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望谟崖摩

望谟崖摩

中文名称:望谟崖摩

拉丁学名:Amoora ouangliensis (Levl.) C. Y. Wu

界属:植物界、崖摩属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亚目:原始花被亚纲、芸香亚目

目科:芸香目、楝科

亚科:楝亚科

族:鹧鸪花族米仔兰亚族

分布区域:产云南、广西、贵州。

望谟崖摩(学名:Amoora ouangliensis)为楝科崖摩属下的一个种

俗名四瓣椤、四瓣米仔兰、红罗、沙罗子、曾氏米仔兰、石山崖摩、铁椤、云南崖摩、四瓣崖摩、大叶四瓣崖摩[1]

目录

信息

种中文名:望谟崖摩

种拉丁名:Amoora ouangliensis (Levl.) C. Y. Wu

科中文名:楝科

科拉丁名:Meliaceae

属中文名:崖摩属

属拉丁名:Amoora

国内分布:产广西、贵州、云南等等省区。

海 拔:中海拔

中国植物志:43(3):082[2]

形态特征

乔木,高3-13米;小枝被苍白色鳞片。

叶长约50厘米,叶柄和叶轴无毛,有小叶6-8枚;小叶互生或近对生,纸质或革质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18厘米,宽5-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一侧楔形,另一侧浑圆而明显下延,稍偏科,叶面仅于中脉上有鳞片,背面普遍被鳞片,侧脉每边12-15条,小叶柄长5-8毫米,被鳞片。花未见。

果序长6-10厘米,被鳞片;果椭圆形,长约2.5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狭成短柄状,被鳞片,多皱纹,下部承以展开的宿萼,萼齿4,圆形,稍反卷,被鳞片;果皮木质,干时坚硬,果柄,长1.3厘米,1-3室,种子1-3,围以完全的肉质假种皮。果期5月和8-10月。[3]

生长环境

生于中海拔山地林中。[4]

分布范围

产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贵州望谟。[5]

望谟崖摩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

摘要】:为寻找传统药用植物望谟崖摩Amoora ouangliensis中的活性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化合物分离,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望谟崖摩枝叶中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bralealactone(1)、cabraleahydroxylactone(2)、eichlerialactone(3)、金色酰胺醇酯(aurantiamide acetate)(4)、金色酰胺醇(benzenepropanamide)(5)、xylogranatinin(6)、丁香醛(7)、cycloartane-3β,24,25-triol(8)和24(R)-19-cyclolanost-3-one-24,25-diol(9)。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化合物2~4和9显示出一定的活性。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热带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系统评价与普惠健康产品研发(2017XTBG-F02) 中科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民族药与产业化合作(153631KYSB20160004)

分类号】:R284.1;R285[6]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