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末世情結

來自 網絡網的圖片

末世情結,是電影製作中的一種手法。漫談電影中的"末世情結",當人們絕望的抬起了頭,唯一能看到的只有那紫紅色的閃電在猛烈的撞擊着大地,無盡的黑暗卷集着天空中僅有的一絲光明,黃昏被染成了緋紅色,曠野中那些不知名的野獸們貪婪的用死亡的眼神注視着天空四周那些驚恐的食物,急切的使得四處徘徊的他們不斷的在低吼,黑色的濃煙籠罩着大地,火焰的灼燒讓大地變的龜裂。.....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末世情結 [1]

指代 電影手法

表現 災難性場景

代表 好萊塢

解析

在高額資金投入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幕幕真實的近乎恐怖的災難性場景,龍捲風.沙塵暴.洪水.地震甚至外星人都在不厭其煩的反覆折騰着地球。在欣賞之餘首先拋開電影的藝術性和觀賞性不談,我想問的是:為何電影人有如此強烈的末世情結?

好萊塢,作為世界電影的中心,代表着一個時代的電影前進和發展方向,完美的理想主義只能被導演演繹在電影中特定的某個角色身上,不斷的在對抗着自然,拯救着人類。在西方經濟大蕭條時期,電影中湧現出許多個人英雄主義人物,作為宣揚不斷抗爭的精神支柱鼓舞着失落的人們,以緩解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如同末日般的社會狀態。西方社會中那種教科書般的商業運做化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人們的價值觀,但伴隨着社會的發展進程而來的一系列的發展問題和環境危機,每時每刻都在遭受着困擾。作為那些電影人不能不受這些方面的影響。懷疑主義占據着這個時代的主流地位,相信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如此。高度的前瞻性讓人與自然之間的諸多問題尖銳的對立起來,在科技先進的領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懷疑人與自然,人與機器之間是否真的能夠完美和諧的共處。這 里 的" 末 日 ",更 多的情況 是對完美主義的一種拷問,一種懷疑。

西方的人文主義主要提倡思想解放和自由的個性之間的和諧,強調人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作用的世界觀和意識形態,這樣的思想被不斷的灌輸進人們的頭腦之中。正是這些影響着西方人的價值觀,雖然個人主義至上在一些領域被認為是消極的對待社會的融合和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正確的認識社會和批判社會現實的能力也隨之而來,用理性的思維拿當前的發展和理想中的發展不斷的進行着比較。當雙方的矛盾積累到一定的階段的時候,那些異化了的揭露和批判被轉化成為對自然的一種宣洩,在幻想的世界中來抒發心中的不滿情緒,並借自然的力量去摧毀這個對立的世界,最後在希望的陽光的照射下進行着重建。總的來說,西方電影中的末世情結是一種積極意義上的對社會的批判,是那些完美主義者編織的一個又一個的夢。

對比

反觀亞洲電影,這種毀滅地球的做法卻顯得少之又少,不過日本是個例外,其末世的慘烈程度同歐美相比甚至更為恐怖。為何同在亞洲,並且相隔不遠的兩個國家有如此大的反差呢?也許這些能在各位文化中的儒學所處的不同地位講起。

在中國儒學一直以來作為中國文化的骨幹,隨着時間的遷移不聲不響的滲透進各個時代的文化之中,極大程度上影響和支配了人們的思想,構成了內在心理的結構和情感上的信仰。儒學建立在原始社會的血緣基礎之上,以血緣為紐帶,構成了龐大的呈現放射狀的社會關係網絡,人們不希望打破這種美好的和諧狀態,同樣的被以人性化的方式轉化到了人們的思想行為之中,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的電影電視中不常見到那些所謂的"末世情結"的關係吧。(玩笑一句,資金也是制約的一個方面,呵呵)

而日本雖然在古代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借鑑了中國的儒學,但是只是被吸收作為某種適用與統治的工具而已,其作用,地位和特徵與中國相比較有極大的差異,作為一種思維模式並未影響到國民深層次的精神實質。由於其島國的特殊地理環境,文明的進程較為緩慢,那種對神的信仰被一直保留了下來,所謂的"大和魂"作為對原始神明的信仰被不斷的變化和延伸下來。

日本從古至今,經常可以看到許多無血緣關係的養子繼承家業和支撐門戶,非常注重對地域,集團,行業的編制,並且遵循着森嚴的等級制度,在對待"忠""孝"的問題上明顯傾向與前者。因為島國的艱苦耕作和漁獵倚賴於團體之間的團結協作之中,只有維護好團體的利益,自己的生命才能不受外界的侵害,隨之親情就不那麼顯得重要了。在日本現今社會中,那些因為企業或集團的利益而自殺,絲毫不顧及妻老的現象正是這種文化心理的體現,沉重的社會和家庭壓力加之森嚴的階級層次之中,人性被嚴重的扭曲。所以在他們的眼中"末世"是對社會的一種發泄,一種緩解壓力的手段,同歐美的那種注重結果的反思型毀滅不同,日本的末世只注重過程,結果是什麼日本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