熄滅與重燃,一次次的與自己和解,也一次次的遇見那個不一樣的自己。人終其一生,都是在路上,在長大的路上,在成熟的路上,在老去的路上,在遺忘的路上,在離別的路上,也在開始的路上。本以為在匆匆趕路中會無暇顧及心底里那些難掩的離愁別緒,會忘記些什麼,卻發現刻意去做的到頭來都是徒勞。看着沿途的風景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只希望這悲傷與難過都如這路途的風景般成為過眼雲煙。
月圓月缺,悲歡離合,碧海年年,冰輪歲歲,萬家團圓,「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