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木香的鑑別方法

木香的鑑別方法

目錄

【鑑定中藥材名】

木香

【生境分布】

生於高山地區;也可生長於涼爽的平原和丘陵地區。原產印度。現我國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西藏等省區有引種栽培。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乾燥根。李時珍釋其名曰:「木香,草類也,本名蜜香,因其香氣如蜜也。緣沉香中有蜜香,遂訛此為木香爾。」本品主產於雲南,故又名雲木香。

【藥材歷史考證】

木香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云:「生永昌山谷。」永昌,在今雲南保山縣。《本草經集注》云:「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復貢。今皆從外國舶上來。乃雲大秦國,以療毒腫,消惡氣,有驗。」《新修本草》云:「此有二種,當以崑崙來者為佳,出西胡來者不善。葉似羊蹄而長大,花如菊花,其實黃黑,所在亦有之。」

《四聲本草》云:「崑崙船上來,形如枯骨者良。」《本草圖經》曰:「今惟廣州舶上有來者,他無所出。」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自古木香來源複雜,既有國產者,也有進口的。但以自廣州進口,形如枯骨的質量最好,故有「廣木香」之稱,與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相符。此種木香原產印度,現保存在日本正倉院的中國唐代木香,即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後來我國雲南有大量引種,故又名「雲木香」。

【植物形態鑑定】

多年生草本,高1~2m。主根粗壯,圓柱形,直徑可達5cm,表面褐色,有稀疏的側生根,具特異香氣。莖不分枝,上部被稀疏短柔毛。基生葉大型,具長柄,葉片三角狀卵形或長三角形,長30~100cm,先端鈍尖,基部心形,通常沿葉柄下延成不規則分裂的翅,邊緣有不規則的淺裂或呈波狀,疏生短刺,兩面有短毛;莖生葉葉片較小,廣橢圓形,葉基翼狀,下延抱莖。

頭狀花序頂生及腋生,通常2~3個叢生於花莖頂端,腋生者單一,直徑2~3cm;總苞半球形;總苞片約10層,三角狀披針形或長披針形,外層先端長尖如刺,托片剛毛狀;花全為管狀花,暗紫色,花冠5裂;雄蕊5,聚藥;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外,柱頭2裂。瘦果線形,有棱,上端有兩層羽狀冠毛,果熟時脫落。花期5~8月,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鑑定】

本品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長5~10cm,直徑0.5~5cm。表面黃棕色至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縱溝及側根痕。質堅,不易折斷,斷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邊灰黃色或淺棕黃色,形成層環棕色,有放射狀紋理及散在的褐色點狀油室。氣香特異,味微苦。[1]

【藥材顯微鑑定】

本品粉末黃綠色。菊糖多見,表面現放射狀紋理。木纖維多成束,長梭形,直徑16~24μm,紋孔口橫裂孔狀、十字狀或人字狀。網紋導管多見,也有具緣紋孔導管,直徑30~90μm。油室碎片有時可見,內含黃色或棕色分泌物。

【藥材理化鑑定】

取本品切片,經70%乙醇浸軟後,加5%α-萘酚溶液與硫酸各1滴,即顯紫色。

【採集加工】

秋、冬二季採挖,除去泥沙及鬚根,切段,大的再縱剖成瓣,乾燥後撞去粗皮。

【飲片炮製】

1.木香:除去雜質,洗淨,稍泡,悶透,切厚片,晾乾。

2.煨木香:取未乾燥的木香片,在鐵絲匾中,用一層草紙,一層木香,照此平鋪數層,置爐火旁或烘乾室內烘,至木香中所含的揮髮油滲至紙上,取出。

【性能功用】

辛、苦,溫。歸脾經胃經、大腸經、三焦經、膽經。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於泄瀉腹痛。內服:1.5~6g;水煎服。

【附註】

置通風乾燥處貯藏。[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