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木 - 汉字

木 - 汉字

木(拼音:mù),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树木,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的本义即树木,后引申指木头、木料以及一切木制器具,又特指棺材。木质坚韧结实,故"木"有淳朴忠厚之义。其次,"木"字还有呆笨的意向;也指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木。

"木"是汉字部首之一。

用"木"作意符的字大多与树木或木制品有关,大致可分为:①有关树木的名词,如:桂、樟、柄、杆;②有关树木的动词,如:植、栽、析;③有关树木的形容词,如:枯、朽、柔。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木

拼音; mù

部首; 木

五笔; SSSS

仓颉; D

郑码; FA

字级; 一级(0087)

平水韵; 入声·一屋

注音符号; ㄇㄨˋ

四角号码; 4090₀

统一码; 基本区-6728

笔画数; 4+0

造字法; 象形字

结构; 独体字,独体结构

文字溯源

象形字。"木"是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甲骨文(图1)的"木"完全是一棵树的象形;中间一竖,上部是主干,下部是主根;主干之上向左右斜伸的是枝桠茎条;主根之下向左右斜伸的是支根。

"木"的本义是树木,后来还引申出"木头""木材""质朴""呆笨"等义来。金文(图2)和篆书(图3、4)都保留了树木的形象,只是小篆笔画更加圆滑;发展到隶书(图5-7),为书写方便,已将上部的树枝合并为一横,树根变为一撇一捺,但主干还在。楷书由隶书变化而来。字形从图形化--线条化--笔画化的发展流程,一目了然。 近字辨析 木、树

在上古,木和树不同义,词性也不同。木指树木,是名词;树指种植,是动词。到了战国,树有了树木的意义。到了现代,树木的意义可以单说树,一般不单说木。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六上】【木部】莫卜切(mù)

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

〖注释〗徐锴曰:"屮者,木始甲拆,万物皆始于微。故木从屮。"①冒:覆。②东方之行:据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

说文解字注

冒也。

注:以叠(叠)韵为训。冃部曰:冒,冢而前也。

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注:谓?也。屮象上出。?象下垂。莫卜切。三部。

广韵

莫卜切,入屋明 ‖木声屋部

木,树木。《说文》曰:"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又姓。木华,字玄虚,作《海赋》。莫卜切。十三。

【校释】十三,原作"十二",据钜宋本、巾箱木、元泰定本、四库全书本改。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木·康熙笔画:4 ·部外笔画:0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莫卜切,音沐。《说文》: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徐锴曰:屮者,木始申坼也,万物皆始于微,故木从屮。《白虎通》:木之为言触也。《玉篇》:燧人氏钻出火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说卦传》:巽为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即巽顺之谓也。《礼·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于木位。

又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太师》: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注:木,柷敔也。

又质朴。《论语》:刚毅木讷近仁。

又木强,不和柔貌。《前汉·周勃传》:勃为人木强敦厚。

又析木,星次。《尔雅·释天》:析木谓之津。

又姓。《统谱》:汉木仁,晋木华。

又百济八姓,一曰木氏。

又复姓,端木。

又叶末各切,音莫。马融《广成颂》:阴慝害作,百卉毕落。林衡戒田,焚林柞木。

《韵会》:从丨。丨,古本切。非从亅。亅,其月切。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一(横)②丨(竖)③ノ(撇)④㇏(捺)

【写法】❶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略向上斜。❷竖笔在竖中线左侧。❸撇、捺收笔大致持平,底部高于竖笔底端。[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