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虌果
“木虌果”俗名刺苦瓜,是葫芦科苦瓜属的草本植物,是属于本土原生的植物;橘红色的果实不仅悦人眼目,更能提升料理的营养层次,适合制成天然饮品、果酱等。由于它的黑色种子形状很像一只一只的小鳖而得名。[1]
学名: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科名:葫芦科
英名:Gac, Sweet Gourd, Chinese Bitter Cucumber, Spiny Bitter Gourd.
别名:木虌子、夫妻果、sukuy(阿美族)、hamunly(卑南族)
分布:天然分布于全岛平地及低海拔森林,全台以花东地区原住民部落较多零星栽培。[2]
目录
天堂果实“木虌果”最营养部位
在中医里,木虌子也是好用的药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沈连生在《中草药经典图谱》中提到,木虌原生于山坡灌丛中、林缘、河岸,亦有栽培;将成熟果实剖开晒至半干,除去果肉、剥出种子,有散结消肿、攻毒疗疮功效。
古籍记载,成熟后的种子具有微毒性,经干燥等加工处理后可作为中药,称为木鳖子,用于外敷,可治疗肿疮囊肿。而整颗木虌果的果实是长椭圆形,表面有许多软刺,果实成熟时会由绿转红,台湾原住民和东南亚一代的居民都会取其果肉入菜食用,越南传统作法是将木虌果和煮熟的米饭混合著吃,也常成为当地小孩、孕妇和体质虚弱者的营养补充品。
不过,台湾的木虌果品种和东南亚品系不同,台湾原生种的体型约为拳头大小,只比柠檬大一点,而东南亚品系的木虌果则大如足球,一颗重达5、6斤。在风味上两者也不同,台湾原生种的风味比较温润可口,不像东南亚品系的带有较重苦涩或油耗味,更适合入菜或料理成各种饮品和甜点。[3]
栽培繁殖介绍
木虌果为葫芦科苦瓜属大型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雌雄异株,花乳黄色,宽钟型,果实具刺。原产于中国大陆南部、东南亚、台湾及澳洲东北部等地区,台湾主要天然分布于全岛平地及低海拔森林。果实青果期及熟果期均可食用(成熟果种子除外),花东地区原住民族如阿美族、卑南族或排湾族部落,常于自家庭院种植,采收青果食用;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居民则以利用成熟果实假种皮于日常料理为主,近年亦有制成果汁及相关机能性产品贩售。
根据美国农部(USDA)研究结果,木虌果成熟果实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及茄红素(lycopene),尤其假种皮茄红素含量是番茄的70倍以上,是植物界茄红素含量第一名,被誉为“天堂来的果实”。台湾原生种木虌果假种皮口感柔滑甘甜无异味,制成果汁及应用于料理后风味佳,未来甚具发展潜力。
木虌果成熟植株不耐低温及强风,植株于每年入冬后,地上部便逐渐枯萎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可于成人膝盖高处修剪主蔓,待翌年春天气温回暖植株重新生长。每年5-6月开花结实,在夏季约60天,秋季70-80天果实可进入成熟期。植株适合生长土壤为富含有机质之壤土至砂质壤土,土壤过于黏重或排水不良地区则不适合栽种。[4]
栽培小百科
一、首年栽培
首年以种子育苗可采高密度栽培,待2~3个月植株开花后移除雄株,以建立全雌株园区;或者可采用嫁接法控制植株雌雄,此技术可洽农委会台东农改场技转。另外首年定植时建议应于春季至夏初为宜,最迟应于5月完成,避免夏季高温影响幼苗存活率。
二、新梢生长期
二年生植株于每年3~4月春季气温回暖后,开始自木质化藤蔓萌发不定芽,此时应尽速重新拉设栽培网,并于畦肩处条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建议选用高氮钾有机肥,每株施用约4公斤),以利植株新蔓生长。
三、开花期
5~6月气候逐渐炎热,此时枝叶繁茂并进入开花期,可待植株覆满半棚架时开始进行人工授粉。木虌果花朵于清晨4~5时开放,上午10时后就会因强烈日照开始老化,傍晚即枯萎,建议于10时前完成授粉。并应套袋避免瓜实蝇危害。
四、果实发育及成熟期
雌花授粉后约2~3天子房便会开始膨大,果实发育期间植株水分及养分需求高,若连续两周无降雨,且表土5公分深处土壤干燥时,应适度给水。“台东1号”夏季果熟仅需2个月,果实充分转色后应尽速采收,并开始下一期的授粉与追肥(建议选用高氮钾有机肥,每株施用约4公斤);若要采收青果,授粉2周后即可采收。
五、休眠期
12月至1月上旬采收完最后一期果实后,因气温下降,植株会老化凋萎进入休眠期,此时可进行强剪及清园,降低病原及害虫密度。强剪时,使用消毒的修枝剪于植株120~150公分高处剪除茎蔓并移除之,完成后于畦肩条施礼肥(建议每株施用约1公斤的高氮有机肥)。[5]
木虌果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
木虌果的营养丰富,早就被誉为“来自天堂的水果”,不过因为在国内的普及度仍不高,因此食药署的食品成分资料库还查不到这种水果,为此,台东农改场近期送验分析,发现木虌果有N大独特之处:
护心、防癌
茄红素是自然界发现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以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此外,还能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预防动脉硬化与心血管疾病。茄红素还能帮助男性预防摄护腺癌。
顾眼睛、防心血管疾病
β-胡萝卜素也称为维生素A原,人体摄取后会在小肠内转化成维生素A,能预防夜盲症、干眼症,并且预防或改善视网膜黄斑部病变等眼部疾病。此外,β-胡萝卜素也有优异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抑制某些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生机率,也能减缓化疗过程产生的副作用。
木虌果的果肉和假种皮都含有β-胡萝卜素,尤以假种皮当中的含量更高,每100公克含有32.8毫克β-胡萝卜素,比胡萝卜的11.3毫克高出2倍之多。
富含膳食纤维,增进肠道健康
木虌果的果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公克就有3.5公克膳食纤维,比地瓜叶、花椰菜等多数蔬菜类都高,对于缓解便秘、维护肠道健康都有助益。
除了以上特别优异的营养成分之外,木虌果假种皮也含有丰富的油脂,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了总脂肪酸的65%,有助于降低体内的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通称坏胆固醇,LDL)和总胆固醇,并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通称好胆固醇,HDL)。此外,木虌果果肉也有许多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5、C、和E,假种皮中含量较丰富的维生素则是B3,也比多数的蔬菜类还高。[6]
台东农改场力推原生种木虌果
俗名刺苦瓜的“木虌果”,为葫芦科苦瓜属长相奇特,国人尚未普遍认识,但台湾原生种的木虌果却是原住民族经常食用的农作物之一。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研究,木虌果的假种皮,茄红素含量约是番茄的70倍,为植物界茄红素含量的第一名,另外还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脂肪酸、微量元素硒等成份。农委会台东区农业改良场(以下称台东农改场)发现丰富木虌果的营养价值后,近年将其列为主要推广作物。
木虌果长相奇特,茄红素含量约为番茄70倍
木虌果果实外表长满小刺、果形像颗缩小版橄榄球,未成熟前为青绿色,熟果则转为橘红色,欧美人士称它为“天堂来的果实”,阿美族称为sukuy(读音为速贵),卑南族称为hamunly(读音为哈姆利),台湾是其原产地之一。
台东农改场指出,高雄、屏东、嘉义、台南等地陆续有农户种植,但以越南种木虌果居多,种植原生种木虌果的农民主要在台东一带,花东地区原住民族如阿美族、卑南族、或排湾族,部落内常见种植,采收青果烹煮食用,作法类似于苦瓜排骨汤。
木虌果的推广有2种型态。一种是青果,约在结果后2周采收,当作一般瓜类料理,味道及营养成份接近苦瓜,但又有苦瓜没有的清甜味,因为2周就可采收且产量大,可为农民带来可观收益;另一种是取熟果种子的假种皮,再制成保健食品,或是制成果汁或果泥,用来搭配各种料理,因为假种皮的茄红素加热后更容易释出与被人体吸收,很适合餐饮与烘焙业者使用,混入原料中,产品能自然呈现出橘红色。
种植采隧道式棚架效果较佳,田间须注意排水
由于木虌果具有雌雄分株的特性,需要靠人工授粉提升产量,采拱型铔管隧道式棚架管理栽培。隧道式棚架造价1分地约10至15万元,成本较网状棚架高出许多,不易推广,农改场建议,采用隧道式棚架,比起其他采用平面式网状棚架的农民,在人工授粉与田间管理上更省力有效率,栽培成果也较佳。
木虌果属多年生作物,如果没有遭遇台风,一年可以采收2至3次。从植株种植下去到开花大约1个半月,到果实成熟可采收大约需半年。观察发现,木虌果虽属于较易管理的作物,但初期一样会遭遇病虫害,如蜗牛、瓜螟等,去年梅雨季还发生白粉病、蔓枯病、白绢病等病害。想种木虌果的农民,木虌果根系怕淹水,梅雨季节要注意田间排水,大雨过后需留意是否感染病害。[7]
木虌果料理
木虌果滋味清甜,制成酱汁、入菜、做甜点都很适合。
木鳖果排骨汤
食材: 排骨一盒 木鳖果(微熟)2颗 盐巴
作法:
1.挑选外观橘红的木鳖果
2.削皮(削深一点去除纤维)
3.木鳖切块,籽不用挖(越小块越快熟)
4.大锅水煮滚,把排骨放下去滚20分钟
5.放入木鳖果,煮到木鳖果软烂即可,加入适量的盐
小撇步:木鳖果本身没有甚么味道,煮汤可以另外加自己喜欢的配料提味[8]
果泥
制作方式: 1. 清洗后剖开木虌果,取出红色籽,将果肉切块去皮备用。
2. 将红色籽放入过滤杓,加水并以器具低速搅拌(添加水量约为1-5倍),待黑色种子和红色假种皮分离,将种子挑出并回收。注意:搅拌时不可让种子破裂!
3. 将过滤后的汁液和切块果肉放入果汁机打匀
4. 将果泥适度稀释并加热煮沸
5. 冷却后即为料理材料,可做汤底或入菜使用,也可以添加柠檬、凤梨或百香果等果汁,调制各种风味的木虌果饮品喔!。[9]
视频
天天吃好料》台东木虌果火锅新奇、营养满点
台灣好農 台東木虌果
料理木虌果,簡單好上手!只要十分鐘,營養雞湯端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