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霜滿天
月落烏啼霜滿天 (詩詞名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殘月西沉,令人壓抑;烏啼淒哀,催人淚下;冰霧滿天,寒氣逼人。寫冰霧瀰漫,冷風淒淒,實乃傳達詩人的淒冷心緒。尤其刺耳的是「烏啼」,本來,它就是兇險、不祥、不利的預兆。
目錄
寒山寺
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楓橋夜泊》的藝術價值,在於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圖畫,抒發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懷。從視覺、聽覺、觸覺三方面描繪了楓橋夜泊的環境和詩人的感覺。 寒山寺位於蘇州閶門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梁時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到唐貞觀年間,浙江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來到這裡住持,才改名「寒山寺」。 歌曲《濤聲依舊》中的歌詞「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留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化用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中的題目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句。 穿越時空聆聽張繼落第失意的慨嘆,感受當代人的離別愁緒又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張曉風的文章《不朽的失眠》第九段,化用了「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意境,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運用了細膩的心理描寫如:「也罷,這半生,不是處處都遭排拒嗎」,環境描寫如:「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鳥啼,粗嘎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乾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絕淒絕。 吳鶯音歌曲《月落烏啼》,也化用了此名句.[1]
全詩內容
這是《楓橋夜泊》里的第一句。 全詩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落烏啼霜滿天 月落:這裡是指的是天將破曉;烏啼:這裡是指烏鴉的鳴叫,另有一說是烏啼山;霜滿天:詩人張繼把冰霧誤認為是霜了。在氣象學上,霧是指懸浮於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的物理現象;霜則是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顯然,霧是指水汽的空中凝結物,它可以是水滴,也可以是冰晶;霜僅指水汽的地表固態凝結物。詩人夜泊于楓橋時,天氣寒冷,漫天冰霧,點點漁火之光和月光(或月亮餘暉)經冰晶的反射,進入詩人眼中,他就覺得那是霜反射的光亮。一千多年的唐朝,人們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認識還十分膚淺,他們要麼把空中的冰霧和地上的霜籠統地都稱作霜,要麼認為地上的霜是由空中的「霜」降落形成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霜降」,其名稱就是由此而來的。所以,張繼用「霜滿天」也就順理成章了。 冰晶霧又稱冰霧,冬季比較常見,只是現代人常常把它誤認為是下雪,因為它看上去就是「雪花」在紛紛飄落。實際上,雪花和冰霧是有區別的。形態上,雪花一般是多個冰晶粘連在一起,較大較厚,看起來毛茸茸的;冰霧則是無數單個的冰晶,較小較薄,晶面很光潔。成因上,雪花是從雲中凝結而成的,出現在陰天裡;冰霧則形成于晴天裡,能夠反射日光和月光。 這句詩雖然寫了具體的景物,但實際是表達了作者的孤單寂寞,還有淡淡的憂愁。 本句可以解釋為:天即將破曉,烏鴉也開始了聲聲鳴叫,看到漫天冰霧,讓人更覺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