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原圖鏈接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漢語成語,【拼音】:zhāo sān mù sì,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覆無常。[1]

目錄

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示例】:

《列子·黃帝》:「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物之能鄙相籠,皆若此也。」

五代後晉·劉煦《舊唐書·皇甫鎛傳》:「直以性惟狡詐,言不誠實,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聖聰,足見奸邪之極。」

魯迅《墳·燈下漫筆》:「厘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象現在那樣~的。 」

相關成語 

近義詞】:朝秦暮楚反覆無常見異思遷

反義詞】: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典故 

據說,這是記載在「莊子」裡面的一則寓言故事。

宋朝有一個人在他家養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話,因此,他更加的疼愛這些能通人語的小動物,經常縮減家中的口糧,來滿足猴子的食慾。

有一年,村子裡鬧了饑荒,狙公不得不縮減猴子的食糧,但他怕猴子們不高興,就先和猴子們商量,他說:「從明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果子,晚上再給你們四顆,好嗎?」

猴子們聽說他們的食糧減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來,表現出非常生氣的樣子。

狙公看了,馬上就改口說:「這樣好了,我每天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夠吃了吧!」

猴子們聽說早上己經從三顆變成了四顆,以為食糧已經增加了,都高興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鬧了。以後的人就從這則的寓言說,狙公所說的話,加以引申,凡是見到有人反覆不定,剛才說過的話不算數;或是做事的時候常變更,剛決定的事情,不一會兒又改變了,我們就說他是「朝三暮四」。 [2]


視頻 

跳跳魚世界成語故事 第52集 朝三暮四

參考資料 

  1. 朝三暮四 國學大師
  2. 朝三暮四 漢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