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木贼
图片来源:[1]
中文学名:木贼
拉丁学名:Equisetum hyemale L.
别 称: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节骨草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纲:木贼纲
目:木贼目
科:木贼科
属:木贼属
亚 属:木贼亚属
种:木贼
分布区域: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和四川等省区。
命名者及年代:L.,1887

目录

简介

木贼(学名:Equisetum hyemale L.),别称: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接骨草、马人参等。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100厘米。根状茎粗短,黑褐色,横生地下,节上生黑褐色的根。地睛茎直立,单一或仅于基部分枝,直径6-8毫米,中空,有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纵棱沟壑0-30条,粗糙。

喜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易生河岸湿地、溪边,或杂草地。主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和长江流域各省。

药用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木贼味甘、苦,性平。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的功效。木贼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贮藏,药用炮制: 除去枯茎及残根,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切断段。

形态特征

大型植物。根茎横走或直立,黑棕色,节和根有黄棕色长毛。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达1米或更多,中部直径5-9毫米,节间长5-8厘米,绿色,不分枝或直基部有少数直立的侧枝。地上枝有脊16-22条,脊的背部弧形或近方形,无明显小瘤或有小瘤2行;鞘筒0.7-1.0厘米,黑棕色或顶部及基部各有一圈或仅顶部有一圈黑棕色;鞘齿16-22枚,披针形,小,长0.3-0.4厘米。

顶端淡棕色,膜质,芒状,早落,下部黑棕色,薄革质,基部的背面有3-4条纵棱,宿存或同鞘筒一起早落。孢子囊穗卵状,长1.0-1.5厘米,直径0.5-0.7厘米,顶端有小尖突,无柄。

功能主治

疏风散热,解肌,退翳。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肝,疟疾,喉痛,痈肿。

(1)《嘉祜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

(2)《纲目》: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疝痛,大肠脱肛。

(3)《本草正》:发汗,解肌。治伤寒,疟疾。去风湿,散火邪。

(4)《玉楸药解》:平疮疡肿硬,吐风狂痰涎。治痈疽瘰疬,疔毒,疖肿,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诸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注意事项

气血虚者慎服。

(1)《本草经疏》:目疾由于怒气及暑热伤血、暴赤肿痛者,非其所任。

(2)《本草汇言》:多服损肝,不宜久服。

(3)《本经逢原》:多用令人目肿,若久翳及血虚者非所宜。

药书论述

(1)《草木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

(2)《分类草药性》:男子平胃火,妇人补血气。

(3)《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火,除湿,通淋。

(4)《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志,清热,利尿。

(5)《四川中药志》:清心火,去潮热,散云翳。治暴发火眼,涩痛,溢泪及目赤肿痛,并疗鼻血。

(6)《湖南药物志》:治妇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学术论文

(1)内容来自王均. 自制木贼草酊治疗扁平疣47例. 《 浙江中医杂志 》 , 2009

(2)姜琨,曾宪玉,雷小丽等. 火针联合木贼草方治疗面部扁平疣75例. 《 河南中医 》 , 2015

(3)李近人. 木贼草汤联合胸腺肽胶囊治疗泛发型跖疣疗效观察. 《 浙江临床医学 》 , 2009

(4)张庭愷. 论木贼草在簧管乐器中的应用. 《 黄河之声 》 , 2015

(5) 杨桂华. 木贼草外洗治疗扁平疣. 《 中国民间疗法 》 , 2001


参考资料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朴惠顺;金光洙;木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