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木齋

來自 名人簡歷網 的圖片

木齋,曾用名王洪。現任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中國陶淵明研究會(籌)副會長[2]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外文名 ---- Hong WANG

出生日期----1951年

出生地點----北京市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宋詞體演變史》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概述

代表作有學術專著《宋詞體演變史》(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吉林省2009年年度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走出古典--唐宋詞體與宋詩的演進》《中國古代詩人的仕隱情結》《蘇東坡研究》《宋詩流變》《唐宋詞流變》《與中國作家對話》,自傳《歷史的化石--知青十五年》,並在《文學遺產》、《學術月刊》等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唐五代聲詩曲詞發生史》。

人物簡介

木齋,1951年出生於北京市。籍貫黑龍江省。1968年尚在讀中學的他受時代的影響,成為知青下鄉,1976年分配到煤礦工作,一直到1983年考取研究生,才徹底結束知青身份。木齋以中學的學歷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生,師從蘇軾研究專家朱靖華先生學習古代文學。後於中國新聞學院任教,2001年轉入吉林大學工作至今。主要教授課程:中國文學史(本科生課程),唐宋詞體流變、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碩士生課程),宋詞詞史(博士生課程)。

學術兼職

學術兼職有中國陶淵明研究會(籌)副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理事,中國歐陽修(籌)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研究員,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系訪問教授,韓國國立全南大學邀請教授。

個人經歷

1983年,他以高中的學歷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生。在此前的15年,都是在條件艱苦的農村知青生活中度過的。在內蒙古的科爾沁下鄉插隊,艱苦的條件下,古代文學成為了他精神上的安慰,在此期間,他既閱讀詩詞也創作詩詞,這為後來的學術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學術專著

木齋的學術研究有這自己鮮明的特點,即非常有顛覆性。並在學術界引起了較大的爭議。

1.《宋詞體演變史》。

本書以獨特的視角梳理了宋代詞的發展歷史。

2.《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

古詩十九首歷來的作者被認為詩東漢末年的無名文人。木齋經過詳密的論證,認為其中大部分作者應為建安時期的大詩人曹植。

3.《曲詞發生史》

詞這種文體歷來被認為是起源於民間,木齋先生舉出了大量的實證,結合自己的分析,認為詞其實是起源於宮廷。

學術論文

1、《論古典詩體形式的形成及其變異》,《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中華讀書報·學術雙周刊》2005年3月9日摘引),2、《論初唐盛唐邊塞詩的演進和類層》,《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3《論王維有畫意象與蘇軾比喻意象的嬗變》,《新疆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4、《近體詩形成的盛唐環節--論孟浩然五言律詩不合律的原因》,《長江學術》2004年第2期。5、《論應制應歌對飛卿體的促成》,《東方論壇》,2004年第6期。6、《論張先詞"古今一大轉移"與"始創瘦硬體"》,《山西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5年11期轉載)7、《初論古詩十九首產生於建安曹魏時代》,《山西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8、《論曹操詩歌在五言詩形成中的地位》,《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9、《論王粲與五言詩的成熟》,《齊魯學刊》2005年第2期。10、《論早期應制應歌詞的詞史意義》,《江海學刊》2005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17期論點摘編。11、《稼軒詞本質特徵新論》,《中州學刊》,2005年第4期,12、《試論十九首的產生時間和作者階層》,《山西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13、《論五言詩的形成及其三個階段》,《山西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14、《論蘇詩散文化意象對純詩意象的變革》,《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8期,15、《論柳永體對民間詞的回歸》,《東方論壇》,2005年第4期,16、《論建安游宴詩的興起--兼論<今日良宴會>的作者》,《山西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17、《論正中體--兼論對<陽春集>的質疑》,《天中學刊》,2006年第1期。18、《論建安五言詩女性題材的興起--兼論<怨詩>的作者》,《山西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19、《古詩十九首東漢說的流行與質疑》,《中華文化論壇》,2006年第2期,20、《論晏歐體》(《中州學刊》,2006年第3期)21、《論唐宋詞的詩體借鑑歷程---以溫韋、張先、晏歐、少游、美成體為中心線索的探討》《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9期轉載,22、《論風骨的內涵及建安風骨》,《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23、論文:《試論曹植與古詩十九首的女性題材寫作--兼論<青青河畔草>的作者和寫作背景》,《新疆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24、論文:《論東坡體由"應"向"非應"的飛躍》,《吉林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25、論文:《論建安山水題材五言詩及其詩歌史意義》,《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5期。26、論文:《論少游體》,《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