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神經
末梢神經 |
末梢神經 周圍神經的纖維終末部分終止於其他組織中所形成的特有結構,稱為神經末梢(nerve ending)。按其功能,神經末梢可分為兩類:即感覺神經末梢和運動神經末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末梢神經 [1]
外文名 erve ending
覺神經末梢
神經元周圍突的終末部分與其他組織結構共同形成的特定結構,稱為感受器(receptor)。它能感受人體內外的各種刺激,並轉化為神經衝動,傳向中樞。感覺神經末梢按其結構又可分為游離神經末梢和有被囊感覺神經末梢。
游離神經末梢
1.游離神經末撤(free nerve ending)此種末梢廣泛分布於表皮、角膜、漿膜、肌肉和結締組織中,結構較簡單。周圍突在接近終末端處髓鞘消失,其裸露細支又反覆分支,游離分散跨上皮細胞或結締組織中,能感受疼痛和冷熱的刺激。
有被囊感覺神經末梢
2.有被囊感覺神經末梢(encapsulate nerve endig)此種感覺神經末梢形式繁多,大小不一,但在神經末梢外面均包有結締組織被囊,常見的有:
(1)觸覺小體(tactile corpuscle):又稱梅氏小體(Meissner corpuscle),分布在皮膚的真皮乳頭內,以手指掌面和足趾底面最多。小體呈橢圓形,直徑約30~100μm,周圍有結締組織形成被囊,內有許多橫列的扁平觸覺細胞。有髓神經纖維在被囊處失去髓鞘穿入被囊內,分支盤繞。主要功能是感受觸覺。
(2)環層小體(lamellar corpuscle):又稱潘申尼小體(Pacinian corpuscle),此種小體分布廣泛,多見於真皮深層、皮下組織、腸繫膜和胰腺的結締組織中。小體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其直徑約為0.5~3mm。小體的被囊是由扁平的結締組織細胞和纖維形成的同心圓板層,板層間充滿膠樣物質。小體的中軸為一均質性的圓柱,稱內棍(inner bulb)神經纖維失去髓鞘後進入內棍,主要是感受壓力、振動和張力覺等。
(3)肌梭(muscle spindle):廣泛分布於全身骨骼肌中的細長梭形小體,長約2~5mm,表面有結締組織被囊,其內含有3~10條較細的骨骼肌纖維,稱梭內肌纖維(intrafusal muscle fiber)。有兩種感覺神經纖維進入肌梭:一種感覺神經纖維是粗的有髓神經纖維,人肌梭前失去髓鞘,在肌梭中段進入肌梭內,反覆分支,呈環狀或螺旋狀包繞在梭內肌中段含核部分;另一種是細的有髓神經纖維,失去髓鞘後呈花枝狀,分布在上述神經末梢的兩端。此外,肌梭內還有一種細的運動神經纖維,它來自脊髓前角的小型神經元(γ神經元),其末端形成運動終板,分布於梭內肌纖維的兩端。肌梭位於肌纖維束之間,當肌肉收縮或伸張時梭內肌纖維被牽強,從而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神經衝動,傳向中樞而產生感覺,故肌梭是感覺肌肉的運動和肢體位置變化的本體感受器。肌腱中的腱梭(tendon spindle)與肌梭結構相似。
參考來源