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故里
简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史著如林的中国,关于木兰的载记虽语焉不详, 但林林总总亦蔚为大观。关于木兰本事,最早的文字记载可推原到成于北魏,见于南朝陈代的《 木兰辞》。至两宋时,收入《西文苑》、《文苑英华》、《 乐府诗集》中。民国以来,成为中小学课文。 花木兰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历史上曾经争论不休。徐鹏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华活页文选》中的文章《 木兰诗》里指出:“关于木兰的姓氏和籍贯……有人说她是 宋州人,有人说她是延安人,有人说她是谯郡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
文化传承
据湖北当地民间传说,西汉年间,花木兰出生在黄陂双龙镇(今 姚家集街道)。从古至今,黄陂就有着众多与花木兰息息相关的名胜古迹,关于她的传说也在此流转不息。
作为花木兰故里的湖北武汉市 黄陂围绕“木兰故里、山花黄陂”品牌,着力打造“赏花经济”,栽种木兰花、桃花、油菜花、杜鹃花、玫瑰花、栀子花、桂花……,建设以云雾山、清凉寨、木兰草原等为重点的核心赏花景区,做到一年中“月月有花开、四季花不断”。据统计,2012年黄陂通过赏花带来的旅游年综合收入达到1亿多元,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12%左右。
据黄陂当地百姓相传, 木兰天池是花木兰的外婆家,也是她小时候生活、习武的地方。进入木兰天池景区,首先看到的是被山林围绕的小天池,恬静秀丽。要从小天池上到大天池,途中要经过一段约长十里的峡谷线路,期间贯穿着怪石、溪潭、飞瀑、奇木等多种景观。途中经过一个名为“ 聪明泉”的水井,传说花木兰小时候在此生活时曾喝过这个井水,后人见长大之后的木兰将军如此聪明,所以就将其取名为“聪明泉”了。上到大坝,大天池的壮阔景观便出现眼前,山水相依,碧波万顷,气势比小天池大了数百倍之多,还可以坐上小船游玩,遍赏无限风光。走过石砌古朴的外婆桥,就来到了木兰将军外婆的“家”,前有流水,后有青山 ,让人联想木兰将军小时候必定在这里和外婆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黄陂斥巨资打造现代 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黄陂的 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已经是湖北省的主要旅游景点。近几年新编的 楚剧《花木兰》唱响全国,黄陂精心打造大型音舞诗话《 木兰山组歌》,并在人民大会堂表演。
黄陂就召开木兰文化研究会,不惜花费高价邀请 易中天、余秋雨、李学勤等100多位文化、历史界的名人、学者,游览木兰生态旅游区,讨论黄陂木兰文化。据悉, 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作为武汉黄陂最主要的旅游景点,黄陂已制定对木兰文化资源的四大争夺挖掘战略。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被人们记起的巾帼英雄并不多, 花木兰便是其中之一,而男扮女装代父从军的唯独她一人。[1]在坊间,花木兰的故事广为流传。一千多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巾帼英雄的代表,甚至被人称之为“东方女神”与“东方维纳斯”。人们对木兰的了解,大多是通过民间传说与影视剧。木兰,不仅确有其人,她对后世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了文献记载。 不论是世界,还是中国,对木兰以及木兰文化的认可和褒扬无不在传递一条令人兴奋的信息:木兰文化的概念与品牌抢注,已经步入了一个国家化、国际化的成熟时代,其彰显出来的精神价值和商业价值都是不可限量的。
北魏太武年间(公元424年至452年),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木兰的父亲年迈,弟弟又小,于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十多年后,木兰凯旋,皇帝欲加官进爵,木兰却请求回家孝敬父母。 从“唧唧复唧唧”到“暮宿黄河边”,从“万里赴戎机”到“归来见天子”,千百年来,花木兰这位伟大的女性一直受到国人的尊敬。一九九八年,美国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 花木兰》并发行。花木兰的故事走出了国门,在全世界造成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和轰动,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木兰不仅是中国的英雄,而且成为了全世界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 ↑ 木兰山下 颂祖国咏家乡,人民资讯,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