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朗島村
圖片來自Xuite日誌

朗島村,為隸屬台東縣蘭嶼鄉的一個行政區,位於蘭嶼北側,其東側為東清村,西側為椰油村。村中有一朗島部落Iraralay),擁有蘭嶼最寬廣的平坦腹地,也是島上六部落中,漁場最大的[1],而且仍保有較完整的達悟族傳統文化以及傳統聚落群。

目錄

朗島部落

達悟族人稱朗島部落為「Iraralay」,為有禮貌的意思[2],位朗島村中央,部落領域為蘭嶼六個部落中最大的。舊部落位於朗島東溪西側的Jimawawa,因遭受天神降下洪水之災,倖存村人而後遷居至朗島部落現址。部落創立的傳說,是有兩個生自Dzipaon的竹子的女人,彼此交換兒女,而後在此地繁衍子孫;但也有村民認為,朗島部落的居民曾與隨船漂流上岸的荷蘭人通婚,所以部份家族成員的身材較其他部落的人來得高大[1]。 朗島部落比其他部落有著較多的奇岩異石。此處為特色勇士舞的發源地,更是蘭嶼地下屋最原始且數量最多的村落。部落地勢平坦,耕作地為左右兩側,果園地位於後方山地,擁有廣大的潮間帶及前方海域腹地,下部落前方的灘頭為舉行招魚祭等祭典活動之地。可分為下部落以及上部落,下部落為老人家居住的傳統空間,而政府興建的國宅則位於上部落,形成傳統地下屋和水泥屋兩種世代對比的奇妙景象。[3]

外來者稱呼

1877年,蘭嶼被併入台灣府恆春縣,命名朗島舊部落為石門社,朗島部落為小港社[4]

1897年,日治時期至此調查的陸軍少校菊池河田剛[5],命名朗島舊部落為仲村,朗島部落為菊池村[4]

1904年,改以達悟語記音片假名。

1947年,戰後稱其朗島部落。

勇士舞

朗島部落的族人在戰後發展出了獨特的勇士舞(ganam iraraley,意為朗島的舞蹈),為共有24段動作變化的男性舞蹈。[6]

雅美族穴居屋

朗島村雅美族穴居屋是一座以達悟族人(雅美族人)傳統風情聞名的聚落,也是蘭嶼島上最具建築風貌的村落,可欣賞達悟族人(雅美族人)一半興建在地下的茅屋,是與野銀舊部落齊名。完整的傳統芧屋會有:主屋(vahay)、工作房(makarang)、與涼台(tagakal)。主屋是建在依地形挖掘出的半地下屋基上。其主要的功能包括作為睡眠(冬季)、煮食、生育、貯藏家傳寶物、儀式等活動的場所。而主屋建築本身又是社會聲望與地位的象徵;工作房則是干欄式的建築,其地板高度與門外地面一致。作為睡眠(夏季)、手工藝製作、招待客人等的活動場所;另外涼台高出地面約 60~90 公分,它是人們聊天、工作、午憩、甚或進餐的地方。[7]

文化資產

蘭嶼鄉朗島部落傳統領域,於2013年公告,包含部分陸域和海域,為朗島部落舉行重大祭儀的主要地方。[8]

參考資料

  1. 1.0 1.1 朗島部落 Iraraley.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2. 部落介紹. 認識蘭嶼. 
  3. 朗島部落,玩全台灣旅遊網,
  4. 4.0 4.1 黃清琦. 蘭嶼部落「被命名」的經過. 2016-07-24. 
  5. 蘭嶼攝影第一人 James Wheeler Davidson 1896. Facebook-解碼台灣自然史. 2018-05-08. 
  6. 郭俞君. 蘭嶼達悟族朗島部落勇士舞之研究. 東吳大學音樂學系. 2007. 
  7. 朗島村雅美族穴居屋,台東觀光旅遊網,
  8. 蘭嶼鄉朗島部落傳統領域.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