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木 - 漢字

木(拼音:mù),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樹木,上為枝葉,下為樹根。"木"的本義即樹木,後引申指木頭、木料以及一切木製器具,又特指棺材。木質堅韌結實,故"木"有淳樸忠厚之義。其次,"木"字還有呆笨的意向;也指感覺不靈敏,失去知覺;麻木。

"木"是漢字部首之一。

用"木"作意符的字大多與樹木或木製品有關,大致可分為:①有關樹木的名詞,如:桂、樟、柄、杆;②有關樹木的動詞,如:植、栽、析;③有關樹木的形容詞,如:枯、朽、柔。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木

拼音; mù

部首; 木

五筆; SSSS

倉頡; D

鄭碼; FA

字級; 一級(0087)

平水韻; 入聲·一屋

注音符號; ㄇㄨˋ

四角號碼; 4090₀

統一碼; 基本區-6728

筆畫數; 4+0

造字法; 象形字

結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文字溯源

象形字。"木"是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甲骨文(圖1)的"木"完全是一棵樹的象形;中間一豎,上部是主幹,下部是主根;主幹之上向左右斜伸的是枝椏莖條;主根之下向左右斜伸的是支根。

"木"的本義是樹木,後來還引申出"木頭""木材""質樸""呆笨"等義來。金文(圖2)和篆書(圖3、4)都保留了樹木的形象,只是小篆筆畫更加圓滑;發展到隸書(圖5-7),為書寫方便,已將上部的樹枝合併為一橫,樹根變為一撇一捺,但主幹還在。楷書由隸書變化而來。字形從圖形化--線條化--筆畫化的發展流程,一目了然。 近字辨析 木、樹

在上古,木和樹不同義,詞性也不同。木指樹木,是名詞;樹指種植,是動詞。到了戰國,樹有了樹木的意義。到了現代,樹木的意義可以單說樹,一般不單說木。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六上】【木部】莫卜切(mù)

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屬皆從木。

〖注釋〗徐鍇曰:"屮者,木始甲拆,萬物皆始於微。故木從屮。"①冒:覆。②東方之行:據古代五行學說,東方屬木。

說文解字注

冒也。

注:以疊(疊)韻為訓。冃部曰:冒,冢而前也。

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象其根。

注:謂?也。屮象上出。?象下垂。莫卜切。三部。

廣韻

莫卜切,入屋明 ‖木聲屋部

木,樹木。《說文》曰:"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又姓。木華,字玄虛,作《海賦》。莫卜切。十三。

【校釋】十三,原作"十二",據鉅宋本、巾箱木、元泰定本、四庫全書本改。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木·康熙筆畫:4 ·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莫卜切,音沐。《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從屮。《白虎通》:木之為言觸也。《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說卦傳》:巽為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即巽順之謂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則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

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注:木,柷敔也。

又質樸。《論語》:剛毅木訥近仁。

又木強,不和柔貌。《前漢·周勃傳》:勃為人木強敦厚。

又析木,星次。《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

又姓。《統譜》:漢木仁,晉木華。

又百濟八姓,一曰木氏。

又複姓,端木。

又葉末各切,音莫。馬融《廣成頌》:陰慝害作,百卉畢落。林衡戒田,焚林柞木。

《韻會》:從丨。丨,古本切。非從亅。亅,其月切。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筆順】①一(橫)②丨(豎)③ノ(撇)④㇏(捺)

【寫法】❶橫筆在橫中線上方,略向上斜。❷豎筆在豎中線左側。❸撇、捺收筆大致持平,底部高於豎筆底端。[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