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有生於無

有生於無,拼音是yǒu shēng yú wú,漢語成語,意思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出自《老子·四十章》。 中文名 有生於無 拼 音 yǒu shēng yú wú 注 音ㄧㄡˇ ㄕㄥ ㄧㄩˊ ㄨˊ 解 釋 我國古代哲學思想 出 處 《老子·四十章》

解釋

我國古代哲學思想。 [1] 老子認為有與無並不矛盾,是如陰陽、靜動一般,既相互對立統一又能相互依存轉化。有無同出於道,有與無,兼有宇宙論和本體論的意義。(1)有與無就象東方與與西方那樣相反相成,而不是相互否定。(2)由有而見無,由無而見有,有無相互對照。(3)任何事物在變化過程中都是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有與無相繼替代與變動。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無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有可以轉化為無無可以轉化為有。矛盾即對立統一,對立面之間亦可相互轉化,也就是說,歸根結底,有無的對立統一關係是道自身的表現,所謂有與無都只是關於道之存在形式的描述而已。《老子·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詞語辨析

同義詞:有生於無

作者簡介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老聃(dān)(約前571~前471),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此地本是封於西周的陳國,今河南鹿邑,安徽渦陽存有爭議)人。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作品出處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