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樁
木樁是工程上歷史悠久的一種樁型。由於其浸泡在水中具有耐久性和不易腐朽的特點,木樁曾廣泛應用於工程實踐中。[1]承重的木樁的材料必須堅韌耐久,採用杉木,松木、柏木和橡木等木材。木樁的長度一般為4m至10m,直徑約18~26cm。木樁頂應平整,並加箍,以保護樁頂在打樁時不受到損傷。[2]
目錄
介紹
木樁簡單來說樁型的材料是木材,一般來說選擇做為木樁的木材必須堅韌耐久。木樁下端應削成稜錐形,樁尖長度為樁直徑的1~2倍,便於將木樁打入地基中。木樁製作容易,儲運方便,打樁設備簡單,造價低廉;木樁的缺點是承載力較低,如不經防腐處理,使用壽命不長。木樁一般多用於複合地基中,是一種常用的樁基礎。木樁適用範圍如下:盛產木材的地區;小型工程和臨時工程,如架設小橋的基礎;古代文物的基礎,例如,上海市區龍華塔,高度40.40m,地基為淤泥土,採用14cm×18cm的方樁,由於樁間充填三合土,防腐效果好;樁頂應打入地下水位以下0.5m作用,木樁的壽命較長,避免乾濕交替環境或在地下位以上,受微生物作用木樁腐爛較快,即使在海水中也應被腐蝕。木樁具有以下特點:與散體材料樁相比,木樁具有一定的剛度,與水泥樁相比,樁身強度和剛度相對較大;與鋼管樁相比,樁身強度較低;木樁樁身強度與混凝土樁接近;可看作一種特殊的低強度樁;性能接近剛性樁。木樁可以全樁長發揮樁的側摩阻力,且當樁端落在好的土層上時二可軟好地發揮樁端阻力作用,木樁複合地基能與上部結構有效地形成共同作用體,提高軟弱地基的承載力,其有良好的變形協調性,減少地基的不均勻沉降。
樁基礎
樁基礎施工技術指的是在建築工程施工時採用一種由樁基和與之連接的承台共同構成的地基土體結構處理施工技術。樁基礎承擔着上層建築工程與地面的連接功用,將上層建築結構的荷載向下傳遞至地面,從而提高建築結構抵抗外部荷載的能力、提高整體結構的抗震能力等,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基岩承載力,有效防止建築結構沉降。樁基礎施工技術主要有單樁基礎施工技術、低承台樁基礎施工技術和高承台樁基礎施工技術。單樁基礎施工技術是基礎通過樁與樁相連而形成建築結構基礎的施工技術,低承台樁基礎施工技術指的是樁基礎樁身全部在土中,承台的底面與土體進行連接而形成建築結構基礎的施工技術,高承台樁基礎施工技術指的是樁露出地表,承台底面高於地表的一種施工技術。一般而言,建築工程中的樁基礎結構多採用低承台樁基礎施工技術。
樁基礎施工技術特點
樁基礎施工技術作為建築工程施工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技術,主要特點有:在施工過程中,樁基必須具備很強的承載能力,不管在堅硬的基岩、硬質黏土還是中密礫石地層,必須具備承載上部結構的承載力; 每一個單樁的豎向承載力必須足夠大,不會出現太大的沉降或者傾斜,必須保證上部建築結構的穩定,並且具有一定的抵抗地震、颱風等情況引起的水平荷載; 施工過程中,樁基礎必須嵌固在堅硬度基岩上,具有不受淺土層下陷偏移影響的能力,保證建築結構不發生傾斜。
樁基礎施工技術的原則
在建築工程的設計、施工時,選擇合適的樁基礎施工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必須根據不同的地質情況、施工情況選擇與工程相適應的樁基礎類型,保證整個建築工程施工方案最合理、造價最低。因此,在應用樁基礎施工技術必須遵循以下原則:採用樁基礎施工技術必須因地制宜,根據工程施工現場的地質情況、水文條件以及施工環境選擇樁基礎類型以及相適應的施工方法; 必須滿足建築工程的建設要求,根據相應的建設要求確定樁的承載能力,保證建築結構的安全穩定;必須滿足整個建築工程工期要求,選擇的樁基礎施工技術必須與工程進度相適應。比如在工期較緊時,採用灌注樁顯然是不能滿足要求的,灌注樁工期較長,而採用靜壓樁施工則可以滿足工期要求。
松木樁地基
複合地基的本質是樁和樁間土共同直接承擔荷載。樁體與地基土體能通過變形協調共同承載是形成複合地基的基本條件。實際應用中,通常在剛性基礎下設置一定厚度的柔性墊層(如砂石墊層)來改善複合地基受力特性,以保證樁和樁間土共同承載。為充分發揮樁基礎的承載力並降低工程成本,採用具有足夠承載力的承台和數量少、較大樁距的摩擦樁群組成的複合樁基,可以將其視作一種廣義樁基,是複合地基的一種形式。
地基處理就是採取適當的人工處理方法來改善地基的變形性質或滲透性質,提高地基承載能力, 其基本原理是將部分土體增強、 置換或形成凝膠體以形成增強體,進而形成由增強體與周圍地基土共同承擔荷載的複合地基。根據地基處理實施方式的不同,大體上可分為四類:(1) 置換型,用滿足結構受力以及使用要求的材料將地基進行換填處理。 如: 換填墊層法。 (2) 擠密型, 採用人工方式改善地基的密實度,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如預壓法、 強夯法、振沖法等。 (3) 凝膠型, 採用外加劑, 在地基顆粒間形成凝膠體增強顆粒間的聯結, 改善土的耐水性、 穩固性, 從而提高地基強度,如硅化法、旋噴法和深層攪拌法等。(4) 置換擠密型,採用機械外力進行置換的同時也對地基進行了擠密, 如強夯置換法、 砂石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等。地基處理的方法雖然很多,但是在工程實際中應結合現有理論指導以及工程具體情況, 本着安全適用、 經濟合理、技術先進、 因地制宜、 確保質量的原則進行選擇。打入松木樁屬於置換擠密型的地基處理方式。松木富含松脂, 防腐能力良好。作為一種古老的地基處理方法, 松木樁以其取材容易、 施工技術簡單易行、造價較低的優點在一些地區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松木樁用於地基處理時具有一些獨特的性能:(1) 比強度大, 具有輕質高強的優點。(2) 在適當的保養條件下, 有較好的耐久性。(3) 當林木資源比較豐富廉價時, 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松木樁屬軸向受壓的木結構,材料的正交異性強度可以充分發揮。 松木樁打入土中, 由於工作環境與空氣隔絕, 樁的耐久性是可以保證的。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中國境內修建的鐵路橋樑樁基大量採用松木樁, 運營狀況良好。 從廢棄的橋樑樁基中拔出的樁體來看,經過了近百年的動力荷載的作用,木材成色和材質均反映出材料具有持續的強度。 可見, 松木是軟土地基中橋涵樁基理想的材料。 然而, 松木樁畢竟要消耗大量的木材, 其方案只有在特殊的條件下才可以考慮。
參考文獻
- ↑ 一手批發廠家標龍木材杉木樁規格和價格大全
- ↑ 木樁的意思解釋三人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